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7-01-12钟玉仔
钟玉仔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缺少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课堂效率低下。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各个方面入手,总结自己的经验,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对数学的体验不够。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发挥
当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在高中阶段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教育、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的重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教学工具化的现象要进行突破,对于高中的教学要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为升学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新的教育形式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课的制度保障,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以及学分制管理制度,不断地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所以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发疑才能有悟,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以给与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通分”一课,讲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也讨论开了。这时我们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常常利用课余问师长,查资料。对此,我们深深感到学生“钻牛角尖”是一种勤奋好学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中非常注重民主,总是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讨论。虽然有时侯学生的提问有点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在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对导向的过程化数学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究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广大教师们要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强调的是师生共同探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关注,对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相应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积极的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合作来获得对新知识新问题的理解,而不是采用直接传授的方式,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努力进行相应的评价,而不只是为了追求问题的结果。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上,中学的数学教学还要做到对学生的感受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来获得更多的经验以及知识,首先就是要不断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理解、以及对数学符号的把握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真实的世界有多重的感受;其次,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要不断地加强培养,使得他们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就是要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多样性给予极大的尊重,对不同的学生学习个性给予鼓励,不断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同时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使得他们能够进行知识的融合交汇,推动数学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加时,乘法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机械的加法来做,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由此反映出新旧教学认识和观念的差异,是重形式还是重实质,是看过程还是看目的,是侧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还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注重让学生主动地去质疑、去探究、去讨论,参与到获取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并体验学习的成功,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