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办高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17-01-11谢沈一
谢沈一
摘 要:由于各民办院校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同时为避免重复建设,多数院校选择购买已有的教学资源库门户。但各软件各有利弊,长处不一,侧重点不同。其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与资源库建设还不能完全无缝结合,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出观点。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资源库;共享型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234-01
一、以各民办高校需求为出发点
所有的信息化应用都是以需求为出发点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更需要深入一线课堂,把握民办院校的教学特点,把握师生的资源需求。只有详细完备的前期调查,才能了解师生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按照学生需求和教师工作需要建立资源库。
笔者通过近半年的调查,对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83名师生的半结构性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要确保资源的精确性和丰富性,并经常更新内容,丰富课程内容;(2)在资源库建设要增强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训实践方面的建设,全方位从浅入深逐层建设;(3)需要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便利,学校给与政策上的鼓励,积极鼓励教师实施网络辅助教学,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辅助设施,鼓励学生利用所给资源,更好地学习;(4)设相关的资源论坛,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二、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成为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民办高校的资源库建设应该包含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内容,有些高校在建设中将这三个方面分开建设,笔者认为这样会造成重复建设,不仅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使用者的工作量,因为它们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资源,教师上传一次就可在三个方面一起使用,不仅减少工作量而且便于资源的管理和检索,提高使用率。因此建议民办高校在建设中将这三个平台统筹考虑,使之无缝连接,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建立在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之上
为使教学资源建设更贴近民办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从岗位调研开始,所有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老师都要不断去企业调研、去一线工作学习,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根据调研结合企业需求,设计建设具有复合民办教育特色和适用性的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认真研究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所覆盖的工种及相关专业技能标准,认真研究学生的专业方向,系统设计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以专业理论、教改方向、专业类别、学科范围、课程目录为指导,根据课程特点及教与学的需要设置体系,在实践中整理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用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完善资源。资源库要根据民办教育下学生的特点体现出多元智能,与生产实践、岗位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能、最优化。
四、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建设方案
资源库建设应根据各民办高校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和其他资源情况,既要满足目前学校的需求,又要具备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必须考虑将来的发展。
例如在设备配置中应留有适当的余量,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尽量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构架,以面向服务的标准构造出共享资源的框架,在统一的规划下做好整体信息利用,在网络通信、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结构清晰,便于使用和维护。在登录方式上建议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资源库系统在考虑提供丰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界面友好,使用便捷,以及管理和维护方便的方便性。若使用复杂,将会导致使用者望而却步。因此,在建设时时力争在界面上、人机交互方面进行优化,有效提供了系统的可用性。
五、以高校周边企业为出发点,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关键在共享,没有共享的资源是死的,没有企业参与的学校也是失败的学校。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充分吸纳企业的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建成既能辅助教学又能辅助职工培训的资源库。
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拟定调研计划,开展企业培训需求调查,到各个培训部门进行了调查和研讨,并与学院相关的合作企业联系,调查需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企业的职工培训与学院教学平台建设有以下结合点:(1)企业职工工作较忙,在职培训时间有限,网上学习则能解决以上问题,方便及时;(2)对于企业培训部门来说缺乏专业的理论教师,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共享性可以实现师资的共享,互相参与到对方的教学和培训中。而对学校来说,实习实训及现场教学经验偏少,实践性环节薄弱,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更为先进的行业资料;(3)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培训内容的随时更新,更方便快捷,使得新技术得到实时更新,更有利于学校校企结合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1).
[2]李巧林.高等教育质量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