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2017-01-11赵国华
赵国华
(吉林省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吉林 吉林 132012)
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赵国华
(吉林省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吉林 吉林 132012)
目的 针对部队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实际,探析有效疏导对策。方法 从部队干休所现有生活医疗保障环境、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及原因,系统归结心理疏导对策。结果 进入“两高期”的部队干休所老干部,尽管生活环境、就医条件、经济状况相对优越,但一部分鳏寡老人的隐性心理障碍,却是无可回避的事实。结论 部队干休所鳏寡老人的隐性心理障碍,有赖于组织、医疗、家庭层面的换位思考、心理认知、综合疏导。
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疏导对策
部队离职干部休养所(以下简称干休所),大多组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置对象主要是特级或一级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含遗孀、父母);其医疗保障,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关怀于一体,除上门送医送药、开设家庭病房外,还担负着危重患者的转诊任务。尽管干休所现有医疗保障条件相对优越,但这些老八路、老功臣进入“两高期”后,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复合疾病外,部分鳏寡老人的隐性心理障碍亦渐次凸显,其成因与对策,亟待一线医务工作者因人而异、综合施策。
1 干休所鳏寡老人特定生活医疗保障环境
1.1 服务模式
在跟踪巡诊到位、跟踪随护到位、跟踪询问到位的同时,建立了以卫生所为主体,社会、医院、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医疗保健网络业已形成。
1.2 服务标准
以“老干部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为服务标准;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增加服务手段、细化服务功能,由过去以干休所为主要保障平台,逐渐向以家庭为主体延伸;对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采取承包保障和帮扶结对等办法,悉心做好日常保障。
1.3 服务手段
着眼服务项目具体化、服务措施规范化、服务方法亲情化、服务结果责任化的要求,把3大类共35项服务内容进行细化,由工作人员与老干部结成帮扶对子,主动上门帮助料理生活事项,较好地解决了老干部的精神寄托问题。
1.4 救治力度
针对老干部患病频率增高的实际,不断提高卫生所一线救治能力,严格履行本级救治职能,强化老干部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以及常规用药和身心保健工作;老干部家庭病房、健康档案,以及值班、门诊和巡诊等制度,皆已规范完善。
2 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表现
2.1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即将面临不幸的情绪体验,是对自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担心,或是对可能的不良后果而产生的不安和害怕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①缺乏依据的提心吊胆和担忧不安;②双眉紧蹙、唉声叹气、坐立不安;③喉咙发堵、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无力等。焦虑的原因:对疾病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忧,难以完全消除。
2.2 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主要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主要表现:①心境悲观,不愿与人交往;②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呆板迟钝,终日忧心忡忡;③自感很糟糕,常有自责、自罪的倾向;④自我评价显著降低,伴睡眠及食欲障碍;⑤重者无以自拔,有自杀意念。
2.3 消极心理
慢性病或治疗效果进展不快的老人,常有消极心理,如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继续治疗。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降低所致。老年人大多都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其不良心境的转换,最好是一事一议的及时解释与诱导,家人的循序善诱、耐心开导,尤显重要。
2.4 恐惧心理
恐惧是人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表现:①神经紧张,眼睛睁大,有攻击或逃避的行为反应;②面色苍白或涨红、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增快而短促、出汗、恶心呕吐、腹泻或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系统反应;③有的会突然昏厥、失眠、梦魇。恐惧多见于病态情况,也可出现于少数正常人身上。有恐惧感的老人,往往怕疼痛、怕开刀、怕死亡。应多加安慰鼓励,以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
2.5 绝望心理
恶性病变的晚期或目前无特殊疗法的疑难重症老人,极易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焦虑、失望,乃至绝望。对此类老人,尤其需要医护人员的热情医治和护理,可介绍医学新技术或曾治愈的病例,耐心鼓励其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
3 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疏导对策
3.1 情感切入
明代张景岳曾言:“凡气血一有不调而致病者,皆谓之郁证”,金元时代朱丹溪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一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对有抑郁情绪的老人,首先态度要和蔼,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愿与人接触的老人,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换位思考老人的心理感受。实践印证,只有情感上走进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才具有说服效果,并构成有影响的心理干预。因此,医护人员平时就要了解老人的情绪变化,并给予情感投入,如遇事耐心劝解、生活多加关心等,必要时可用些调节情绪的药物。
3.2 培养兴趣
老年人没有任何爱好,会感到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天长日久会影响情绪,甚至有损健康。相反,爱好广泛,精神就有所寄托,并健康长寿。以书法为例,它能把人带入一种特定的艺术境地,令人心情舒畅、专心致志,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颜真卿76岁,欧阳洵终年85岁,柳公权88岁,宋代苏东坡、明代董其昌、文征明,近当代的沈尹默、启功、赵朴初等,均八九十岁高龄;另如下棋,亦有助于增强记忆、修养品格、陶冶情操。
3.3 鼓励活动
工娱活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包括简单的手工操作、游戏、绘画等,最好与老人共同活动,如几个老人一起聊些共同关心的话题;有的老年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可安排年青人同其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还可安排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如日光浴、空气浴、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当然运动要适度经常,引导老人精力向外发泄,减少对内心冲突使用不适宜的应对方法。
3.4 发挥潜能
人的大脑皮层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即使是从20岁起每天死亡20万个,到80岁仍有近100亿个脑神经细胞。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智能,水平理当高于年轻人,但因缺乏自信而影响了发挥,只要勤于动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必能不断改善和提高智力水平。就记忆而言,老年人宜从因果、线索、情节等方面去识记,适当的休息、良好的心境、必要的业余生活,皆利于弥补记忆、提高智力。
3.5 安慰解劝
要善于倾听老人的抱怨、挫折及担忧,无条件接受老人的言行,并给予正面解答和相应的解劝;要接受老人的质疑、粗暴、哭泣,要理解老人对病情的担忧或害怕;照顾有焦虑情绪的老人时,可能会有不耐烦及无法理解的感受。对此,首先应掌握老人的病情,充分理解临床症状给老人带来的心理困扰和痛苦,并因病而异地搞好心理疏导。
3.6 暗示疗法
暗示解惑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暗示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感触,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4 结 语
干休所鳏寡老人隐性心理障碍,是一个兼跨心理学、护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素养的隐性话题。个中成因,既有居丧反应、天灾人祸等外部诱因,也有性格、心理等个性内因,任何应激反应皆可引发相应的心理障碍。以丧偶为例,有人短期内能自然缓解,有人转为病理性情绪反应,且难以恢复,只能借助药物治疗。对此,医务人员既要有亲切、耐心、体贴的服务精神,还要给老人以信心和积极的暗示,改善其负面心理。
[1]迟建丽,王 臻,常鲁华.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外医疗,2008,(11):54.
[2]胡振波,邵 静.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1):102-103.
[3]孟凡伟,连温林,冯 静,等.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中国疗养医学,2006,(05).338-339
R395.6
B
ISSN.2095-6681.2017.30.191.02
赵国华(1962-),男,汉,吉林市人,本科,副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病
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