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博会是否能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2017-01-12邱家和

财富堂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艺博会名片画廊

邱家和

今年11月,尤其是截至13日的第二周,上海的艺术圈分外热闹:第三届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与第四届ART021,两家艺博会同时举办;与此同时,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的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也在这一周的周五开幕;更多上海名声鹊起的私人美术馆、画廊也在这一周见缝插针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展览。难怪媒体同行要惊叹这是“疯狂的一周”了!当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媒体的喧嚣也成为绕梁的余音时,笔者打算围绕“城市名片”这个话题,从个人的角度对这“疯狂的一周”作一番梳理。

上海艺博会:20年老店求新求变

话题来自ART021的主办团队成员—— 应青蓝女士,她在艺博会举办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ART021当前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走出去,带进来”的办法,做一张“城市名片”。说到城市名片,不能不提到2016年已经是第二十届的上海艺博会。1997年,上海艺博会第一届开幕时,艺博会无论作为一种展览形式还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在中国内地都是首创。此前的1996年,上海还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当时,双年展作为一种展览形式在国内也是首创。因此,这两个大型展览,都成了上海的城市名片。

一晃20年过去了,上海、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城市名片”自然也在变:上海艺博会先是遭遇了春季艺术沙龙的挑战,随着中国当代艺术渐成气候并于2006年在国际艺术市场崭露头角,又迎来专业定位当代艺术的艺博会“上海当代”(SH Contemporary)的挑战。虽然其短命可谓昙花一现,却也风头十足功高盖主,以致圈内人心目中的“城市名片”俨然易主。如今,“上海当代”已随风而逝,上海却有了ART021、西岸,就连每年9月举办的专业艺博会“上海影像”(Photo Shanghai)也成为挑战上海艺博会的对手。

面对3个定位当代艺术的国际平台的竞争,这家20年的老店的回应是求新求变。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展览场地移至2010上海世博会后新建的上海世博展览馆。整个展场设立193个不同规格的展位,全部采用3.5米高的新展板,展厅里无一根立柱且集中在同一平面,与之前上海艺博会多年来一直作为展场的世贸商城截然不同,令人刮目相看。

人气足、销售额高是上海艺博会多年经营赢得的业界口碑。笔者注意到,今年的展览现场还出现了身份特殊的“参展商”: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他们在艺博会上开设了主题为“自贸区·艺术之路”的展中展,吸引了众多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据其工作人员透露,这个展览不仅弘扬了自身的品牌,还取得不菲的销售业绩。难怪在近年来艺术市场持续行情调整的背景下,上海艺博会的主办方仍然对外声称,这届艺博会销售额较去年翻番,创造了近1.5亿元的历史新高。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场内场外热烈呼应

有意思的是,上海艺博会选择在11月3日到6日举办,似乎在为“疯狂一周”热身;不过当大戏揭幕时你却发现,西岸与ART021这两家艺博会竟然选择在同一周举办。作为竞争对手,这对同行所选择的策略如此富于戏剧性,无怪乎这一周会被媒体形容为“疯狂”了!不过破解它们的策略的奥秘也蕴含其中,那就是错位竞争。

先看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我们可以从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来看看其高大上的国际大画廊阵容的素质:2014年首届参展的画廊是25家,其中包括美国的佩斯、英国的白立方等大画廊;2015年增加到32家,今年则是31家;其中连续参加3届的画廊为13家,超过四成;加上连续参加两届的画廊,每年都有近七成的重合率;国外画廊则每年都保持在三成以上,这一届更超过一半:11家新画廊中有9家来自境外。

要知道,这3年是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在严峻的市场洗牌中大幅退潮的3年,也是中国与亚洲的艺博会上市场上参展画廊及其所呈现的艺术家与作品越来越国际化的3年。这个国际化的动力,来自中国与亚洲的藏家收藏体系的国际化。就以在西岸艺博会第一次亮相的这11家新画廊为例,它们大多带来的是国际市场上受到特别关注的极具个性的艺术家,如贝登浩画廊(Galerie Perrotin)呈现的是德国艺术家格雷戈尔·希德布兰特(Gregor Hildebrandt)用录音与录像材料为媒介创作的作品,受到艺博会买家的青睐。

倒是连续参加3届的老画廊,选择艺术家比较从容,往往包括了中国艺术家。如著名的白立方画廊,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抽象绘画,这次带来的作品就包括梁铨、秦一峰、周力和蒋志4位艺术家的近期创作。至于香格纳,则一如既往力推中国艺术家,在艺博会上以庞大的群展阵容呈现徐震-没顶公司出品的《集团》系列、张恩利的2016 年新作《蓝色曲线》、施勇的《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所有》系列、杨福东的照片《南浦大桥上的猎人》以及陈晓云、韩锋、陆垒、梁绍基、刘唯艰、刘月、欧阳春、邵一、石青、杨振中、朱加、赵洋等艺术家的作品。

说到香格纳,11月显得特别重要,不仅要参加西岸艺博会(11月的3个艺博会它都参加),它毗邻西岸艺术中心的新画廊空间也要全新亮相。这意味着其画廊总部已经从驻守十多年的M50艺术区乔迁到西岸。

3年前首届西岸艺博会开幕时,“西岸”这个词意味着徐汇区地方政府对当代艺术的支持,也意味着圈内人士对上海新一代艺术区的愿景,如今,地方政府的支持没变,新一代艺术区的建设则初具规模:从艺博会展场,到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中心等名噪一时的私人美术馆、再到香格纳画廊与丁乙家工作室等,一条完整的艺术生产链在西岸俨然成型。西岸艺博会今年贯穿整个西岸水岸与艺博会A、B展区的特别展览单元“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也因此得以实现,大大提升了西岸艺博会的品质与影响力。正如香格纳画廊的创办人劳伦斯·何普林所指出的,西岸是上海艺术生态发展的下一步,西岸就是上海当代艺术的未来。

ART 021:改写上海艺术日程

相对西岸而言,ART021开张早了一年,而且更具有草根性。不过我们同样可以看看其参展画廊的统计数据:2013年第一届的参展画廊是29家,2014年是54家,2015年是75家,这一次则是84家,参展画廊的阵容在不断壮大。其中,连续4年参展的画廊有18家,而今年首次参展的16家画廊中,不乏韩国的KUKJY GALLERY、台湾的诚品画廊等国际知名画廊。

“我相信每个博览会都有不同的DNA,也会做出自己的特色”,博览会创始人之一应青蓝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侃侃而谈。她阐述了一种“小小的扩张”的理念:“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扩张,这种扩张是有理有节的,基本上是在上一年画廊数量的30%-40%左右,因为这个是我们的可控范围。”

她又表示,ART021的布局就是一个圆,这个圆里有西方的画廊,有中国大陆画廊,有东南亚画廊,也有港澳台的画廊。我们的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一个360°的饼。在她看来,ART021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今年马尼拉最好的画廊就参展了。我们不想搞小圈子,小地域。”不过在经营国际化的平台的同时,她又强调注重本土养成,注重年轻艺术家与藏家的培养。她还表示,平台是大的,但是所呈现的作品是经过选择的,高品质的,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

安信信托连续三年赞助ART021,此次2016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安信信托VIP Lounge呈现了艺术家陆新建作品“倒影 Reflections”系列以及陆新建艺术讲座活动;由安信信托设立的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SAAC)则在N04展位,带来激烈空间艺术项目《劳动绘画》。

在笔者看来,ART021虽然没有西岸的地方政府支持,迫使他们走市场化的路线,只能小步快进,稳扎稳打,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根扎得深,生命力强,前景可期。尤其是这次11月的“疯狂一周”,其实是围绕他们的日程表确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看看ART021的两位创始人的说法——应青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ART021隶属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艺术节的一个参展项目,每年国际艺术节都是在11月中下旬举办,一直没有变过,包括今年(第四届)也是。而周大为则对媒体如是说:“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把11月这个月份推出来,之前上海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从ART021把博览会放在11月开始,后来到第二年、第三年到今年开始就彻底变成全球的艺术盛会。”他还强调:“我个人(对此)是很骄傲的。”

作为多年来观察并报道艺术市场的媒体人,笔者深知一场展览、尤其是一场艺博会或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其日程的设定有多重要:不管你是画廊或美术馆,还是艺博会主办方或大拍卖行,当你确定展览或拍卖的日程时必须考虑藏家的日程表。这张日程表涉及他们的时间与注意力,那是全球同行都会激烈争夺的最珍稀的资源。

现在,上海的3场艺博会(其实还有今年碰巧遇到的上海双年展)都围绕ART021的时间表设定,正好可以看出其江湖地位。所以笔者认为,应青蓝提出ART021下一步要思考如何做“城市名片”,正当时也!

猜你喜欢

艺博会名片画廊
艺博会“围城”背后的城市战术
画廊
画廊
画廊
会员名片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