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
2017-01-12刘增连
刘增连
摘要:课前预习――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这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十分地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无非就是为自己 “讲授新课”是更容易,以便于学生能更快 “接受新知”。所谓如此方式,其实学生的学就十分的被动,就导致了学生在思维上的依赖性,因而也就违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原则,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逐渐丧失。《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联系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教材从选材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情况,创新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亲近数学并学会数学知识。
一、创新是学习数学的新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我们经常看到当小孩子对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到好奇时,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探究竟。那是孩子们探索的“天性”,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自主探索,需要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营造研究探索的氛围,开展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创造数学。“不会创新,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备课内容
课前备课是一个对教材分析、设计教案、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查找教学中需要的实际例子和准备教具,以及制作课件等等)的过程,认真、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通畅,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备课内容依然局限于课内例题和教参习题,参考资料有限,而且比较老套无新意,导致上课的内容就会空洞而乏味,同学们对于内容无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无法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也不是非常的理想。如果能将电脑运用于教学活动,使之成为现代电教手段的一种,就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充实课堂知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电脑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在课前备课方面充分运用网络。在网上有重点有目标的寻找资料,学习其他优秀的精品教学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学都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一方面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以使学生学得有兴致;另一方面因为它们信息量丰富,也使教师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更多信息,同时,在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学生的接收能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教学质量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但是网络信息繁多要在如此之多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就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因此,我在课前必须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查看相关的资料,并从中选择出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的内容。虽然这样会比较花时间,但是为了学生们能够多掌握、好掌握,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如何创新数学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互动即活动,教学活动需要以相应的环境为载体,诱发学生产生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或操作、表达、交际等外显活动。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采用谜语、寓言故事、音乐欣赏、游戏等形式,或利用录音、幻灯、图片等多媒体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悬念,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
2、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作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3、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整体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顾冠华.江苏教育[J].南京:江苏教育报刊社,2003(8)
[3] 方运加.中小学数学(小学版)[J].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