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2017-01-10柳士同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乌干达瑞安辅导班

柳士同

题目是借用鲁迅先生的,只改动了一个字,将“我们怎样做父亲”,改成了“我们怎样做父母”。故事则是引用外国的:一个年仅6岁,名叫瑞安(Ryan)的加拿大小男孩,听老师说非洲的小朋友喝的水都很脏,在那儿“最干净的水是眼泪”。而要让非洲的小朋友都喝上干净的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打井。于是,小瑞安就决心攒钱资助非洲打井,让非洲的小朋友都喝上干净的水。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其价值层面可能涉及甚广,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小瑞安父母的态度。近些年来,不是有很多人热衷于谈“家教”吗?那我们就不妨看看小瑞安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当小瑞安找妈妈要零花钱,并且说明了他攒钱的目的时,家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这一要求,而是对他说,要想帮助别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家里到处都是小瑞安忙碌的身影——踩着板凳洗碗,拿不动拖把就蹲着打湿毛巾擦地板,替爸爸去剪院子里的杂草,而每干完一次家务,他的饼干筒里就会多几美元。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为了攒足打一口井的2000美元,他又去左邻右舍揽活儿干……我不由立马就联想到本土,我们现在的孩子六七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呢?趴在桌子上做成摞成摞的作业,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化班,学各种能让考试加分的特长,诸如器乐、舞蹈、书画、棋艺等等。即使孩子听说非洲孩子没水喝,想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井,家长也顶多拿出些钱来让孩子捐款(权当做慈善吧),而绝不会让孩子整天以做家务,以帮邻居干零活来挣钱。“心疼”孩子不说,更重要的是不能耽误孩子宝贵的时间,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可能带着孩子去美国呀欧洲呀旅游,即使想去非洲那也是去埃及看看金字塔,绝不可能带着孩子去乌干达!

可小瑞安的父母不仅让他在每天的课余时间,以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赚足打井的钱,还于2000年7月带着他来到乌干达,让他看看因他的努力而打出的第一口井,让他和非洲的与他同龄的黑孩子交朋友,让他了解并亲身体会非洲穷孩子的生活。于是,回国之后小瑞安便把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井,把让非洲的孩子都喝上干净的水,当作了自己的“梦”,并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努力。2014年,24岁的他随同父母再一次来到乌干达,经过18年的努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已经打了1000多口井。像瑞安这样的年轻人怕是很难出现在中国,至少对于本文的题目所问“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小瑞安的故事大约不会是现在中国父母们的答案。因为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期望就是一个——成功——长大了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一名被当今社会所认可的“精英”。而一旦成为成功人士成为精英(哪怕还达不到),那子女首先不能忘记的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也大约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孝道”所一贯张扬的。

然而,瑞安的父母似乎并没有这样希望过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这样要求过自己的孩子,更没陪着孩子去上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特长班,而任由孩子把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用在琐碎繁忙的劳动之中。其实,回想一下,鲁迅先生九十七年前也正是这样认识的。先生丝毫不认为父母有恩于子女,他“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在先生看来,父母对于子女“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对照一下,我真有些吃惊了,瑞安的父母莫非读过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是遵照先生的说法去做的?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那唯一的解释,就是瑞安的父母和八九十年前的鲁迅,心是相通的,或者用当下颇时髦的话说,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爱,或者说博爱。瑞安的父母正是以对孩子的“理解”,加以正确的“指导”,让其心灵获得“解放”。既尊重孩子的选择,又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孩子的潜能和他心中的爱,在扎扎实实的劳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没有比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更令人厌烦的了。任何动听的语言,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呈现出它的美丽。小瑞安的父母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去做的。相比之下,我们的做法,是不是与百年前鲁迅的观念、与眼下小瑞安的作为,相去得太遥远了?

猜你喜欢

乌干达瑞安辅导班
风筝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我的生日
诱拐
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10.5%
5月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了8%
2013/2014年度乌干达咖啡出口量预计为380万袋
乌干达发生严重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