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成因及培育路径*

2017-01-12

关键词:边防军边防军人

杨 帆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24)

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成因及培育路径*

杨 帆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24)

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导向及培育关系到军事软实力的增强和军事主动权的赢得。 当前, 我国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有其深层原因: 生理心理问题是首要外因, 物质经济压力是根本因素,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内在动因。 对此, 培育边防军人价值观可从三个层次全方位综合推进: 鉴古知今, 培养传统军人核心价值观; 博采众长, 镜鉴外军价值观培育理念方法; 与时俱进, 推进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构建。 通过对边防军人这一特殊群体价值观偏移影响机制的深入分析, 以期突破其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不彻底和实践指导力度有限的研究困境。

边防军人价值观; 成因; 培育路径

0 引 言

时代瞬息万变, 边防军人的价值观主流却从未改变, 边防军队始终坚持着保卫祖国、 忠于使命、 奉献边疆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在政治素养方面, 忠诚于党, 信仰坚定; 在职责使命方面, 恪尽职守, 备战觉悟高; 在日常生活方面, 勤劳节俭, 作风艰苦朴素。 然而, 少数边防军人却信仰缺失, 道德失范, 价值迷失, 具体而言, 他们的人生价值目标发生了重心偏移, 只注重满足个人私欲而弱化对社会的牺牲奉献; 个人成功标准趋向现实化, 注重物质利益而轻视精神素养建设; 人际交往目的倾向功利化, 社交和归属的本能需要被赋予了获取个人利益的不纯动机。 这些微小的价值偏移折射出军人传统价值取向不容忽视的问题, 切实把握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深层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 以期能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和边防军人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目前, 就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 国外关于军人价值观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提炼和作用的研究两个方面, 有必要加以梳理以便借鉴其相关研究成果, 但国外尚未有专门针对其边防军人价值观的研究探讨。 另外, 国外一些学者和军事专家对我军的战斗精神和传统作风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专门论述和探讨我国边防军人价值观建设的资料目前还未查阅到。 就国内针对军人价值观的研究现状而言, 有关军人价值观的内容及培育研究已相对系统, 但着眼于边防军人这一特殊群体价值观的深入研究尚且欠缺, 边防军人价值观培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还停留于物质经济压力和社会思潮影响的笼统层面, 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揭示, 甚至对其生理及心理因素都尚未涉及。 同时, 已有的边防军人价值观培育途径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宏观空泛、 系统性不强和可行性不足的特点。 正是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彻底性, 致使当前相关研究对边防部队的实践指导力度有限,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成因和培育路径。

1 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成因

针对边防军人面临的特殊战略位置和复杂边际形势, 通过深入分析边防官兵的生理心理状况、 物质经济基础、 社会思潮多元化挑战三个方面来探究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影响因素。

1.1 生理心理问题: 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首要外因

我国边防驻地自然环境严酷, 生活条件恶劣, 潜在性的生理威协造成边防军人机体上的不适, 封闭式的管理和高强度的使命任务更加重了心理应激, 故边防军人生理心理问题是其价值观取向偏移的首要外因。

在生理方面, 我国陆上邻国多, 边界线漫长, 边境部队多部署在我国沿边沿海地区、 出入境口岸和领海, 这些地方气候极其恶劣, 多是高温潮湿、 蚊虫叮咬或者严寒低氧、 天寒地冻, 亦或异常干燥、 强紫外线的极端环境, 与边防官兵原生成长环境差距悬殊, 极易引发身体不适。 另外, 边防官兵在极端天气下的训练执勤任务繁重, 新鲜蔬菜水果等供给保障困难, 导致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加之驻地偏远分散, 鲜有医院分布且医疗水平极为有限, 易耽误病情治疗。 长期处于“高、 缺、 寒、 远、 险、 差、 苦”的边防驻地条件下, 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对边防官兵生理产生了潜在性的威协, 生理上的不适使官兵身体承受较大的压力并易引发有关的慢性疾病, 从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长年累月的生理健康受损必然分散其保家卫国的工作精力, 致使献身边疆的价值观取向随之偏移, 进而削弱了军队整体战斗力, 威胁着部队内部安全稳定。

在心理方面, 由于边防工作任务的特殊性需要, 边防官兵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式的管理, 远离家庭和朋友, 饱受思家念亲之苦。 与外界接触交往少的同时生活空间范围狭小, 通讯不便, 信息单一, 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单调, 尤其是从小接触电脑、 手机的青年官兵难以忍受长年远离网络的烦闷空虚, 长期处于这种单调重复的生活和工作下的边防官兵其心理疲劳和心理健康甚为堪忧。 另外, 由于边境战略地位特殊、 局势纷繁复杂、 边境纠纷多样, 复杂的边际形势给边防军队守边护边的责任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边防官兵除了进行日常高强度快节奏的训练和艰巨繁重的巡逻执勤驻防以外, 还要承担抢险救灾、 走私过境侦查、 反恐维稳、 应急处理、 驻地建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边防军人的应激性、 突发性、 艰巨性和高危性的职业特点, 使其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荷, 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从而造成非战斗性减员。 心理因素作为首要外因之一影响着边防军人价值观取向。

1.2 物质经济压力: 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根本因素

边防官兵地处边疆地区, 闭塞偏远、 经济落后, 不仅生理和心理方面深受影响, 还面临着个人发展、 婚恋家庭、 子女教育、 家属就业及父母养老等众多现实问题。 边疆与内地之间的生活环境差异若无法随内地经济发展带动和边防地区政策倾斜逐渐缩小的话, 边防官兵价值观的引力优势将逐渐缩小, 甚至丧失。

①在个人发展方面, 随着边防军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其对生活质量的期待值增大。 相较于飞涨的物价, 工资福利待遇及补贴标准显然不能满足其家庭开支、 恋爱购房的需要, 多数边防官兵与其地方工作朋友的收入日渐悬殊, 不免产生心态失衡; 在边防军人退伍转业方面, 安置困难, 二次就业压力大。 投入与回报反差巨大的同时职业发展前景又不容乐观, 在个人成就功利化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边防官兵也不得不更加关注自身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边防官兵价值观取向偏移。 ②在父母养老方面, 由于边防官兵常年坚守在边防一线, 故仅靠短暂的探亲假期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家事。 面对父母年岁增长却仍需挑起家庭重担而心怀愧疚, 面对父母生病行动不便却无法照顾而牵挂担忧, 面对无法像同龄人赡养父母的困境而心理失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边防部队独生子女官兵的增多, 困扰边防官兵的父母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家庭经济、 父母身体状况和家庭支持等众多原生家庭因素影响到边防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观养成。 ③在婚姻家庭方面, 边防军人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短暂的假期使他们无力经营恋爱感情, 而恋爱对象也会因面对婚后长期的分居生活、 繁重的家庭负担、 军人转业退伍后的工作安排困难等望而生畏, 未婚边防军人普遍面临的婚恋难题会加剧其思想波动, 不利于安心戍边价值观的构建。 即便是已经结婚的驻地官兵仍面临众多现实问题: 夫妻双方聚少离多、 两地分居的情感缺憾, 往返探亲、 电话与通信费用的经济负担, 家属独自承担繁重家务、 赡养老人和培育孩子重任的实际困难, 随军家属就业难、 生活不习惯的现实矛盾。 若处理不当极易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甚至导致婚姻解体, 导致当事人的思想负担沉重, 甚至产生离队思想, 偏离奉献边疆的价值取向。 ④在子女教育方面, 边防军人家庭子女长期缺失父母一方关爱, 使其个人成长、 升学教育等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疏导, 较同龄人更易自卑、 焦虑、 抑郁。 另外, 边防驻地远离城市, 教育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 师资力量匮乏, 加之边防军人岗位调动频繁、 流动性大, 随军子女经常转学导致学习教育和管理情况不理想。 即使边防子女在省城或地级城市就学, 边防官兵也面临孩子上学接送和考试回原籍的困难, 需承担孩子就学的高额跨区费和住房、 通讯、 交通等额外费用。

1.3 社会思潮多元化: 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内在动因

新世纪新阶段, 国际、 国内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对边防军人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严峻挑战。 边境地区思想交汇、 观念碰撞、 矛盾激荡、 形势复杂,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边防官兵价值观取向偏移的内在动因。

当今世界, 国家间隐性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大国军队间核心价值观的激烈交锋空前活跃, 随着边境经贸的发展和出入境人流物流的增加, 国际恐怖势力、 宗教极端势力、 民族分裂势力、 西方分化势力加紧了对我国边境地区的渗透分裂破坏活动, 在生活方式、 文化价值观、 政治理念等方面进行着思想渗透腐蚀, 甚至演变为文化侵略, 干涉我国的人权, 并极力宣扬“军队非党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想来误导我国广大边防官兵, 侵蚀着边防官兵的精神园地, 弱化了尚武战斗精神和危机忧患意识, 削弱了边防官兵价值取向的统一程度。 同时, 市场经济冲击下边防官兵的价值追求受到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 功利意识的增强使其基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奉献索取不成比例的现状, 个人主义的泛滥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拜金主义侵蚀着部分边防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享乐主义的蔓延使部分官兵抵御诱惑的能力降低, 沉湎于物质享受, 甚至发展到权钱交易、 贪赃枉法等犯罪地步, 丧失了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 冲击着我军的道德观念和军事实践。 信息时代的网络化、 开放性、 多元性特征明显,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边防官兵价值观选择极易受波动影响, 同时, 互联网的全球性给敌对势力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价值观渗透以可乘之机, 快速、 隐蔽的网络传播使得军事机密可能被泄露, 挑战着边防部队的统一管理和价值导向。

2 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统筹兼顾的整体性工程, 生理心理机能、 物质经济基础、 思想文化信仰三者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缺失、 弱化都会造成价值观养成的短板效应。 针对边防部队实际情况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根源, 故培育边防军人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全方位综合推进: 鉴古知今, 培养传统军人核心价值观; 博采众长, 镜鉴外军价值观培育理念方法; 与时俱进, 推进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构建。

2.1 鉴古知今: 培养传统军人核心价值观

纵观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武德文化和积淀深厚的边疆军事文化, 挖掘和领悟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蕴含的精忠报国、 献身使命、 戍边卫民的精髓, 弘扬边防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强边固防的价值选择, 打牢思想根基, 从而熔铸边防军人核心价值观。

2.1.1 爱国奉献, 矢志戍边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精忠报国和捍族护边相统一的系统工程, 爱国戍边是武德最核心的价值本色和军人的最高价值取向。 《孙子兵法》开篇提到:“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1]4《尉缭子》中也提到:“开封疆, 守社稷, 除患害, 成武德。”[2]94从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军人的价值。 孙中山提出的“捍族卫民, 矢忠必勇”在继承传统武德价值观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岳飞、 文天祥、 戚继光、 郑成功、 左宗棠等誓死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 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坚定民族气节和爱国戍边信念, 对后世军人价值观取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近代边防军人戍边卫国的斗争史和发展建设史更是彰显着军人爱国主义价值观。[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德文化和边疆军事文化, 将其内化为官兵献身使命的价值取向, 并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

2.1.2 以民为本, 爱民保民

传统武德文化主张“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惟民是保, 而利合于主, 国之宝也”[4]106, 即维护人民利益是衡量军人价值的最高标准。 南宋时的岳家军纪律严明、 战无不胜, 明朝时的戚家军治军严明、 屡建战功, 历代军人坚守“安国保民”的最高价值选择。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 当前,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作为国家机器的军队任何时候都是我党维护人民利益的工具, 革命军队阶级性的鲜明体现也是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最本质的区别。 面对自然灾害, 中国军队举国之力紧急救援而美国军队拖延推诿、 漠视生命, 两国军队表现出来的巨大反差就是人民军队以民为本价值本色的最直观体现, 这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虽然多年来承受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威胁, 历经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风波和自然灾害的冲击仍然保持安定团结局面的根本原因。 加之边防部队的建设发展得益于边疆群众的助力支持, 因此边防军人树立以民为本的价值观是历史必然。

2.1.3 听从指挥, 忠于人民

“忠”贯穿传统武德始终, 既是武德之首也是武德风范气派的最高境界。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过:“人之忠也, 犹鱼之有渊, 鱼失水则死, 人失忠则凶。”[5]41马克思认为, 军队是为一定阶级及其政党服务的, 必然应忠于所属的阶级及其政党。 原苏联从正反两方面例证了军队忠诚于党的重要性, 列宁发动并领导的十月革命, 以工人赤卫队为基础的红军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凭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忠诚, 顽强不屈地打败了法西斯军队并击退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犯, 最终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然而, 如日中天的苏联军队却因缺乏军队价值观有效引导, 最终没能成功抵御西方“和平演变”攻势, 苏联军队和人民渐渐离心离德, 在“8·19”国难民危的紧急关头, 军队倒戈, 使得盛极一时的苏联一夜之间解体。 进入21世纪, 边防一线“黄、 赌、 毒、 私、 特”考验严酷, 在当前军队建设及国防建设中, 驻边军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按照“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 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的基本内涵学习和工作, 始终做到“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6]。 坚守“听从指挥, 忠于人民”最重要的政治信仰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从而镇守住广大边防官兵居安思危的思想阵地, 筑牢抗腐防变的精神防线。

2.2 博采众长: 镜鉴外军价值观培育理念方法

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在改进武器装备、 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同时, 也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建设。 它山之石, 亦可攻玉。 甄别国外军人价值观培育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措施, 借鉴其中的合理思维和有益做法, 对于开展当代边防军人凝聚军心、 提高核心战斗力的价值观构建颇有裨益。

2.2.1 坚持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方法

不少西方国家将军人的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宗教服务活动, 经常安排随军牧师在圣经问答班、 教义学习小组中关注官兵的生理机能, 安抚军人不良情绪, 调整官兵应激心理。 借鉴外军的宗教关怀, 我国边防部队管理者不妨以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弥补传统“刚性”管理的局限。 针对驻防军人的身体不良反应和心理亚健康状况, ①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平衡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 强化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训, 逐步健全边防部队卫生保障体系, 满足边防官兵的生理健康需求。 ②在部队普及全面系统的心理知识,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谈心教育, 配之以丰富的文体活动, 及时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③针对边防特殊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保证训练强度的同时维护边防官兵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重视边防官兵的生理机能和心理需求, 通过情感关怀来熏陶感化官兵, 达到边防军人主流价值取向的情感认同, 并付诸实施。

2.2.2 建立适当利益驱动的物质激励机制

西方军队普遍认为强化军队凝聚力和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官兵对军营生活质量满意以及提高军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7]38以美军为例, 美军军人现役期间的薪资待遇可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 退役之后仍享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法军军官的工资高于地方同级公务员25%, 还有免费医疗、 住房补贴和火车票打折等福利待遇。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8]82, 即利益是价值观萌生的最深层次的动力, 主导着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根除价值观偏移的所有问题, 故政策或制度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就需要物质激励机制来弥补, 以解除边防军人的后顾之忧进而推动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首先, 在个人发展方面, 适当提高边远驻地军人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 给予边防军人一定的晋升政策倾斜, 妥善安置退伍转业的边防官兵。 同时, 在家庭生活方面, 设立探亲休假、 家属接待站、 提供家属订票服务, 解决边防军人家属来队探亲出行、 住宿等困难; 积极组织随军家属就业岗位培训, 并优先安置家属就业。 另外, 在子女教育方面, 联合教育部门为边防军人子女办理集体户口, 方便考学, 依托当地重点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利益驱动机制为稳定军心及构建边防军人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利益支撑。

2.2.3 完善荣誉褒奖的精神激励机制

在许多国家,军人都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俄罗斯圣彼得堡每逢“胜利日” “解围日”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祭奠烈士, 美国总统每年在西点军校学员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匈牙利军队每年在“母亲节”邀请优秀军人的母亲军营团聚。 研究表明, 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 在物质奖励状态下, 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 而在适当精神奖励的状态下, 能发挥80%以上,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或超过自身能力的极限。[9]148因此, 我国可借鉴外军精神激励机制, 保证边防军人安心服役、 献身国防, 自觉践行忠诚戍边的价值观。 ①营造尊军重功的社会氛围, 在重大纪念日组织人们参观驻地博物馆、 烈士陵园、 边界碑等活动, 向戍边英雄和革命先辈致敬, 提高军人社会地位。 并通过编著部队光荣史、 设立荣誉勋章与荣誉称号、 制作军兵各种特殊符号标记和任职经历标志佩带、 以优秀官兵姓名命名巡逻路等方式熔铸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 ②树立典型榜样引导示范, 充分利用扎根基层、 守边建边的老边防、 老基层典型潜移默化地熏陶边防军人价值观, 发挥领导干部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的模范带头作用。

2.2.4 建立健全制度保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战后, 日本面临着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瓦解的局面, 通过颁布《军人须知》《自卫队法》以法规条文的形式对军人价值观培育提出刚性要求。 法国通过《国防组织法》《纪律条令》《军人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军人价值观构建体系。 鉴于此, 我国有必要建立健全制度保证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建设。 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效注入法规制度之中, 将软影响化作硬约束。[10]在法规制定层面, 军队法律条文需进一步明确边防军人的职责任务及与之相应的优惠照顾政策, 以此激励边防军人献身边疆的斗志; 在法规执行层面, 有效落实边防军人权益保障的法规政策, 同时对作风纪律不严谨、 破坏军队战斗力、 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等严重背离边防军人价值观的行为依法加以处罚; 在法规监督层面, 考核监督边防军人履职尽责和权益保障的实施情况, 明确边防官兵职责义务和权益享受落实不到位的处罚标准及措施。 完善边防官兵职责约束和权益保障的法规政策体系, 为边防军人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制度保证。

2.2.5 坚持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

美军、 俄军、 印(度)军等国信教军人比例较大, 故重视开展和军人价值观教育结合的宗教信仰活动。 泰国军队规定所有军人必须信奉佛教并遵循佛的教导践行任务。 美军的随军牧师制度在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方面就发挥了非常独特而有效的作用。[11]利用宗教服务活动解答官兵疑问, 在关怀官兵、 凝聚军心、 鼓舞士气过程中传播忠诚卫国的军人价值观。 他们认为, 宗教使士兵在精神上信仰上帝, 这种信仰会一直指引着士兵对他的家庭、 教堂和祖国永远忠诚。[12]251根据我国实情, 借鉴外军宗教信仰引导的方式, 我们应当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军的根本指导思想, 用主流价值观武装边防官兵的头脑, 坚守思想主阵地以抵御边境地区各种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为边防军人价值观培育工程强根固本。

2.3 与时俱进: 推进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构建

新时期以来, 我国边防军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需根据时代发展和边防工作实践与时俱进地推进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使边防官兵身处军营却心怀天下, 身处盛世仍居安思危, 进一步巩固广大边防军人凝魂聚气、 戍边卫国的价值信念。

2.3.1 创新边防军人价值观理论建设

一直以来, 我国边防军人的使命目标是巩固边防、 睦邻友好、 兴边富民、 维护稳定。[13]9新世纪新阶段, 党和人民不断丰富边防军人神圣使命的时代内涵, 牵引和推动边防军人价值观软实力建设的科学理论创新, 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符、 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14]新形势下, 军队建设实践必将开启我军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新征程。 2013年3月, 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15]2014年10月30日, 习近平站在强军兴军的战略高度上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 着力培养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16]作为军人价值观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实现了军人价值理念的一脉相承, 并赋予了边防军人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 是当代广大边防军人思想道德的价值坐标。

2.3.2 紧跟新时期戍边守防实践变化

践行当代军人价值观, 与边境军人职责任务和边防复杂形势密不可分, 不管是历史上中苏对峙、 抗美援朝战争, 还是近年来的钓鱼岛之争、 朝韩纷争, 外部势力“西化”渗透分裂的严峻局势和边界海洋争端的威胁挑战需我军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戒, 将戍边守防使命意识转化为边防军人的自觉追求。 第一, 提高军人日常工作的战备意识。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在思想上要加强边防军人的战备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 了解各国的军事动态和我国周遭时局, 将经常性战备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等紧密结合以锤炼边防官兵的战斗作风和危机意识, 同时定期有意识地进行战备演练, 提高部队的战备理念和官兵的战备状态, 克服“和平兵”思想。 第二, 提高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策反的能力。 定期组织边防官兵观看纪录片、 分析案例资料的爱国专题教育, 了解西方“西化”“分裂”势力的手段行径, 自觉警惕并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负面价值观的侵蚀渗透, 引导广大边防官兵意识到错误思想的危害性并提高对外军价值观渗透的免疫力, 引导边防官兵看清多元社会思潮本质, 明析价值观主流方向, 积极探索应对价值观交锋研究对策, 力争打好军人价值观的攻防战, 旗帜鲜明地筑牢思想防线。

2.3.3 拓展创新军人价值观培育模式

在新兴网络信息冲击下, 边防军人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提高, 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已无法满足边防军人价值观的培育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拓展创新教育方法[17], 占领边防军队文化主阵地。 第一, 丰富培育形式。 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注重综合运用好“思想教育、 舆论引导、 文化熏陶、 典型示范、 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等多种方法”[18]201。 通过开设知识竞赛、 才艺比拼、 讲解边防精神系列专题、 举办诗歌朗诵、 悬挂励志标语、 张贴典型榜样照片、 制作军人誓言手册等多种文化内容形式实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另外, 与时俱进地创作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 潜移默化渗透军人价值观并彰显国家军队意志。 第二, 融合地域文化。 构建思想政治引领、 党团组织凝聚、 红色资源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利用百年边防斗争史和建设发展史中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和提炼边防军队矢志戍边的感人事迹和边疆典故的文化精髓。 修建完善边防驻地展览馆, 定期组织官兵参观战争遗址、 烈士陵园、 英模塑像、 驻地博物馆、 边境口岸, 广泛开展哨所文化、 国门文化、 界碑文化等边防特色文化活动, 学史立志强化官兵卫国戍边的报国热情和献身使命的自豪感。 第三, 抓好新兴文化。 当前科技信息水平高度发达, 边防哨所也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边防军人价值观动漫制作、 官兵巡逻执勤的精神风貌短片展播等活动, 借助互联网新载体构建红色网站和红色论坛, 强化官兵献身国防的价值观传播。

3 结 语

当前形势下边防军人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 价值观取向的偏移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客观地审视当代边防军人的价值观问题成因, 着力解决制约边防军人价值观有效构建的深层问题, 切实推动边防军人价值观培育的全面展开和有序进行, 对于构建完善的边防军人价值观体系、 实现边防军人自身价值、 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重大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边防军人价值观偏移的成因和培育路径的探讨, 以期夯实边防军人价值观培育的思想根基, 为深入开展边防军人价值观构建提供紧贴边防实际的理论遵循, 为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和可行的实践操作。

[1]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M]. 冯国超,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2] [战国]尉缭, 吴起. 尉缭子吴子[M]. 徐勇, 译.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

[3] 徐春子. 当代边防军人价值观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4]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M]. 冯国超,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5] [三国·蜀]诸葛亮. 诸葛亮集[M]. 段熙仲, 聞旭初, 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6] 葛昕明. 当代国防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5): 119-121.

[7] 总政治部联络部,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美军政治性工作研究论丛(第一辑)[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9] [英]约翰·E·特鲁普曼. 薪酬方案: 如何制定员工激励机制[M]. 胡零, 刘智勇, 译.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10] 公方彬.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及实践途径[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9(2): 40-46.

[11] 划茂艳. 美军牧师制度与军人价值观培养及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42-244.

[12] 张想, 李书吾. 美军随军牧师制度研究[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13] 毛振发. 边防论仁[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6.

[14]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18(1).

[15] 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N]. 人民日报, 2013-3-12(1).

[16]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解读[N]. 解放军报, 2014-11-24(2).

[17] 李强. 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33-37.

[18] 年福纯.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论[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

[19] 尹建平. 地方院校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4): 1-6.

ReasonsfortheValueDeviationofBorderSoldiersandCultivationApproaches

YANGFan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Border soldiers’ values orientation and cultivation is critical to the enhancement of military soft power and military advantages. Three major reasons give rise to the value deviation of border soldiers. Among these reaso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s the primary external reason; economic pressure i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ideology is the intrinsic factor. The cultivation of border soldiers’ values can be comprehensively undertaken from three levels: to cultivate border soldiers with core valu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he ancient tim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ideas and methods of value cultivatio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to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construction of border soldier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reality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seeks to break through the research dilemma in terms of the incompleteness and the lack of practical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value deviation of border soldiers.

border soldiers’ value; reasons; cultivation approach

1673-1646(2017)06-0013-07

2017-10-21

杨 帆(1992-), 女, 硕士生, 从事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E22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6.003

猜你喜欢

边防军边防军人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罗马舶菡纪ァ胺盟”安置法刍议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