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及其现实启示
——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

2017-01-12齐小学

关键词:寻乌革命土地

齐小学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及其现实启示
——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

齐小学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集中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 使我党掌握了正确的革命形势, 制定出了符合实际的革命政策和策略。 深入研究和总结这一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情况、 主要成果和主要特点, 对于新形势下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 调查研究活动

0 引 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次数最多、 也最为成功的时期, 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然而, 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活动的研究, 并没有大量专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仍然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因此, 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活动深入研究, 有利于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情况、 主要成果、 主要特点, 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情况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迅速找出正确土地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 秋收起义失败后, 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的毛泽东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调查研究活动成为其最重要、 最关键的方法和途径。 其中, 宁冈调查、 永新调查以及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最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活动, 为解决当时紧急重要的革命问题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现实依据,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宁冈、 永新两县的调查研究活动, 是毛泽东在进入井冈山地区不久后开展的。 如何赢得农民的支持及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是当时工农革命军面临的首要问题。 要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民进行革命的热情, 唯有彻底解决土地分配的问题。 毛泽东紧紧围绕这一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对宁冈和永新两县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调查研究, 发现宁(冈)永(新)地区的土地分配状况极其不合理。 在这次调查研究基础上, 毛泽东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 初步提出了土地分配方法, 这对当时革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 该土地法也有突出的缺点: ①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为苏维埃政府所有, 农民只有使用权; ②没收一切土地; ③禁止土地买卖。 针对《井冈山土地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毛泽东在《兴国土地法》中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不仅集中力量有力打击了地主阶级, 而且最大程度地取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政策效果十分显著。

1930年5月, 为了弄清当时革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富农问题, 进一步明确党对于商业问题的认识, 毛泽东开展了著名的寻乌调查。 寻乌调查可以说是毛泽东进行过的最大规模、 最为成功的调查研究活动。 之所以选择寻乌县, 是因为“寻乌这个县, 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 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 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1]119。 为了做好这次调查, 毛泽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特别邀请了当时寻乌县委书记古柏以及其他各阶级和阶层的十一个人共同进行了会议探讨, 并担任会议主席, 亲自做会议记录。 可以说, 寻乌调查为毛泽东“正确制定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 确定土地分配中‘抽肥补瘦’的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2]。 毛泽东也在这次调查研究活动的基础上, 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党内最早批判教条主义的著作。 此外,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 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3]109, 进而提出了“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并在次年将其进一步发展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268。

兴国调查、 长冈乡调查以及才溪乡调查等也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进行的重要调查研究活动。 可以说, 正是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活动, 才促使毛泽东摸清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政策和策略, 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成果

2.1 形成我们党反对“本本主义”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领导人之一, 是当时党内调查研究开展地最好的领导人。 在进入独立领导民主革命时期后, 对于如何正确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并不十分清楚, 党内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部分党员错误地将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绝对化和神圣化, 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示, 给我们党和人民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对此, 针对教条主义思想在红军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 而是他的理论, 在我们的实践中, 在我们的斗争中, 证明了是对的。”[3]111也就是说, 检验革命路线、 方针、 政策和决议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只能作为参考。 同时, 为了防止人们走入轻视理论作用的误区, 毛泽东还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111-11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为了彻底整顿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 宗派主义以及党八股等不良作风, 毛泽东说道:“这种作风, 拿了律己, 则害了自己; 拿了教人, 则害了别人; 拿了指导革命, 则害了革命。”[4]800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以中国革命的实际为对象, 进行系统周密地调查研究。 至此, 党内初步形成了反对“本本主义”的优良传统, 并在以后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中进一步的坚持和弘扬。

2.2 推动我们党制定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分土地”的土地分配政策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只有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 中国革命才能争取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 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为制定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 毛泽东集中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活动。 比如, 在宁冈、 永新调查后, 毛泽东起草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比较成熟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其中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5]35、 按照人口和劳动力分配土地以及“禁止土地买卖”的土地分配方法和原则, 有效地调动了井冈山地区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开创了当时革命的新局面。 1929年初, 为进一步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攻占了江西省兴国县, 并就当地的政治、 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 起草了《兴国土地法》, 提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5]38的政策, 有效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的原则错误。 1929年6月, 毛泽东在指导上杭县地方工作时,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地土地斗争经验, 进一步补充了“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分土地”的内容, 完善了当时的土地分配政策。 后来, 在寻乌调查的基础上, 毛泽东将我们党的土地分配政策最终确定为“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分土地”, 促使我们党形成了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

2.3 提出“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继续坚持其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活动的优秀作风和良好品质。 例如,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 每一项重要政策出台之前, 毛泽东都坚持亲自带头进行调查研究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情况。 在他看来, 任何离开具体详实的调查研究活动的工作指导和阶级分析, 其结果都将会陷入唯心主义和盲动主义的泥淖之中, 必将导致革命失败, 甚至带来严重的损失。 与此同时, 针对当时党内许多新任干部在没有掌握工作实际的情况下, 就错误地发表所谓工作指示的错误做法, 毛泽东特别指出:“他一定要弄坏事情, 一定要失掉群众, 一定不能解决问题”[3]110,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种——调查, 这也是“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途径。 此外, 毛泽东还认为, 在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时, 调查者必须有着严肃认真、 谦虚谨慎的态度, 不能只是“走马观花”、 敷衍塞责, 而是要“下马看花”、 高度负责。 同时, 调查者还应该时刻向群众学习, 因为“没有满腔的热忱, 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 没有求知的渴望, 没有放下臭架子、 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是一定不能做, 也一定做不好的”[5]16-17。 毛泽东在“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重要论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我们的口号是: 一,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267-268的重要理论。 可以说,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充分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

3.1 突出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导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毛泽东进行的所有调查研究活动中, 突出的问题意识、 强烈的问题导向, 是其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动力, 也是其调查研究活动最为鲜明的特点。 例如, 初上井冈山时期进行的宁冈、 永新调查, 是为了争取农民对工农革命军的支持, 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的生存问题。 1930年5月, 毛泽东在寻乌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对我国当时的富农问题和商业状况缺乏清晰深刻的认识。 后来,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 你就去调查研究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 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3]110-111由此可知, 毛泽东非常重视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革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 因此, 毛泽东曾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3]116, 只有对实际情况做调查, 错误的“本本主义”才能得以纠正, 正确的阶级估量才能得出, 符合革命实际的斗争策略才能制定出来。 毛泽东向教条主义者们大声疾呼道:“迅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3]113可以说, 正是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 重视调查研究成为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使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能够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对此,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 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6]

3.2 坚持亲自领导, 力行群众路线

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进行认真分析, 可以发现, 每一次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是毛泽东亲自领导, 坚决不假手于人。 同时, 在调查研究活动中他还坚持作调查研究的主持者和记录者, 亲力亲为, 充分保障调查研究结果的公正和科学。 在毛泽东看来, 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情况, 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间去, 和人民打成一片, 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的朋友。 对于如何与人民群众, 特别是农民成为朋友,毛泽东在谈到兴国调查的经历时说道: 在调查开始时, 农民因为疑惧不愿多说当地的实际情况, 后来通过对他们真心实意的关心、 关怀, 不但达到了调查研究的目的, 而且与他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这为我们党保持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密联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此外, 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主体作用。 在他看来,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5]17因此, 他号召所有的共产党员在群众面前要“甘当小学生”。 可以说,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毛泽东力行群众路线、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优秀品质。 这种优秀品质也正是毛泽东能够带领我们党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3.3 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领域众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活动中, 寻乌调查是规模最大, 也是最经典的, 充分体现了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领域众多的特点。 调查内容包括了寻乌的“商品种类”“人口成份”“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剥削方式”“土地斗争”等多个方面, 涉及政治、 经济以及土地斗争等多个领域。 就商品种类来说, 毛泽东不仅详细统计了杂货的种类(131种), 而且还精确掌握了各类商品的经营人员和资金来源等。 在阶级状况方面, 地主阶级被按照公私标准划分为公共地主和个人地主, 其中公共地主又被进一步细分为祖宗地主、 神道地主与政治地主, 个人地主则被进一步细分为大地主(收租500石以上)、 中地主(收租200石以上500石以下)与小地主(收租200石以下)。 正是通过这次调查研究, 毛泽东发现, 寻乌土地总数的近70%竟被不足人口总数4%的地主阶级所霸占, 土地分配极其不公。 接着, 毛泽东根据对地主阶级剥削性质和剥削行为的深刻分析, 指出:“这样的地主阶级除了剥削农民之外, 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之处, 在土地革命中是必须彻底打倒的。”[7]寻乌调查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成效的显著。 此外, 毛泽东还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调查研究理论, 指出:“详细地占有材料, 抓住要点”[5]25对于做好调查研究也非常重要, 否则还是“没有发言权”。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的现实启示

4.1 调查研究是制定、 执行正确路线、 方针、 政策的前提

“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 是决定政策的基础”[8]360。 在毛泽东看来,“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 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 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9]233。 因此, 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抗日战争时期, 针对党内部分同志不能很快适应革命形势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 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很多同志, 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 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 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 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5]25这就是说,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我们党的干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对于实际情况的认识, 而要做到这些只能依靠调查研究。 甚至可以说, 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任何时候忽视了调查研究, 革命、 建设和改革就会经受挫折, 甚至是重大的挫折。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党在“大跃进”中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严重困难, 带来了十分沉痛的教训。 毛泽东在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 并组织和指导田家英、 胡乔木和张伯达率领三个调查组对浙江、 湖南以及广东进行深入调查, 最终才搞清楚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 进而制定了正确的解决措施。 可以说, 做好调查研究对于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4.2 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

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活动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又一突出特点。 针对当时红四军中很多人调查研究方法错误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帐, 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 又像站在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 这种调查用处不大, 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3]115对此, 毛泽东在写《反对本本主义》时, 特别写了“调查的技术”一节, 并将调查技术简要的概括为: 调查的方式、 人员阶级和数量以及纲目和程度等七个部分。 这七个部分不仅涉及了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应该采取的方式, 参加调查的人数、 阶级和阶层, 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都应该亲自动手做调查的必要性, “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总而言之, 调查研究活动不仅要目的明确, 还应该方法得当, 抓住调查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避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 理不清思路、 分不清重点的现象, 真正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对此, 习近平同志就曾强调过:“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 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6]

4.3 调查研究是推进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0]1471然而, 从我们党成立到遵义会议之前, 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问题, 而是先后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以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等四次严重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尤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为严重, 造成的损失最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这些错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成功之道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和努力, 但都因为不同程度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 纷纷以失败告终。 对此, 毛泽东有着非常清醒地认识, 他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毛泽东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活动中更加熟悉中国的国情, 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 才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 方针和政策,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完善和发展, 推动了马列主义的中国化。 应该说, 直到今天, 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法宝, 仍然是调查研究。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情、 国情和党情, 如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见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是我们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所富于的现实启示,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1]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 胡运锋. 毛泽东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2): 137-139.

[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5] 毛泽东.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6] 习近平. 谈谈调查研究[N]. 学习时报, 2011-11-22(1).

[7] 罗平汉. 毛泽东在江西时期的农村调查[J]. 党史文苑, 2015, (23): 25-32.

[8]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9]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10]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MaoZedong’sInvestigationandResearchandItsRealisticEnlightenment——ACaseStudyontheAgrarianRevolutionaryWar

QIXiaoxue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ty, Wuhu 241002, China)

Mao Zedo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regards it as the basis of all the work in his whole life. Especially,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Mao Zedong focused on doing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by which he not only provide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ith objective evidences for developing the correct revolutionary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p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ence, a deep analysis on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period will have a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Agrarian Revolutionry War; MAO Zedo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1673-1646(2017)06-0020-05

2017-09-20

齐小学(1992-), 男, 硕士生, 从事专业: 中共党史。

A8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6.004

猜你喜欢

寻乌革命土地
我爱这土地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中国的出行革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
粉红革命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