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017-01-12王岩黎
王岩黎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多由于分娩时胎儿缺氧或产伤所致。因早产儿颅内出血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的这一特点,容易忽视,存在较高死亡率,即使在存活情况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也常有出现[1]。本院儿科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9月间60例颅内出血患儿进行精心观察和护理,在发现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及早专断、治疗和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35例男婴,25例女婴,其中有19例是早产儿,18例是足月产儿,过期产23例;43例伴有缺氧性颅内出血,17伴有例损伤性颅内出血。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室温240C-260C、湿度60%-65%之间为佳。需保证绝对患儿安静,减少甚至避免移动患儿头部,防止产生出血加重。根据伤口位置,抬高患儿的肩部,避免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同时要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出现硬皮肿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应最短时间换好尿片或做完其他事项。
1.2.2 呼吸道的管理
因频繁移动患儿头部会产生出血加重且患儿持续同一体位过长吸入性肺炎又容易发生。应做好一下护理措施:(1)保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给抽搐情况重、分泌物多的患儿及时吸痰。(2)严密观察呼吸节律,发现呼吸不规整或暂停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氧改善脑细胞缺氧。给氧前要检查给氧装置是否完好,边给氧边记录。
1.2.3 镇静
患儿有抽搐或持续惊厥时,应给予镇静剂。最常用药物为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每次安定0.1~0.3 mg或鲁米那钠5~8 mg,或10%水合氯醛40~60 mg。用药同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若用药半小时后效果不佳时,可重复用药或交替使用,已达镇静目的。
1.2.4 降颅内压
给予地塞米松或速尿,地塞米松首次静注1~2 mg,以后每次0.2~0.4 mg;速尿1~2 mg.d。由于甘露醇是强利尿剂,颅内出血早期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此时使用可能会加重出血,故应慎用。
1.2.5 饮食护理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喂奶。为平衡水和电解质及需求的热量,在停乳期应静脉补液。给奶应少量、多次、缓慢,避免发生因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和贲门括约肌松弛引起溢奶,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选择乳胶管或硅胶管的鼻饲管,一到两天做一次更换,鼻饲前仔细检查鼻饲管情况,及时纠正盘曲、脱出等情况。喂奶完毕后用3~5 mL温开水重洗胃管,及时消毒乳具,避免感染。生后2~3天给奶量,热量为209.3/293.1J,1周时为314.0 J,2周时为418.7/460.5J。
1.2.6 健康教育
(1)给予心理上的关心,并做好病情、疗效和预防措施的解释工作。(2)给出带患儿尽早去有条件的医院做行为神经测定的建议。(3)建议功能锻炼和智力开发,并教授、制定康复方法、护理技能及训练计划。不停止使用有助于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定期进行检查,出院后3-4个月检查1次,1岁以后半年检查1次,如有异常随时就诊。
2 结 果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治愈58例(96.67%),死亡1例(1.67%),放弃治疗1例(1.67%),总有效率96.67%。
3 讨 论
因新生儿凝血功能不完善、血管壁脆弱等特点,特别易发生在产伤、缺氧、维生素K缺乏、脑血管畸形破裂等情况下[2]。因此新生儿颅内出血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观察内容有:(1)意识和精神状态:神经系统观察神志、反应、肌张力等。安静和躁动两种状态,早发现意识变化,早治疗。(2)观察囟门:观察前囟凸凹及紧张状况。颅内压增高,会造成量大出血,导致前囟门饱满紧张,应注意避免引起脑疝,及时向医师报告,使用脱水剂。(3)新生儿颅内出血量同于成年人出血量,自身血容量又少,血液丧失比例大,同时神经不稳定,及时给予心肺监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是呼吸不规则,所以,呼吸不规则、困难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实施抢救。综上所诉,协助医师提高诊断疗效,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护理。因此,负责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报告患儿病情,积极协助救治,从而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治愈率得到提升、降低后遗症。
[1]伍丽红.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21.
[2]赵玉勤.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