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演变探析
2017-01-12范翠莲
范翠莲
(中共驻马店驿城区委党校 教务室,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国梦的历史演变探析
范翠莲
(中共驻马店驿城区委党校 教务室,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也是历史的梦。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造梦”和“圆梦”,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的沉淀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不同时代的中国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憧憬着不同的梦想,但其核心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这些梦想的一步步实现,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了解中国梦的孕育、演变和发展历程,不仅有利于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梦想成果,更有利于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梦;历史演变;民族复兴; 内在特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先后8次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继而又阐释了何为“中国梦”。关于梦想的追求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古代《诗经》中的“小康”梦、孔子的“大同”梦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国富民”梦,串联出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谱写出中国人寻梦、追梦和圆梦的灵动音符。
一、梦想是什么
梦是一种生活反映,是影像的记忆和回放,通常也被引申为“梦想”。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在非洲西撒哈拉沙漠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比塞尔村,当地人没有一个走出过村庄,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风景秀丽却贫瘠的土地,有人曾多次试图走出沙漠,都没有成功。原来,这个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只能回到起点。后来,有一个叫肯莱文的欧洲青年,来到了比塞尔,带着当地青年阿古特尔一直向着北斗星的方向走,用三天时间终于走出了沙漠。多年以后,比塞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明珠。比塞尔人在村子中央小广场上,设立了一个阿古特尔的铜像,铜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一句话: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1]这个故事说明有梦想,有奋斗,有机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同样如此。
梦想是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境况,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信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100多年前,梁启超用豪迈的诗句写出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80多年前,以中国知识界为主的数百人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描绘了理想的中国现代化蓝图: 当时是大学教授的郑振铎说,他心中的未来中国是一片“伟大的快乐的国土”;《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叶圣陶说,未来中国应该“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作家巴金的梦想是“靠着自己的两只手生活,在众人的幸福中求得自己的幸福”。这样的梦想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奢侈的。但也正是这样的点点梦想支撑着人们,寻找着国家和民族独立、人民生活幸福的出路,透过时光隧道,至今我们仍为当时中国人的精神所感动。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梦”的民族,这梦,激励着国人从抗战、解放、建国到追求民族复兴。今天,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我们距离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 梦想人人都有,从小到大,我们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化,一个梦想实现了,还会有新的更高的梦想成为下一个目标。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人不断逐梦、圆梦,我们的中国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拥有了更新的内涵,更高的目标。诗人严阵在长诗《中国梦》中的自问自答发人深思:“有了一把能打开房门的钥匙就幸福吗?有了一把能打开车门的钥匙就幸福吗?虽然我们比起过去确实拥有更多,但仅仅拥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种“远远不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梦想的新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车子有了、房子有了,还期盼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等。个人的梦想升级了,社会和国家的梦想又何尝不是这样?从“粗放式”转型为“创新驱动”,从“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克服“以权代法”建设法治中国,治理环境污染重塑“美丽中国”……梦想的内容、表现的形式虽然多姿多彩,但其内核却完全一致,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
二、“中国梦”的历史演变
“中国梦”的说法,最早的文献记载来源于南宋末诗人郑思肖(1241—1318)的一首词,在《德佑二年岁旦二首》的其一中,他写道:“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此处的“中国梦”指作者心中对国家的期盼,即一心想着祖国统一、国治民安的太平盛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梦”有着不同的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大同梦”
历史上,梦想的出现往往有个特点:乱世提出理想,治世实现理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梦想,通过汉代实现;魏晋南北朝提出“美丽中国”的梦想,在唐宋两个朝代出现美丽的光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20世纪中国最穷困时期产生的梦想,现在正一步步实现。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可追溯到西周。西周时期在国家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抛弃了鬼神而转向道德和礼法,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这些东西大多都表述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比如周公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的禁酒令就是改变当时社会风气的重要措施之一。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许多重要的影响我们三千年的文明理想都出现了,所以是一个梦想诞生的时代,这要归因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丛生的乱象。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52个诸侯国被灭,有36名君主被杀,大小战事400多次,说明诸侯之间关系复杂、斗争激烈,于是许多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出现了百家争鸣。[3]其中儒家提出了非常具体、成熟的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理想可以说是古圣先贤的终极追求,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它像思想的灯塔,给面临危机的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核心的理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出了和大同一样的社会理想状态,他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也就是举国争利,上下离心;施行仁义,家国和顺。这在古代被认为是另外一种对理想社会的表述。
到了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用散文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没有阶级剥削、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场景,这是当时人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梦想的表示。继而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一直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喊出了他们的核心价值、核心理想也就是他们的“中国梦”。
(二)近代中国对强国梦的艰辛探索
到了19世纪,当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后,才发现“今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 。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梁启超先生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4]那时,中国已经到了正视生死、抉择存亡的历史关口。可以说,正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巨大危机,激起了中国人追求独立自强的情感与呼号,使“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刻骨铭心的字眼。“天下梦”破灭后, 开始了“中国梦”“强国梦”。 但在被欺侮被蹂躏的状态下,怎么强国?当时的一些先贤比如徐继畲、郭嵩焘、谭嗣同等,高瞻远瞩,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船坚炮利,不仅是财大气粗,还要政治文明、道德高尚,这样的国家才配叫强国,这样的国家才可以成为强国!这时的中国梦,首要目标是要救亡图存,避免亡国灭种,其次是要富国强兵,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每当中国衰落到某种程度,中国人反而会升腾出试图恢复古老帝国样貌的追求。美国学者理查德·哈罗兰的《中国——复兴中的中央王国》一文认为,中国人的中央王国意识从未消失,把国家复兴到昔日中央王国的地位,反映了他们不甘沉沦、不甘心做二流国家的强烈追求。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仍能保存不灭的火种,延续救亡图强的梦想。1894年,孙中山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鲜明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此后,在危机面前,尽管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也都曾提出并实践过各种各样的方案,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不管怎么说,从1840年到1949年,是 中 国 梦 在 民 族 苦 难 中艰难孕育与缓慢生长的历史阶段。创造了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落后挨打的处境面前,怀抱重获新生、再度辉煌 的 渴 望 与 梦 想,走 上 了 漫 长 的 寻 路 之旅。百余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梦确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和实现现代化、追赶世界先进的奋斗目标,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再作贡献的伟大情怀。
还记得方志敏在狱中宁死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稿,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并描绘了未来“可爱中国”的蓝图:“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富裕将代替贫穷……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可以说,方志敏烈士所描绘的“可爱中国”,寄托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实现“可爱中国”这个梦想,从1919年至1949年,千千万万个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不计个人得失,殚精竭虑,奉献了一生。[3]在任何困难面前,中国人都压不倒、摧不垮,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三)建国后60多年追梦与圆梦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走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梦想旅程。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国人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实现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1978年,中国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这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经济一路飞奔,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时期,中国梦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使用,是多义词,这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至党的十五大期间,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海外友人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文化,在这一时期,中国梦一词常用在海外友人事迹报道中,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在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与海外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中国梦一词继续在海外友人希望了解中国、希望在中国创业的语境中使用,在这一期间,中国梦一词频繁使用的现实背景是中国大国地位的逐渐确立。可以说,1949年至今,是中国梦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探索与 行 进 的 历 史 阶 段。60多 年 的 追 梦 与 圆梦历程,大致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本质上都是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反映了历史进程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显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中建立起来。60多 年 来,中国梦承接千年回响,承载百年渴望,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在追梦的征程上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迎来了一个 梦 想 成 真 的 时 代。
(四)中国梦的深化与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新阐释是中国梦涵义的升华。他从文化、精神、物质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梦作了全方位阐发,使个人实现、人民幸福的微观目标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宏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到“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的涵义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的新阐释是一种时代的升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中国梦的新阐释适逢其时。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符合人民愿望,也具有现实基础。第二, 中国梦的新阐释增强了民众精神凝聚力。精神凝聚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不可少的因素,它能激发广大人民的向心力。中国梦反映了海内外中华民族同胞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第三,中国梦的新阐释与党的根本宗旨相契合。中国共产党执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在新时期,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可以说,实现中国梦需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需要体现在老百姓所关心的具体事情的解决上。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感觉中国梦与自己息息相关。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 领 导 集 体 的 人 民 情 怀 。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把个人实现、人民幸福的微观目标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梦的内涵更为全面、系统和清晰。第四,中国梦的新阐释与党的执政目标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有长期的奋斗目标,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呼应,有机地统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中国梦重大思想的指导,而实现中国梦要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基础。
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越来越强。“不管中国今天存有多少问题,几乎所有民调都表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世界上最乐观的。”[6]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位置,正视前进路上的矛盾与困难、挑战与考验,“功崇惟志,业广唯勤”,要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则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俗语来强调,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困难会越大,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但无论怎样,我们已经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三、中国梦演变的内在特性
从古至今,无论是“大同梦”还是强国梦,无论中国梦的内涵怎样演变,始终有一个独有的内在特性,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期间,中国梦一词在海外友人希望了解中国现状和文化的语境中使用,体现出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对以往有关中国梦认识的极大深化。[7]
当然,实现复兴,并不是所有民族都会提出的命题。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兴盛过的民族,才有条件提出复兴的目标,如果过去不曾辉煌过,何来复兴可言?进而,只有自觉把握并勇于担负起复兴重任的民族,才会提出这样的目标。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经历从领先到落后的落差后,有的民族从此走向衰落,酿成让人唏嘘不已的历史悲剧。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就此沉沦,而是从苦难中觉醒。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成为世界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持久的更大的贡献。重现辉煌并不是要回到过去。实现复兴决不是要重温历史上的“汉唐盛世”,更不是恢复曾经的“中华帝国”,而是要超越历史盛世。同时,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意味着中国要在世界上称霸。尽管国际社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与怀疑,我们仍然要坚定地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复兴,走的不是战争道路,而是和平发展道路;不是资本主义道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用中华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而是要实现各种文明的和谐与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地位,而是要实现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目前的中国已经迈上了复兴之路,但是,由于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的实现也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处于量的积累阶段。中国梦正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向着目标发力,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今天的世界的确“在向东方倾斜,在向中国倾斜”,但是西方500年的支配地位也只能说正在发生动摇,整体而言中国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相应地,今天的中国梦受到世界瞩目,开始走向世界,但并未全面走进世界,让世界理解与接受中国梦也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8]
[1]辛向阳.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2]张颐武.在奋斗中抵达梦想新高度[EB/OL].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304/c1003-20660950.html,2013-03-04.
[3]唐晓峰.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EB/OL]. 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3/0110/698782.shtml,2013-01-10.
[4]郭凤海.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道路选择[EB/OL]. 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2/1219/698783.shtml,2012-12-19.
[5]李颖,程美东,黄黎.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 [EB/OL] .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3/0304/705156_3.shtml2015,2013-03-04.
[6]张维为.埃及困境不是“民主与专制”的问题[N].环球时报,2011-03-02.
[7]梁诸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涵义的历史演变[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5).
[8]张可荣.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责任编辑 许峻)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Dream
FAN Cui-lian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Party School of the Yicheng District Committee of the C.P.C.,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Chinese dream is not only the dream of the time, but also the dream of the history. It has rich historical connotation, and it has been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king dream” and “Achieving dream ” are the express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 From ancient time to the present, China has shouldered different missions and chased different dreams in each era, bu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br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alizing these dreams step by step has left us a very valuab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Understanding the gestatio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dream will not only help us cherish the hard-earned fruits of dreams, but also help us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to walk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dream; historical evolution;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2017-05-01
范翠莲(1965—),女,河南驻马店人, 中共驻马店驿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教务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4.018
D61
A
1008-3715(2017)04-00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