创新型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活力激励措施研究
2017-01-12赵长海宋晓龙姚金玲夏维胡
赵长海++宋晓龙++姚金玲++夏维++胡梅
摘 要: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型农业科研人才,逐一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诸多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是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战略的核心。通过分析普遍存在的人才发展制约因素,阐述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活力激励措施,为激励农业科研人才持续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人才;制约;激励
中图分类号 G32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17-02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型农业科研人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探索者,是农业新生产力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决定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在于农业科研人才。只有建设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才能为农业科技进步保驾护航。
1 制约创新型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的因素
1.1 先天不足,后天缺养
1.1.1 农业从业人员长期处于弱势 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包括科研工作者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类高校在师资、生源、教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投入亟待提高。研究生教育阶段吸引力也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人才基本供给。社会就业前景黯淡,农业科技人才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差距巨大。
1.1.2 农业科研人员基本保障不足 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的基本保障严重不足,财政经费仅能保障人员经费的1/3左右,农业科研人员收入高度依赖于竞争性项目经费和占用宝贵科研时间而取得的创收收入,长期处于基本保障严重不足,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1.2 行政雾霾浓重 行政雾霾充斥在科研项目管理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有了“头衔”就有了占有资源的资本。
1.2.1 科研项目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人员个人意愿浓重和分配不公的现象,造成科研人员忙于科研以外的活动。科研项目资助体系短期化,导致许多科研项目无法长期深入研究,违背科研规律。在资源分配方面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家”身上,忽略了长期工作在基层的科研支撑人员,削弱了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力量。
1.2.2 人才队伍建设 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高层次人才既是科学家,又是管理专家的现象,使科技创新中坚力量将宝贵的科研时间用在了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和活动中,不但分散了其专注于科研的宝贵精力,而且干扰了正常的科研和学术工作,无法带好团队,从而扼杀了许多科研前景光明的高层次人才的学术生命。现行的团队管理模式下科研团队中的权威和行政意识浓厚,优秀青年人才没有锻炼机会,影响了团队的协作分工和团队创新能力培养。
1.3 评价体系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具有导向性作用。农业科研涉及领域广泛,周期性长、交叉学科复杂,导致科学合理地评价较为困难,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了青年农业科研人员群体中出现了工作方向不明确,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
1.4 农业科研投入层次不清,分配不合理 目前国家层面对科研工作的稳定支持与竞争性支持比例不稳定。长期稳定的研发支持力度不够,不持续,导致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整。我国农业科研保障机制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在于投入不充足,层次不清,分配不合理。
1.4.1 农业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 尽管近年来农业科研资金投入有了大幅增加,但一方面重复性资助导致资源的浪费,产生了科研“垄断”的潜规则。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存在短期项目大投入,长期连贯的研究资金投入少,破坏了农业科研队伍的稳定性和科研成果的可持续性。
1.4.2 分配不合理制约人才发展 虽然科研项目渠道较多,但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研发经费支持,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造成部分科研人员虚报研究经费和学术不端行为,对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科技创新活力激励措施
人才激励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构建出“事业留人、环境养人、感情动人”的激励机制,形成优秀农业科研人员“引得来、留得住、发挥好”的良好局面,提供充分展示优秀农业科研人员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不仅能够体现个人价值,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还能使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加大多方面投入,保障充足
2.1.1 保障人员经费 重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科研人员收入水平,全额保障在岗、离退休科研人员的人员经费,为科研人员摆脱创收任务创造条件,让农业科研人员安心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2.1.2 合理分配科研经费 改变科研项目多部门管理、投入不足和过量现象并存、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状,统筹管理科研资源,抓好需持续投入的全国性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给予地方政府充分自由度来管理基础性、公益性和生产急需的科研项目资金。
2.1.3 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青年农业科研人才科研起步专项基金,给予每位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小量的科研资金,设置考核评价机制,为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继续投资,形成“广泛播种、重点培养”的选拔机制。使得青年科研人员都有锻炼的机会,让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有崭露头角和继续培养的长效机制。
为农业科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继续深造、专业培训、国内外交流的机会,为优秀青年科研人员量身定制发展规划,提供参与战略规划制定、角色提升的发展机会。从而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我国的农业科研事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2 引育并重,共同培养 有的放矢引进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做到本单位学科发展目标清晰,哪些学科暂无带头人,哪些学科需要提高带头人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原则、条件明确,后续留人措施得当,科技创新团队协作保障机制完备,做到“万事俱备,只待人才”。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各项待遇,保障高层次人才的权益,创造高层次人才良好的工作环境,规范高层次人才的合理流动,达到“引得来、留得住、干的好、出成绩”的长久目标。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确定学科团队带头人的基础上,制定人才梯级需求目标,通过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的人才梯队,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错峰晋升职称,避免扎堆竞争造成内耗,同时保证职称与能力分布的合理性。制定学科、团队两级或多级优秀青年人才培育机制。
通过大力加强高层人才引进与建立现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引进急需高级的、用好现有潜力的、留住年轻优秀的、培养后继领军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科技人才的有效整合,逐步构建梯队合理,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的“金字塔”型科技人才队伍,达到“塔尖尖、塔身壮、塔基实”的可持续壮大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为各单位的学科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
2.3 导向考核,业绩为先 逐步建立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注重创新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不单以SCI论英雄,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奖励导向方面,既要重视奖励辉煌的过去,更要重视激励未来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有偿转让,保障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合法收入。
2.4 创新团队,多样发展 通过加大高层人才引进力度来提升人才队伍“金字塔”塔尖高度,加大高层次人才融合投资力度,整合高层次人才资源,培养锻炼队伍,形成“一边出成果,一边出人才”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规划、引领作用,使“金字塔”结构保持一定的高度,与此同时,领军人才还要引领、培养下一级人才向高一级人才提升,增强“金字塔”结构的可持续壮大力量。通过建立现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来壮大人才队伍“金字塔”塔身。“金字塔”结构的人才队伍人才种类齐全,兼具复合型人才,充满活力,使创新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研究方向等更加合理。保证“金字塔”结构人才队伍的宽度,使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5 物质精神,两手齐抓 农业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应以满足科研人员个人需要为出发点,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二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培养以创新为荣、敢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意识,激发成就动机和创新激情。
2.5.1 物质激励极其重要 “托底、稳中、不限高”逐步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单位收入分配体系。加大力度奖励能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好导向,激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2.5.2 精神激励,扩大宣传 科技创新激励方式应因人而异。通过给予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和先进团队荣誉,加大宣传力度,使优秀个人和团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提升自身存在感、荣誉感、成就感,激励其持续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赵长海,宋晓龙,姚金玲,等.引育并举构建可持续壮大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4):74-77.
[2]吴林妃,陈丽君.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74-77.
[3]吴林妃,陈丽君,庄俐,等.从激励机制视角探析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84-88.
[4]杨建军,单丽丽,张一鸣,等.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激励与评价的分析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89-92.
[5]杨振锋,康霞珠,何文上,等.制约农业科研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9.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