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事业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

2017-01-12肖琳琪毛宗福

中国卫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卫生短板小康社会

文/肖琳琪 李 滔 毛宗福

近年来,针对于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取得了整体突破性进展,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其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卫生资源配置、居民患病率和预期寿命的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乡村诊疗人次构成比持续下降,“因病致贫”人群占农村贫困人口四成。农村卫生发展滞后,是深化医改、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是“扶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约性环节,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补齐农村卫生短板,事关亿万农民健康安全、“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全局性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破解农村卫生短板迎来最佳时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全民健康,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更是全党努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农村地广人稀,卫生工作直接面向千村万户、妇幼老弱群体;市场难以对这种公共品与准公共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某一部门或某一级行政难保全民健康覆盖所需的“集体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社会宏观和微观层面治理乡村卫生,实现人民共建共享,要且必要从全党战略层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因此,新时代迎来了系统改革农村卫生机制体制障碍、全面破除全社会参与、资源下沉和资金投入瓶颈的最佳时机,各种机缘条件成熟。

新农村呼唤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十八大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但“小农户”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特点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例如,传统“皇粮国税”早已取消,“计划生育”及“民事纠纷”等工作量相对减少,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环境整治、老年健康体检、家庭签约服务、健康教育等公共事务却与日俱增。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深根植于广阔乡村,将组织资源、组织优势和组织活力转化为满足不断富裕的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战斗力,才能坚定千万“小农户”、亿万农民跟党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巩固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动农村卫生改革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不仅是叫得响、立得住、普遍欢迎的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新载体,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更是对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和战斗力的重大检验。

猜你喜欢

农村卫生短板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农村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