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中渗透法制、德育教育
2017-01-11黄廷友
黄廷友
摘要: 学生德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爱国、敬老等传统美德教育,还应包含安全、法制、科技等综合教育。教师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数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法制教育讲求小、实、新。要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
关键词:数学;渗透;法制;趣味性
“育人文本,德育为先”。学生德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爱国、敬老等传统美德教育,还应包含安全、法制、科技等综合教育。它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学科教师,同样担负着重要教育责任。教师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1、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安全、法制等思想教育是教师本职工作。《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2、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已成为社会各界热门话题,成为教育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极为敏感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及贵州省《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指出:要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作为学科教师,怎样在任教学科中渗透德育、安全、法制教育是有效的呢?对学科教学工作有何益处呢?就进年来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归结如下: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法制教育讲求小、实、新,不能挤占学科知识学习时间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不是主题班会教育、不是学校集中性的专项教育活动。它是指利用课堂、教材教学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把握时机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法制活动,是课堂教学环节之一。因此,不能将其过大扩展,耗用大量课堂教学活动时间,造成挤占学科教学课时。导致学科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可将其设置为师生活动的导语,作为切入点融入学科知识活动中,在该教学环节总结时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渗透给学生,或将其设置为活动情境,容融入整个教学环节。或在整节课堂将结束总结时引导学生谈认识,提出倡议。
案例1:导入渗透法制问题,结束语实施渗透教育。在教学九年级《概率》:转盘游戏中事件概率发生的大小与对应所占面积的大小有关知识点时:先设问导入,同学们玩过或见过他人玩过老虎机、转转机游戏吗?今天我们共同来玩一个转盘游戏……知识目标达成后再次将之前导语抛出,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社会中就有一些人利用这种概率不等知识来谋取利益。例如:老虎机、转转机等设备;这是一种非法获利,我们今天了解了这一概率发生大小后就应远离这些场所,拒绝赌博。
案例2:将渗透法制内容融入整个教学环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道路建设,交通发展,从而安全隐患随之增长。请看: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549人,其中属于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原因造成死亡人数为6457人。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何感受?
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根据这组数据来分析两个小问题:(1)估计交通事故死亡1人,属于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原因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2)估计交通事故死亡2000人中,属于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原因的有多少人?(3)你看到你分析所得的报告,你想说什么?
据统计,2015年我们贵阳市,仅交通事故就死了462人,其中三分之一多发生在农村道路上。希望同学们当一当交通安全宣传员,在路上遵循交通法规,注意安全。过马路时做到“一慢、二看、三行”。
二、数学教学活动渗透法制教育,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数学是学生“怕”学习的科目。用贵州话讲:“数学几何,磨破老壳。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初中数学特别是高年级数学教学,计算量大、论证多,相对的“枯燥性”胜过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去学习。如果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渗透有关德育、法制教育,能增加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案例1: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很想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又如:案列3:教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我这样设计导入课题:我们学校的教室A东面有一条公路L,车辆S以每秒30米的速度行驶时,噪音影响的范围是80米内。
(1)通过计算,用数据说明该车辆发出的噪音是否会对学校造成影响?影响时间有多久?
(2)有没有必要再公路边上修一条消音墙?如果该修,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头疼的“数形”问题趣味增添了不少,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面引导学生学习并解决问题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当然本例第(2)题第二小问学生可能回答不上,《环境噪音污染法》的渗透是老师的设计意图。需要老师的协助完成。
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易于学生接受
相比较之下,法制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较规范,更加系统化。但带有一定的“强制灌输性”。学生可能会产生不是发生在身边,“事不关己,搞搞挂起”的不正确想法,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如九年级学生在“备中考”压力下,再手抄报、小作文,学生会感到很疲惫。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要求学生硬记、无任务,又能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在无形中却能留下深刻影响。对学生渗透法制、德育等知识不可能较全面、较系统的传输给学生,只是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可渗透法制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方法已很多,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不断探索和开发,终会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