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017-01-12段荣昌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约数分层交流

段荣昌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新课程理念犹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生活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普遍赞同。借着新课改的东风,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

一、注重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老师先为每四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纸水杯(上下两底大小一样)、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探索“圆柱的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两个问题。由于教师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又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了做几何、发现几何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渗透图形转换的思想后,教师就马上放手让学生计算每人手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 8厘米、6厘米、8厘米、和6厘米,以8厘米为底边的高是5厘米,学生在自主探索后得到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8+6)×2=28(平方厘米)②8×6=48(平方厘米)③(8+5)×2=26(平方厘米)④8×5=40(平方厘米)⑤8+6+5=19(平方厘米)。这些方法,的确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但是老师应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再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由不懂变成了理解,从盲目走向了有序,得出只有8×5=40(平方厘米)才是正确的。

但不少教师对自主探索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具体表现在:⑴形式化和庸俗化。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自主探索,那些关于数学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索。没有探索的必要而进行探索,只能是对探索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索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其实,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⑵把“放任自流”当作学生的自主探索。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索,教师就要越放越好,不需要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果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探索乐趣得不到体验,探索方法得不到提升,探索成果得不到共享和内化。⑶神化。探索的神化则是把探索人为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索水平和性质来看待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于关注和挑剔探索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丧失。

二、倡导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具体有如下几种做法: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乐于发表意见、大胆创新。②提供自主、宽敞的学习时空,使学生有机会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⑶发挥表扬和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出示一组数: 1、2、9、11、20、145、31,让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在小组内将这些数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有的小组分成约数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地讨论、争论,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一致同意将这些数分成约数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约数只有一个的数除了1以外,还有其它的吗?约数有2个的,还有其它的数吗?约数有2个以上的,还有其它的数吗?”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质数与合数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

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合作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而独立思考是适宜的“水分”。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倾向:①搞形式主义。以为将课桌椅摆成合坐学习形式(如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就是合作学习。②不管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讲究场面的热闹。③编组的随意性,不能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④时间的随意性。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或还未进行到合作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我们还要合理地进行分层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制定的各层次教学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认知结构,对所学内容自主选择,完全不受传统教学的 “一刀切”约束。实施分层教学的调控和指导,随时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有效地保证了同步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教学进程,避免了由于分层教学带来的各组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学习。

分层练习,避免了传统的单一练习的问题,同时,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是硬性规定某一层学生要做相应的一层练习,而是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前进机会,鼓励学生在掌握完成本层次目标的同时,选择高一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个体的发展,实现向高一层次目标靠拢的目的。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友好、生动的练习环境。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我经历了洗脑、充电和反思,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真切地感悟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感与鲜活,听到了学生的自主辩论与争鸣,看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使我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有了更加强烈的憧憬与渴望。

猜你喜欢

约数分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约数词语,不简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最强大脑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约数问题(一)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