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7-01-10王欣

南北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解决积极性高中数学

王欣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很难达到,以个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虽然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出现具体的改善措施,但是由于这一问题存在的时间较长,还需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 积极性 分析 解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72

即便是课程改革的现在,尽管有些教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践行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规定,但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中就可以看出,依然有很多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存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中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充当的是聆听者,而不是参与者。高中数学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抽象的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成为课堂“局外人”的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意识极其强烈,他们认为学生只负责答出试题的答案即可,探究理论和概念的过程由老师讲解或者一带而过,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导致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

一、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1.没有正确理解自主学习的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将自己的思想凌驾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更多的是由于教师对让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例如,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有意地让学生思考自然数、有理数等几个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的时候,因为还剩五分钟下课铃声就要响起,教师就会以不耽误课程进度的理由自己解释问题的答案。而在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则会在准备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关注到课堂时间的变化。

2.概念灌输不够彻底。学生在刚刚踏进高中阶段时还处在学习方法的懵懂阶段,他们如何学习高中数学,完全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一旦摒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遇到概念自己解释,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当中就会抱着“反正应该了解的概念课本上都有,不懂的概念老师也会讲解”这样的心态,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他们就会陷入“老师讲解,我记,我不懂,老师讲解”这样的死循环当中去。

3.学习中普遍存在弊病。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普遍比较懒散,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受了被动学习的传统教育思想,在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之后,枯燥的数学课程加剧了他们的懒散程度。他们不喜欢老师将问题抛给自己,不喜欢老师给予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他们更愿意在教室里做一个认真聆听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绞尽脑汁地回忆老师上课的讲解的内容。但是安于现状的学习方法只会越来越让他们觉得数学学科的枯燥无味,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全无。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1.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安排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高中数学的学科性质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低下,隐晦的概念、复杂的数字、逻辑很难让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揣摩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得出一套适用于高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由于现实存在的事物无论是什么都会对正在走神中的学生起到拉回思绪的作用,所以在学到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携带教学模型或者实物教具的方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概念方法,在展示实物教具的过程中可以向同学们提出他们能够观察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们甚至会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有意思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

2.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出是围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的表现也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息息相关,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特征来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新制定。由于学生的数量较多,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想法不太现实,但是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能力或特征进行分组,再针对每一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更大程度的让他们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观念;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投入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3.利用科技的优势改变教育模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走进课堂,多媒体、投影、3D打印甚至于以后会出现的VR课堂等等,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进入课堂的目的是方便教学的同时能够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凸显他们的主体性地位。例如,在学到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时候,仅靠模型和实物展示已经不能够直观地展示运动轨迹和曲线之间的关系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flash动画将这些动态的变化直接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4.团结就是力量。当教师提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己指的是除老师以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携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作出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组别或队伍,布置下去的探究性任务需在小组讨论研究之后给出答案。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点与线、点与面、面与线这三个概念,将教室里的学生分为三组,每组指派一个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总结出每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小知识点。由于点与线、点与面、面与线这三个概念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参与组内讨论的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学生参与到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当然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也需要教师仔细考虑,互帮互助是分组的基本原则。这样的课程教学方式除了能让学生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外,还能够培养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现班级互助,在这种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开始由只扮演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既扮演学生又扮演老师,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束语

数学科目是被大众所公认的最枯燥的学科之一,抽象的概念与逻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而大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习惯“自问自答”,学生只需要带双耳朵来听即可,而只有将学生放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核心,彻底的灌输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努力落实,才能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才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提升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解决积极性高中数学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