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之我见
2017-01-12朱桂贤
朱桂贤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地教
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见。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创新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创新?总以为创新很神秘,高不可攀。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小学生来说,凡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发现或掌握他们尚未知晓的知识,都可称之为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观点、方法、做法,只要有新意,就可以说是创新。
2、启发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为天下先”,敢想别人想不到的,敢想别人不敢想的,敢想别人想不清的,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甚至标新立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既尊重教师,更崇尚科学,深入探索,勇于创新。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王国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对词语的理解、段落的划分,课文的理解不要也不可能追求答案的整齐划一,应该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迷信“权威”——“唯书”“唯师”是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西门豹》一课中,当我讲到“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这一精彩段落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发问:“老师,西门豹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不就破除了迷信,而且方法更简单?”我环视了一下学生,发现好几个学生眼睛里闪着亮点,他们似乎也赞同。当时,我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尽管这个学生的想法有些幼稚,不成熟,但我还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他已经触及文章的难点: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巧妙,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我没有急于解答,而是因势利导,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把问题“还”给学生,“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叶圣陶语)为了解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抓住文中西门豹怎么说和怎样做的句子展开讨论。此时,我再加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和想象西门豹说和做的同时,官绅和老百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从中明白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巧妙之所在:(1)用事实教育了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2)借此还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3)借口“新娘不漂亮”救下了新娘;(4)借口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入了漳河,惩治了巫婆;(5)借口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巫婆,把官绅头子投入了漳河;(6)借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机会警告了其他官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在不断质疑、解疑中才能真正培养和塑造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个性。
3、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创新。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新颖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亲身体验教材内容,并结合自身进行适当的加工创新,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
例如,《五彩池》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课文改变成“五彩池”自述,要求学生恰当地改变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生动、形象、具体地把五彩池的神奇表达出来。也可以给学生戴上太阳帽,发给小旗子,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以“导游”的身份把“神奇的五彩池”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来,学生心灵中创新的嫩芽悄然破土而出,他们大胆想象创新,有板有眼地当起“五彩池”的“导游”,语言充满了童趣,有的还相当幽默。
二、创造性地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学的双边关系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学生在学的方面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处悟学法,创造学法。
如,学习记“鼓”字时,我要求学生积极地从不同角度出发,发挥自己的创见,寻找具有个性化的、有效的学习方法。A生说:“按基本笔画记。”B生听完后,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记的:十字头,豆字底,支字右边立。”C生说:“土、口、两点一提,支字右边立。”D生说:“上边十,下边豆,右边支,叫人打。”很显然,四种学法都可以,但就这四位学生来讲,D生的学法更富有创造性,既主动形象,又能表意。“上边十,下边豆,右边支,叫人打。”多么新颖独特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求千篇一律,但求百花齐放,同时,又要通过比较、借鉴,进而优化自己的学法,达到创新。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我们应该在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方面上下苦功夫,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