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第一部出版的台前幕后
2017-01-12李光泽
李光泽
“春风到处说柳青”。在纪念柳青百年诞辰之际,来自柳青故乡——陕西省吴堡县的作者为我们讲述 《创业史》 第一部出版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顿家常饭促成一桩“好姻缘”
1958年4月底,著名作家杜鹏程同志到北京出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去驻地拜访他。闲聊中,杜鹏程谈到,柳青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当时,柳青已出版了《种谷记》 和 《铜墙铁壁》 两部长篇小说,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了,而中国青年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红旗谱》 《红日》等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计划在一两年内接着出版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这样,柳青的这部小说就机缘巧合地进入了编辑的视野。5月12日,中国青年出版社“二编室”给柳青写信,希望能得到柳青的支持,待这部长篇小说定稿后,交由他们出版。“二编室”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第二编辑室,即文学编辑室。6月25日,柳青回信,婉言谢绝了出版社的请求。他觉得,小说第三稿还没有写完,写完后,还要发表,发表以后才能谈到出版问题,出书估计要在一年以后,甚至更迟。所以,不想过早地作出承诺,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他让出版社到时候再联系。
为了尽快把这部小说“抓”到手,出版社安排社里“唯一科班出身”、最会跟作者打交道的文学编辑黄伊专程到长安县皇甫村去拜访柳青。临行前,文学编辑室主任江晓天叮嘱黄伊说:“这次到长安,只要能约到柳青的长篇小说,就是胜利,就应记大功!”黄伊见到柳青之后,还未开口,柳青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柳青在家里招待了他,还斟了两杯酒,两人边吃边聊,交谈甚欢,顺理成章地达成了合作意向,可谓一顿家常饭,两杯知己酒,成就了一桩“好姻缘”。当然,这和柳青曾在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社工作过也许有一定的关系。中国青年出版社是团中央的下属单位,和中国青年报社是兄弟单位。有一份老感情垫底,话就好说了,事儿也就相对好办了。
8月7日,柳青和出版社签订了 《约稿合同》。这是一份制式合同,出版方盖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约稿出版合同专用章”。柳青在约稿内容的空白处填写了“长篇小说”几个字,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填写了具体的年月日。这份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柳青把长篇小说 《创业史》 正式许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
《创业史》 第一部出版经过
1958年10月初,中国作协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安排了国庆十周年献礼工作。会后,各出版社都准备献大礼,中国青年出版社也不例外,将柳青的长篇小说作为献礼的重点之一,列入了1959年的出版计划,希望柳青函告书稿名称、大约字数及交稿时间;同时,还郑重地告诉柳青,出版社领导近期准备到西北各省走一圈,到时候会去长安县拜访他,以便进一步商谈出书事宜。当时,柳青正准备重写小说的部分章节,就给出版社写信,谈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第一部草率从事,出版后遗憾很多,就很难写好以后的主要部分,这样对读者也是不负责任的,不尊重的。至于‘献礼,在刊物上发表就够了。”柳青请出版社把这部小说从1959年的出版计划里抹掉,改在1960年第一季度出版。
其实,《创业史》 最初不叫 《创业史》。《延河》月刊在1959年三月号的封底登了一则启事:本刊自四月号开始发表柳青新著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稻地风波”,约半年载完。小说如期于1959年第4期 《延河》月刊开始连载,到第11期载完。刚开始,书名是 《稻地风波》 (《创业史》 第一部),从第8期开始,去掉了“稻地风波”四个字,直接叫“《创业史》 第一部”,并于版面右下角发了一个说明:从本期起,柳青同志接受读者的意见,取消“稻地风波”书名,改叫“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发表后,为了更好地修改,柳青请出版社把社会各界对 《创业史》 的批评意见收集起来,最好能剪贴起来。出版社安排资料室认真收集整理以后,安排王维玲同志去长安亲自交给了柳青。
1960年1月23日,柳青把小说上卷的修改稿寄给出版社,同时告诉出版社,下卷的修改稿要迟一些,争取2月底3月初寄出。一是因为二十二章要推倒重写,二是因为哮喘病发作,如果住院了,寄稿时间还要更晚一些。出版社非常体谅柳青,说时间由柳青自己安排,并表示,收稿后,出版社会尽量抓紧,争取又好又快地出版。3月初,出版社一收到小说的下卷,就按急件付排了。为了抓紧时间,力争在7月份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之前出版这部小说,文学编辑室和计划、印刷部门还开了个会,大家达成共识,力争每个环节都不拖延时间。
《创业史》正式出版之前,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宣传,出版社想发一条新书出版消息,柳青本来不愿意在出书前过早地宣传,但考虑到出版社的需要,就勉强答应了,但是要求出版社只做“简单的介绍或公开的宣布就可以了”。
《创业史》 清样出来以后,出版社对几个地方的用词提出了修改意见,并陈述了修改理由。之后,柳青就 《创业史》 出版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封面设计,美编室设计了几个草图,柳青认为“天蓝色较佳”,“米黄色和橘黄色配在一起比较好看”。关于 《创业史》 内文用纸,柳青希望采用像 《风雨的黎明》 那样的薄纸,担心纸厚了难看,也不方便携带。出版社给柳青邮寄了《我们播种爱情》 《草原烽火》 等不同小说的不同版本,供柳青参考。柳青希望 《创业史》用36开的小开本,说这样可以装在衣兜里,便于读者携带。36开本是非常罕见的开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尚无先例,但既然柳青有这个要求,出版社就满足了。关于书脊的格式、颜色、字体以及“出版说明”应该放的位置,柳青都做了详细的交代。最后,柳青叮嘱出版社,付印前,书的封面、内封面、引言、出版说明、内文,他要从头到尾再看一遍,寄大样时,希望从扉页到最后一页全部寄给他。他还说,书付印时,真想亲自到北京去一趟,可惜因为家中要修理院墙,时间上有冲突,实在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