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7-01-12李向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审美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个性体验;审美;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体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情感动人的美文佳作,对学生的情感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元的、持续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1.创设情境氛围,进行人文熏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让文中的情与景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受到情感熏陶。一位教师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动情,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心、培育自己成长。此时此刻,亲情的旋律洋溢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直奔一个“情”字而去,教者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整堂课由于找到了文本、学生、作者、教师之间最恰当的情感契合点,显得轻灵通透,人性中最真、最美的父女深情在学生的心灵上结出了美丽的花朵,傲然怒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生多了一份思考,对亲情有了深刻的理解。

2.以读导学,加深情感熏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和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应”。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或对朗读技巧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生徜徉在浓浓的情意之中,岂能不深深地受到人文熏陶?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培养人文素养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会积极主动地做出多元的、有个性的反应。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对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或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产生丰富的想象甚至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如在《老王》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却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老王深深地震撼,内心很不平静。此时教师如果适时提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引导他们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幸者,自己及周围的人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幸的人的,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联系已有生活储备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对作者的“愧怍”也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美好善良的情素,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不幸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如教学《蝉》和《贝壳》,在最后一环节上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按“我是一只……的蝉,我……活过;我是一枚……的贝壳,我……活过;我就是我,我打算……活过”的句式抒发内心的话、心中的情。学生在和文本对话、和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自会由此及彼,由蝉和贝壳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身边的人,联想到自然万物。也自然会领悟到像蝉和贝壳如此微小的生命,都能仔细、精致、一丝不苟地好好活着,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进而他们会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引发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向生命的纵深探究的热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的心灵感应,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传统艺术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领悟得更深、更透。整个堂课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了气势磅礴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社会生活,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功效。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戴余金主编.《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李向宏,甘肃省镇原县教学研究室。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0]G0880)

(甘肃省镇原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审美语文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