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不可尽其用

2017-01-10盛斯才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才学思想观念希拉里

盛斯才

电梯里遇一同事,礼貌性地寒暄道:“去哪儿?”答:“有点咳嗽,去打吊针。”“打什么?”“打头孢。”猛然想起正在如火如荼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的“健康门”事件。九一一纪念大会上,希拉里因头晕、身体失衡,被助手从会场抬走,顿时引起美国舆论对希拉里健康状况的担忧。希拉里的医生出面说明情况:希拉里不过是因为感冒引发不适,9月9日被医生诊断为肺炎,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休息5天”,于是导致发生“状况”。网上有医生评论,如果在中国,早就使用抗生素了,“状况”即不至于发生。但在美国,抗生素的使用被严格控制,一般感冒发烧乃至肺炎,是不使用抗生素的;而在中国,感冒有点咳嗽使用抗生素,已经习以为常。

从弗莱明1929年发表《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论文算起,抗生素与人类疾病的斗争已历87年。此间抗生素挽救的生命无可计数。在此之前,肺结核在中国俗称“痨病”,是无药可治的。著名才女和建筑学家林徽因,就是因为肺结核而英年早逝的。抗生素的杀菌威力,使得结核病一度近乎绝迹。但据2009年第1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所得的数据,一度近乎绝迹的结核病已经卷土重来。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将近1000万个结核病病例,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单在中国,就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更要命的是,今天的结核病病菌多数是具有强耐药能力的“超级细菌”。

而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尤其严重。2006年10月,肖永红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大政策性研究课题“抗生素滥用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对北京、湖北、四川、山东、宁夏五省市区的调查显示,目前国际医学界公认的“超级细菌”在中国已十分普遍。“它们之所以在那里流行,就是因为那里使用抗生素频率与强度最大。”肖永红说。他们调查发现,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外科患者更是高达97%。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张永信教授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人们常认为抗生素就是退烧药、消炎药。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这些做法无不助推了‘超级细菌的肆虐。”

与此同时,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乐意使用新型、广谱抗生素,而这些本来是应该用于严重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肖永红说,医院使用最多的10种抗生素中,超过一半都是新型抗生素。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11.7%,比普通感染的病死率5.4%高出一倍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得真正需要用抗生素挽救生命的时候无药可用,甚至可以说,抗生素的滥用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无抗生素时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是正学,是被推崇和追求的目标,究其来源,可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年代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的今天,这一思想观念很有必要进行深刻反思。“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的思想观念,不仅反映出的是竭泽而渔的思路,而且可以说是人性贪婪的某种表现。抗生素的滥用可以说是典型的“物尽其用”。通过对抗生素的“物尽其用”,来尽快治愈疾病,消除病痛;但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摧毁了肌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加速了病菌速抗药性的形成。据说在以色列,农民收割庄稼的时候,都会故意留下边边角角土地上的谷物,其目的是让生活贫困的人家,能够体面地有所收获。这是一种美德,一种优雅,更是一种智慧。通过给弱者和穷人留下生机,不至于把他们逼上绝路;而只有让弱者和穷人安生,强者和富人才有安宁。

所以,物不可尽其用,物尽其用则无物可用;滥用抗生素导致返回无抗生素年代是最好的证明。人不可尽其才,人尽其才则江郎才尽;这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保留才学的富余,才学富余才不至于捉襟见肘,才能应对裕如。保持才学的富余,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地不可尽其利,地尽其利则赤地千里,会使我们失去生存的基本依托。

猜你喜欢

才学思想观念希拉里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