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2017-01-11王昊谢惠緘姚仕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板植骨

王昊 谢惠緘 姚仕奋

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惠州 516001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王昊 谢惠緘 姚仕奋

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惠州 516001

目的 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6例LSS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53例。A组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组均随访观察2 a,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腰椎管狭窄症;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LSS)为引起腰腿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的较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LSS患者,则多倾向于手术治疗[1]。本文主要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LSS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4—2014-04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6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下肢麻木不适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排除明显节段不稳、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不能接受随访观察等患者。入组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各53例。A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3岁。病程1~11 a,平均2.08 a。狭窄节段:单节段16例,双节段30例及三节段7例。B组:男23例,女30例;年龄46~77岁,平均59.58岁。病程1~11 a,平均2.13 a。狭窄节段:单节段18例,双节段29例及三节段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A组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背后正中处入路,沿着棘突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纵行切开棘上韧带,使单侧椎板组织完全暴露后切除半椎板。(2)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麻醉及入路方式同A组。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后,将骶脊肌向两侧方向完全剥离,使椎板充分显露(达到关节突关节外水平)。将螺钉沿着病变椎体和下位椎体两侧的椎弓根方向置入。影像定位理想后,将全椎板、一部分关节突关节及黄韧带组织咬除,并将多余的骨赘组织清除。当神经根充分减压后,将髓核完全摘除并置入椎弓根棒。术中骨质应于椎间植入。2组患者术后均行负压引流,维持1~2 d,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观察2 a,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觉评定。(2)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无症状为15分,客观体征为0~6分,主观症状为0~9分。(3)治疗优良率:采用JOA评分评定好转率(RIS),RIS为(术后评分-术前评分)与(15-术前评分)比值的百分比。RIS>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中,0%~24%为差[2]。(4)并发症:切口疼痛,切口感染,腰椎不稳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指标比较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比较±s)

2.2 2组术后优良率比较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优良率比较[n(%)]

2.3 2组腰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 A组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腰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分)

2.4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其中1例切口感染及1例切口疼痛。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3/53),其中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疼痛及1例腰椎不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LSS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跛行等症状,缩小患者的活动范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LSS患者以中老年人常见,因其敏感性下降及免疫力低下,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

LSS的治疗关键是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根和椎管的压迫,在确保腰椎生物力学稳定基础上实施有效减压处理。但彻底的减压术可导致过多关节突关节切除,引发继发性腰椎不稳或滑脱,故减压术式与预后疗效直接相关,合理选择减压术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往全椎管切除减压术是治疗LSS的有效减压术式,其能通过切除椎板,椎板周围的关节、棘突及韧带等促进椎管减压。但其切除范围广,会对腰椎的结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3]。近年随着内固定术的发展,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代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用于LSS治疗。其在发挥减压作用的同时,可确保腰椎的支持作用及运动功能。但创伤性大,切除范围广,术后恢复慢,远期效果差,费用高等,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对于LSS应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可在切除时既可保留棘突及对侧椎板组织,同时也可保留棘间韧带及对侧筋膜及肌肉,能有效维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并经器械辅助达到椎管减压作用,获得较佳治疗效果[4]。此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手术范围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5]。

本文A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于LSS均有较好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但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说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更易减轻患者腰痛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故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LSS的方法。

[1] 刘文德,陈向荣,焦文仓,等.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9):861-863.

[2] 谢雁春,项良碧,刘军,等.单节段与多节段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2(6):337-340,354.

[3] 李波,张宏其,李劲松,等.两种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6):76-79.

[4] 苏华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77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 280-4 281.

[5] 莫飞炜.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5.

(收稿2016-08-10)

R681.5

B

1077-8991(2017)01-0024-02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板植骨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