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
2017-01-12邹勇
邹勇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
邹勇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每年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演绎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结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运气理论;时间;空间;六十甲子;岁立;六气大司天
古人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探讨天地人与气令、发病等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五运六气理论。本文通过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的时间、空间特征。
1 时间背景
五运六气理论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到后来形成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在如此广阔的时间空间研究自然生命规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1.1 六十甲子 古人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甲子六十年,以五运五行为说理方法,探讨天地人相互关系,发现了天六、地五的运行规律,以木火土金水统运,以三阴三阳统气,运气相合,形成五运六气理论。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又云:“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充分说明了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和每年的运气规律。
1.2 岁立 每岁之运气是起始于甲子,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为岁立,每年各有所主。《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运气理论认为,人要适应天地运行规律,必先掌握每年的运气变化规律,适应天地之气的常化和变化。《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一岁之中有四季,按照运气规律为五季,按照气候变化分为六气,六气有初中,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体现天地气令规律。《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先应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作为医生,必明岁运与气候对人体发病的影响。《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1.3 四时五运六气 天地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存的根本。《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与天地阴阳相应,四时之气相通。《素问·藏气法时论》云:“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生,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灵枢·顺气一曰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四时五运六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人的生理病理也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疾病与异常的气令相关,四季的变化对人体发病是有影响的。《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医者要知四时阴阳为万物的根本,治病之道在于顺应天时,否则灾害至,疾病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1.4 昼夜 一天之中,人的气血阴阳亦受天地阴阳的影响。昼夜是地球随太阳自转所造成的,地球对太阳的向背产生白天和夜晚,人体的阳气亦随天地阳气而变化。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之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
1.5 六气大司天 《内经》运气理论研究了六十年甲子周期规律,后人将其扩大,形成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它把运气理论中逐岁变化的司天之气扩大为六十年为一变的大司天。
对元的记载,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在论及金星运行状况时有“其纪上元”之说。西汉刘歆[1]在三统历中以为 ,“三统两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北宋哲学家邵雍作《皇极经世》,以“元会经世”理论来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受邵氏影响,明代汪机、王肯堂、张介宾等人将其观点引入运气理论,至清代王丙、陆懋修逐步发展形成六气大司天理论。
邵雍曰:“元之元一,元之会十二,元之运三百六十,元之世四千三百二十。会之元十二,会之会一百四十四,会之运四千三百二十,会之世五万一千八百四十。运之元三百六十,运之会四千三百二十,运之运一十二万九千六百,运之世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世之元四千三百二十,世之会五万一千八百四十,世之运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世之世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2](《皇极经世·观物篇之六十》)。邵雍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思想家、医学家都产生了影响。
明代医家汪石山(汪机)首次在运气理论提到了元会运世。《运气易览·论五天五运之气》云:“一说自开辟来,五气秉承元会运世,自有气数,天地万物所不能逃,近世当是土运,是以人无疾而亦痰,此与胜国时多热不同……读医书五运六气,南北二政,岂独止于一年一时,而烦忘世运会元之统耶?”[3]
明·王肯堂做“元会运世论”和“三元运气论”,全面将邵雍理论引入运气学说,并做“洛书三元九宫图”,以易理阐述运气之理。指出天地阴阳之运气,《内经》之所载或有未备,并以元会运世理论分析了金元四家之说之不同是因为同会而不同运所形成的,并提出研究运气学说,要“先立其元,而后明其气”[4]的新观点。
张介宾也非常重视元会运世理论,在《类经图翼》以邵雍《皇极经世》为依据,附“元会经世总数”,并指出:“如一岁之统十二月,一月之统三十日,一日之统十二时,一时之统三十分;故一元之统十二会,一会之统三十运,一运之统十二世,一世之统三十年,而天地气运之道,盖乎此矣。惟是数之为学,圆通万变,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悉秋毫。”[5]
清代名医王丙在《内经》基础上,发展了运气大司天理论。《伤寒论附余》云:“愚常思之,《内经》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而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可见矣。今宗斯训,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6]
王丙的外甥陆懋修继承六气大司天之学并予以发扬。陆氏作大司天三元甲子考,排列了自黄帝八年到淸同治三年的干支纪年序列,按照六气主气之序(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分别标记了各个甲子的司天、在泉之气,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历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特点,明辨了医家流派的形成与六气大司天的关系。指出:“由是而知仲景之用青龙、白虎汤也,以其所值为风火也;守真辟朱肱用温之误,申明仲景用寒之治,为三已效方,三一承气也,以其所值为燥火也;东垣以脾胃立论,专事升阳者,以其所值为寒湿也;丹溪以知柏治肾,专事补阴者,以其所值又为燥火也。明乎此,而知古圣昔贤著书立说,都是补偏救蔽之人。”[7]因此,他强调“欲明前人治法之非偏,必先明六气司天之为病。”[7]至此,六气大司天理论研究达到了高潮。
所谓六气大司天,即将《内经》六十年甲子周期扩大至整个宇宙时空以研究五运六气,借助天干地支符号作为推演工具,以天干纪年确定某一时间段的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以探讨该时间段的运气规律。
2 空间背景
五运六气理论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与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
2.1 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变化化生万物。《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万物是由于天地之气交感所化生,人的生命与天地四时气化密切相关。《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又云:“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中,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2.2 地域方位 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令,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异法方论》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气收引也。”
不同的地域,气令特点有差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同一地域,地势不同也可以造成气令差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地势高的地方偏于寒凉,地势低的地方相对偏于温热。
3 结语
《内经》以六十甲子、岁立、五季、每日为时间单位研究天地运行规律,进而发展了六气大司天理论;以天地为背景研究天地气交变化与气令及人体生命及发病规律,形成了五运六气理论。五运六气理论是对中医学天人相应思维方法的具体解读和应用,人体的发病和治疗方法在不同的六气大司天的背景下会有不同;在六十甲子之中,气令和人体发病也有特定的规律;一岁之中,气令和人体发病也有五运、六气的运行变化规律;四季、昼夜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有规律性的影响。天地之间、五方不同的地域、同一地方高下不同,自然气令与人体生理、病理也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背景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在如此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上研究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1]陈美东.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5.
[2]邵雍.邵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69.
[3]汪石山医学全书[M].高尔鑫,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47.
[4]王肯堂.医学穷源集[M].殷宅心,评释.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6-11.
[5]张景岳医学全书[M].李志庸,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634.
[6]陆久芝,傅青主,戴天章,等.世补斋医书全集[M].台北:五洲出版社,2010:713.
[7]陆愗修医学全书[M].王璟,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19.
The Space-time Background of Five Yun and Six Qi in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s
ZOU Yong The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2640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pace-time background of Five Yun and Six Qi and know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Five Yun and Six Qi theory and the time and space span.[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ies to interpret space-time of Yun Qi theory using Nei Jing theory from the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 of Six Qi of Si Tian,60 Jia Zi,Sui Li,Four Seasons,Day and Night,Heaven and Earth,Five Orientations and so on.[Results]The theory of Five Yun and Six Qi consists of 60 Jia Zi and explores the movement rule of Five Yun and Six Qi,showing rules between the celestial motion,physioclimate and human life.The theory regards heaven and earth as the space background,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oclimate and life,holding that human lives on the Qi of heaven and earth.The ope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creates five orientations to match different weather.Regions 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Qi of heaven and earth.The same region has different Qi of Yin and Yang because of high and low.[Conclusion]The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is fully reflected in Time and Space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Yun Qi in Nei Jing.
Five Yun and Six Qi;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s;Yunqi theory;Time;Space;60 Jia Zi;Sui Li;Six Qi of Si Tian
Q948
A
1005-5509(2017)03-0201-04
10.16466/j.issn1005-5509.2017.03.007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