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两语(1)

2017-01-10车甲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剧作家核事故

车甲

谁是“西方的汤显祖”

2016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看到江西省某市在报纸广告版打了一个醒目的大广告《隆重纪念“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喜欢逆向思维的鄙人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把自己的汤显祖称为“东方莎士比亚”,英国人会不会把他们的莎士比亚称为“西方汤显祖”?据我了解,很遗憾,他们不会。因为客观地说来,这二位虽然生活的年代大体相同,都是本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但若论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汤显祖显然赶不上莎士比亚。这样说并非不“爱国”,而是实事求是。英国人不以“西方的汤显祖”来称呼他们的莎士比亚,自有他们的讲究,但我们以“东方的莎士比亚”来称呼汤显祖,合不合适?窃以为也不错,因为以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来比喻中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还是得体的。之所以还要加个“之一”,因为我觉得在汤显祖之前的两位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关汉卿,其地位与汤显祖相比也在伯仲之间,也是够称“伟大”的。

那么,谁比较适宜称为“西方的汤显祖”呢?我想,不管彼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是否相近,只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眼光应该放在莎士比亚以外的剧作家了。比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大可以叫作“英国的汤显祖”,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不妨称“挪威的关汉卿”,等等。

没有苏联,

就没有“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现在已经遍布全球,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虽然都很小心,但发生核事故还是在所难免,最有名的是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它泄露的核辐射先后导致了9万多人死亡,因而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其原因主要是苏联封闭而僵化的制度,导致苏联领导人在事故发生后竭力隐瞒真相,有意误导和欺骗人民,才造成了这么大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既标志着一次空前严重的核事故,更是苏联式制度必然带来惨痛后果的一个典型。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切尔诺贝利”!近年来陆续披露的事实表明,苏联当局在事故发生后采取了骇人听闻的欺骗手段:

当局严禁苏联媒体报道核事故的真实情况,核电站周围人民对事故一无所知,因而死伤惨重。

与此同时,当局在露天组织大型群众庆祝活动以掩饰灾难的发生,使更多的人民受害:“尽管120公里之外发生了世间罕见的核灾难,基辅照常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五一节游行,身着民族盛装的男女老少走上大街,呼吸着飘散着核放射性物质的空气……”为了推卸责任,也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当局大幅度更改因为核辐射而导致的病员数量,采取的手段居然是提高人体承受辐射标准和正常温度标准:“苏联卫生部拟定了新的苏联居民承受辐射标准。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0倍。卫生部还提出‘将人体正常温度36.6℃上调至38℃,在特殊情况下可继续上调至39℃的新说法。”照他们这个“新标准”,高烧39℃都还是“正常人”!苏共中央明知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生产的牛奶和4万吨肉类遭受了核污染,仍然指示向全国人民销售,于是这些有毒食品“很快就随着流通渠道输送到全国,合理合法地摆上了苏联千家万户的餐桌。”(以上引自《南方周末》2016年4月28日)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发生了核事故,而是像苏联领导人这样对待核事故!他们口口声声都是“为了苏联人民”,但苏联人民在他们眼里真的是猪狗不如。中国的孟子曾有一句名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说白了就是“以牙还牙”,你怎么对我,我也怎么对你。苏联领导人长期不把人民当人看待,所以在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仅仅五年以后,当他们也遇到“灾难”——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时候,全体苏联人民“乐观其成”,无人向他们表示支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现在有人说独联体人民怀念苏联时代,可能确有其事,问题是怀念苏联的是些什么人,在总人口中占多大比例,怀念的又是什么。我相信那里的多数人民不会如此健忘,斯大林的“肃反”固然已经是80—60多年前的“历史”,很“遥远”了,但给人民带来惨痛损害并且其后果至今未消除的“切尔诺贝利”,却仅仅过去了30年,多数人还记忆犹新。如果说他们还在“怀念苏联”,那就看他们怎样怀念、怀念苏联的什么了。至少,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怀念”那种不把人民当人的种种做法吧?

猜你喜欢

切尔诺贝利剧作家核事故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剧作家王辉
IAEA关于核事故后恢复的国际会议将于今年年底举行
切尔诺贝利爱情故事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