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北京

2017-01-12麦子

北京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档口胡同北京

麦子

我无从知道多年以后我身处何方,但我知道,我总会在某一个发呆时刻,想起我在这个城市走过的弯弯曲曲的路,想起那些远远近近来过我身边的人,纵使离开,依然热爱。

“来北京之前,总听人说,北京没有春天。

来北京之后,我却感受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

樱花桃花玉兰花迎春花牡丹花开得如此灿烂,

阳光如此明媚,

只是多了些风,多了些沙。

我觉得,北京的春天,挺好!”

2004年春天,我曾这样写道。

在那样风沙漫天的北京的春天,我感受到的却是万般的明媚。我甩着马尾辫,穿着高跟鞋,跳跃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满眼看到的都是我欢喜的景色,迎面走来的人都能感受到我急于扑进这个城市怀抱的急切的心。我是从风景如画的人间天堂杭州来的北京,在经历了与公司几个月的“战斗”之后,我终于把那样的舒适日子丢下,自由地飞奔到了这个城市。是啊,那样的年纪,谁又能阻挡得了跌入爱情的女孩的脚步呢?

刚来北京时,因为怀揣在杭州工作时攒下的“巨款”,加上也急于找地方落脚,我在右安门医院旁边的小区租了一个一居室。虽然那时的房租跟现在比起来很便宜,但在当时,却是我在杭州租房时花费的三倍多。后来没等到一年合同到期,我的荷包已经空空如也,只得提前退了房子,借住在别人的单位宿舍里。上班的地方是在紫竹桥附近,那会儿每天6点不到就起床,走大概15分钟到运通104的公交车站,坐到公主坟换三环的车去上班。公交车十分拥挤,而且拉环扶手都很高,于是,个子小小的我,经常在公交车上被前后左右的人架空,脚无法着地,手够不着拉环。后来我寻着一个诀窍,就是死活都要霸占司机身边的位置,谁上我也不让。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那会儿为了省钱,每天都要带饭到公司,自从占据了司机旁边的位置,我上车后就把饭盒放在挡风玻璃下方,有时下车太匆忙,便忘记了拿饭盒。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前后丢了五个饭盒。

我总记得,第一天去上班,在紫竹桥的天桥上迷路了。看着就在眼前的大厦,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走过去。在桥上转悠许久,最后不得不鼓起勇气问了路人,才得以到达公司。那一天出门很早,但是却迟到了。

那个怯生生的我的模样,至今都无比清晰地印在脑海。

现在的我已经是来北京玩的朋友们的最佳导游,我给他们提供各类路线,让他们吃喝玩乐无比尽兴。我知道哪些地儿的卤煮和爆肚好吃,我知道哪些地儿是给文青小资们独享安静时光的,我知道哪些地儿是给释放压力的人们狂欢的……朋友们说我太了解北京了,真正是大北京的一分子。我想说,其实这正说明我是游离在北京之外的“北漂”,我只是一腔热情地爱着这个城市,所以我那么认真地深入其中,用我的方式来与这个城市亲密接触。

来京十余年,搬家十多次,东南西北城都住过,混过偏远郊区,也在皇城根下假冒了好长时间的“胡同串子”,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我到底走了多少条北京的胡同,偶遇了多少特别的风景。

2006年下半年,因了某部委官方网站的一则招聘信息,经过一场顺利的面试,我居然被录用了,去到了国家某部委的新闻中心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的公务员,但在当时,真的觉得自己是走了狗屎运了。我很快在单位旁边的筒子楼里租住了一间房,房租很便宜,虽然有些简陋和不方便,但反正单位有食堂也有浴室,便觉得这房子真的不错。至今我电脑里还保存着租住在那座筒子楼的照片。我用布帘子把房间隔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卧室加书房,另一部分是客厅。卧室部分用布把发黑的墙壁全部挡住,一下子变得温馨许多。那段日子真是快乐安心呀,有好的工作,有便宜的住处,下班后做做面膜,看看书,在周边到处溜达,自己觉得活得神仙一般。只是好景不长,因为领导意见不统一,认为这次招聘不合规矩,取消该岗位。我在2007年新年来临之前,失业了。

这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半失业状态,找的工作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离开。也没有固定的住所,每个朋友家各借住一段时间。有几个月没有工作,就住在房山郊区的朋友家,一个人跑遍那周围的各个知名不知名的景点。

2009年年底,我和老乡在天通苑的一个市场里租了个摊位,开了一个名叫“瓷·生活坊”的小店,经营各类精美的生活瓷器。那是一段很辛苦也很充实的日子,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便坐车去唐山进货。两个女孩子,扛着好几个重重的袋子,坐火车到北京站,倒地铁到天通苑,胳膊被勒得生疼生疼。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每一次进货在地铁、在车站,帮助过我们的人们,要不是有他们的伸手,凭我们两个,真的很难把那么多的货弄回店里。那时我住在西坝河,晚上关了店门坐地铁到和平东桥赶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下了公交车走到家里有大概15分钟的路程。但那时,自己完全不害怕,大概是因为,内心充满阳光憧憬吧。一年后,因为老乡的退出,我们把店关了。库存的那些坛坛罐罐、盘子碗筷,一直用到现在。

2010年刚刚来临的时候,我遇到了现在的爱人。日子似乎开始走上了正轨,奔波的脚步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有了还算可以的工作,还作为某个领域知名的讲师,到全国各地讲课。那时很偶然的,在网上看到一个胡同的房子,一眼爱上,便租下住了下来。房子在东四附近,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出门,东南西北随意选一个方向,在胡同的迷宫中游逛。

会有某个冬日,我在某条胡同与那些搬着板凳挨墙坐着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们一起聊着,听他们讲那些褪色久远的北京城的故事;会有某个夏夜,爬上院子里的露台,坐在葡萄架下,喝着北冰洋,想一些自己的过往,回味一些别人的故事。

是的,在认真地为生活打拼之余,我总愿意去探寻和想象,那些在这个城市奔波忙碌的异乡人的故事。

有一阵,我常去住所附近小市场的一个档口吃饺子,那是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妇经营的档口。饺子的味道挺不错,不过吸引我去的,是那对夫妇的灿烂笑容。无论什么时候去,哪怕只是路过他们的档口,他们也会对你点头微笑。我喜欢选择高峰期过后去他们的档口,因为那个时候,便能看到他们小两口有说有笑地一起包着饺子。看着那样甜蜜温馨的画面,觉得饺子的香味更加浓厚。

我又想起我在另一个菜市场遇到的一对小夫妇,起初是因为他们卖的蔬菜品种比较多,后来熟悉了,买菜时也常聊上一小会儿。他们那会儿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吧,女孩子喜欢咧嘴笑,是那种很甜美的笑容。男孩比较羞涩,通常就在那里整理摊位上的蔬菜,有时也会跟我打个招呼,腼腆地笑着。这个菜市场后来拆除了,我的心里时常还会想起这小两口。是缘分吧,几年后,我居然在另一个市场又遇到了他们。他们告诉我已经有了第二个小宝宝,我从他们的脸上和手上,看到了岁月留下的深深印迹。只是,让人欣慰的是,那样甜美的笑容,还在。

这些年,我便这样,在这个城市,做着一些维持生计的事情,走着一些别人不乐意走的路,寻着这城市别样的风景,与很多人擦肩而过,却好像能看到他们或心酸或美好的故事。也淡淡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脚步深深浅浅,日子或阴霾或灿烂,总归是这样的活着。这城市于我而言,曾经是我以为的最后港湾,是我不顾一切投奔而来的幸福所在,是我至今深爱的地方。这里安放着我年少时稚嫩的爱情,印刻着我奋力打拼的青春梦想。如今,还有我可爱的孩子和亲密的爱人。

说到孩子,我不由得叹息。这个城市,纵使我再热爱,终究也不曾全然接纳我的存在。一想到我的孩子因为 “北漂”二字,面临的种种限制,我不由得心生离去之意。只是,我依旧会告诉我的孩子,这个城市的可爱之处。我会牵着她的小手,走走我曾经走过的那些胡同,一起去听听那些久远的故事… …

我无从知道多年以后我身处何方,但我知道,我总会在某一个发呆时刻,想起我在这个城市走过的弯弯曲曲的路,想起那些远远近近来过我身边的人,纵使离开,依然热爱。

责任编辑 周美兰

猜你喜欢

档口胡同北京
国内最大羽绒服“档口”变形记
档口招租罗生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商都广州:“档口英语”正流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