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认识与构建

2017-01-10喻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服务型模式

喻欣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概括了其工作体系,分析了在实施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对该模式较为全面的论述,加深了对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 服务型 学生工作 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高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难以适应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而以服务型为主导的学生工作模式更能适应这一新时期的要求。

1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内涵及特点

1.1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概念

所谓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就是把“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作为基本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

通过建设专业化的学生服务队伍,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服务制度,构建更高层次的服务平台、打造系统、全面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促进学生工作中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

1.2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特征

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和管理型学生工作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2.1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

服务型学生工作就是要改变过去淡化教育效果、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缺陷,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就是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确定学生工作主要内容、目标和方式,既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学生,也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服务学生,既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和谐统一。

1.2.2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服务” 的有机结合

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力图跳出凭借偿约性权利或权威将学生管制住的思维,努力将学生教育、管理融入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中,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中教育、管理、引导和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工作中“教育、管理、服务”的和谐统一。

1.2.3注重选择,引导创新

服务型学生工作把学生的需要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要,又注重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适时选择性教育、选择性服务,还权于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自我设计学习、生活及发展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支持学生在正确观念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特张扬的个性,支持、引导学生创新拔尖。

2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

2.1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

2.1.1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因此,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家庭和学生,开始按自己的主管标准查找学校在教育设施、教育手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国外高校的涌入,学龄人口的下降,目前的供求关系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高校的学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必将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2.1.2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求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使不同层次、水平、志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必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强化学生工作服务职能,营造起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

2.1.3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是增强学生工作实效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以教育管理为主导,重视教育、管理而缺乏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展需求,不仅使被教育者不断远离教育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且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突出服务职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生活服务,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不仅顺应了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成效。

2.2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基本体系

2.2.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要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制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育人的基本制度,该制度应该在充分调研、广泛供求师生意见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出台,让全校师生能及时了解、认知和支持制度,通过制度的运行让制度深入广大师生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变教职工陪被动执行制度为主动参与。以此确立该项工作积极推进的长效机制。

2.2.2明确工作职责

服务型学生工作以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体是学生。学生工作部门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沟通者和协调者,要通过组织,协调全校各方面力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和全方位的服务;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一线服务者,是服务学生的直接责任人,更是上下联系沟通的承接者,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具体的服务;教师通过组织教学,传授知识而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的服务;学校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通过履行岗位职责,直接和间接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因此服务型学生工作是一个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的工作机制。

2.2.3丰富工作内容

服务型学生工作应该以发展学生为主线,寓教育、发展于对学生的指导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学生服务之中。具体而言,当前学生服务主要工作有:招生咨询服务,入学指导服务,思想政治引导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学习指导服务,日常生活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经济资助服务等等。同时,学校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扩展服务内容,以适应学生不断扩大的服务需求,以体现学生服务工作的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

2.3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2.3.1充足的经费支持是保障

很明显,相比管理型学生工作模式,服务型学生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服务平台,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学校首先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在当前高校发展进入以扩大规模转变为内涵发展时,很多学校在经费上都明显不足,因此,开展服务型学生工作的确具有较多优势,但离开经费的保障,要么无法实施,要么只能部分实施。

2.3.2全体教职工观念转变是关键

服务型学生工作组织领导在学生工作部门,具体实施在基层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实际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需要广大教职员工都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一观念的转变,要求从学校领导到各管理部门,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使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得到最广泛的支持,最终形成合力。

2.3.3正确协调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是基础

服务型学生工作主要特点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但在具体实施这种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工作模式时,还是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服务型工作模式下,服务并不能完全取代教育和管理的职能。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三项功能都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只是我们教育的方法可以更加艺术性,管理的水平可以更加科学和前瞻性;第二,开展服务型学生工作也要有原则性,否则服务型工作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和教育学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会对学生起到错误的引导,从而降低学生工作的实效。最后,各学校在开展服务型学生工作时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即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生需求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但求实际,不求统一,方能起到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金廷,贾东水.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构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 李应军.郭梅,服务型学生工作研究[J].理论月刊,2007(1).

[3] 王林青.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新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服务型模式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