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腔八音》声母特殊音读分析

2017-01-11吴姗姗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八音福安中古

吴姗姗

( 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

【语言学研究】

《安腔八音》声母特殊音读分析

吴姗姗

( 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

闽东方言北片韵书《安腔八音》的音系是新旧语音系统的叠置及周边县市方音的杂糅体,历史上曾有新、老版本之分。它保留了古闽语许多特征。本文对《安腔八音》声母的几例特殊音读进行分析,试图找寻这些特殊音读古闽语的痕迹。

《安腔八音》; 声母; 特殊音读

闽东方言北片韵书《安腔八音》由陈祖蔚于1953年抄写成七册,珍藏在福安县图书馆。据陈祖蔚自己讲,《安腔八音》是其祖父陈登昆(1882-1953)与其师父陆尚淋(生卒年月不详)合著。经我们考证后推定《安腔八音》有新、老版本之分,它的音系叠置了20世纪50年代之前及19世纪中叶之后或者更早一点的福安方音,又杂糅周边县市的方言。它保留了古闽语的许多特征,更兼具了早期福安话和现代福安话的特点。本文现对《安腔八音》声母的特殊音读进行分析,试图为这些特殊音读找寻古闽语的痕迹。

一、中古明母字读作[p]以及並母读作[m]

“汨陌”这两个古明母入声字在《安腔八音》在中读作“边”母,其中“陌阡陌”还有两读:蒙灯下入/边灯上入。而在《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以下简称《残卷》)和《简易识字七音字汇》(以下简称《字汇》)都读作“蒙”母。今福安话中,“汨”读作“蒙”母,“陌”读作“边”母。我们在闽南话和莆仙话中也找到类似语音现象,比如下表1所示:

同样,中古並母在韵书中也有读作[m]的,比如《安腔八音》中的“逄龎胮蒙山下平蚞蒙春下入裒蒙鉤下平弸蒙灯下平”,其中“胮”在闽东方言南、北两片韵书及方言中都读作[m]。

中古明母字塞化后读作[p],並母读作[m],从音理上看大概是因为[m]、[p]发音部位相同但发音方法不同可以互转造成的,[m]去掉鼻音清化后就是[p]。

二、中古日母字去鼻音后读作清擦音[s]

《安腔八音》中有9个古日母字读作清擦音[s],分别是:“讘时天上入、稔如天上上/时天上上、獳时须上平/日钩上平、緌蕤时须下去、勷蘘时香上平、轜如香下平。”

其后《字汇》和《班华字典》未出现日母读作[s]的例字,闽东方言南片韵书《戚林八音》中仅“蘘”一字读作[s]。有人认为:“中古日母拟音为*ȵ或ȵʑ,进入闽地时其鼻音征性可能不及其他古鼻音声类,而粗擦征性较为明显,因此即使是阳声韵,潮汕、文昌、仙游也都去鼻音读为z-或dz-或ts。”[1]361实际上,对于这种“去鼻音化”的音读现象,与上述我们提到中古明母读作[p]的语音现象一样。“去鼻音现象是闽南独特的语音变化,闽东闽北等其他方言均未见到类似或是相应的语言现象,可见这不是闽语共同的层次表现。”[1]364但福安这四部方言韵书中清楚地告诉我们,闽东北片方言至少在一百年多年前就存在这一语言现象,以《安腔八音》中的韵例最多,也比较成系统。

三、中古来母字读作舌尖清塞擦音[ts’]

《安腔八音》中来自中古来母字“礫櫟柳天下入/出香下入”有两读:[l]和[ts’],实际上这一语音现象在闽东方言区中很少见,在《残卷》中“礫櫟柳宾下入/出香下入”也有此两读,但在其后《字汇》及《班华字典》均仅[l]一种读音。

我们再将目光投向整个闽方言,发现古来母字多读作擦音[s],比如在今宁德蕉城话和福安话中“瑞”出现s白/l文两读,闽南方言“泪、瘘、膦”等也读作[s]。载于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的《建州八音字义便览》已经把少数古来母字列于“时”母之下,其例字有“螺、鳞、露、狸、李、老”等。李如龙1983年在其《闽西北方言来母字读s的研究》一文中列举了31个古来母读作[s]的例子,比如:“箩螺脶李狸力露芦雷”等。今闽北方言区仍旧能找到古来母字今读为清擦音[s]的例字,见下表2:

表2 古来母字今读为清擦音[s]的例字

梅祖麟、罗杰瑞(1971)年通过对上古谐声字、经籍异文以及汉藏语比较后认为古来母[s]音读这种现象来自上古,也有人认为这反映的是闽地非汉语底层的母语干扰。

四、古喻四以母字读作边音[l]的问题

中古臻摄术韵合口三等次浊以声母字“阎□柳添下平潏矞□驈 鷸柳东下入聿柳春下入”在《安腔八音》中均读作柳母[l],而在《字汇》中多读作与母[j],《班华字典》中“鷸”字既读作Louc6又读作Youc6,此字今福安方言读作louk6。纵观闽方言,我们仅在闽北方言中发现中古喻四以母字有读为弱化的[l]现象,见下表3:

表 3 闽北方言中古喻四以母字读为[l]例字

此外,南部吴语温州话中“鷂”读作[ji6],市郊永强读作[ly6],“姚”永强也读作[ly2]。古以母这一音读形式与其上古音读*l有关,到中古它才演变成[j][2]。可见,《安腔八音》中古以母读[l]是其上古音的遗存。

五、中古心、邪、书、禅、章母三组字读作[j]

《安腔八音》中来自古精、庄、章组字“濡时须上平、輸时戈上平/时过上平、剡时添上上、軺时烧下平、棳棁如掀上入、嫞如东下平、涎如添下平、魈时烧上平/如烧上平、紲时天上入/如鸡上去、腧如须下去、嚅时须上平/时过上平”部分读作[s],部分读作[j]。但在《班华字典》中基本读作[j],个别韵字出现[s]/[j]两读。《字汇》中多读作[j],甚至出现声调伴随声母同时变读作阳调类的情况,今闽东方言北片区也多读作[j]。《安腔八音》将其列于时母,更符合中古音系统。而其后韵书和方言的[j]读音可能与闽东方言北片[ts]、[ts’]、[s]声母连读时变读作舌面浊擦音[ʒ]有关,也可能受毗邻方言的影响或是底层方言的保留。据郑张尚芳对1893年《温州方言入门》等百年前温州文献研究时发现,“古‘禅船崇邪日文’等母在温州读j,和喻母合流,成为零声母的一类,是很奇特的变化,只有宣州吴语和闽北话有类似现象。但从材料可知,这只不过是百年内的新起变化,是从ʑ进一步弱化而来的,它的链式演化进程有助于对出现相类似现象的兄弟方言的分析。”[3]今温州话“禅、船、邪、从”等母也发现进一步弱化为[j]的现象,比如“用王慵颂从”读作[jyɔ],“炎贤禅羡前”读作[ji]。

[1] 杜佳伦.闽语历史层次分析与相关音变探讨[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11.

[2] 丁邦新,张双庆.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3]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Pronunciation of Initial Consonants in An Qiang Ba Yin

WU Shanshan
( School of Design and Creation,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of An Qian Ba Yin, a collection of Northern Mindong Dialects, is a superposition of new and old phonetic systems and a mixture of near cities’ and counties’ dialects. There used to be a new and an old versions in history, in which many ancient Min dialects’ characteristics are reserve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everal special pronunciation examples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s in the book of An Qiang Ba Yin with an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trace of ancient Min dialects.

An Qiang Ba Yin, the initial consonants, special pronunciation

H123

A

1673-9639 (2016) 06-0128-03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5-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安腔八音》为代表的闽语福宁片三部传统韵书音系研究”(13YJC740108)。

吴姗姗(1984-),女,福建福清人,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方言学。

猜你喜欢

八音福安中古
《八音的秘密》
张福安作品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乡村八音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八音盒有哪“八音”?
福安花猪及福安野花猪开发利用前景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福安廉村:不廉洁就不能葬在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