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工报酬递增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10黄佩红甘小立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分工专业化

黄佩红++甘小立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工报酬递增的视角下,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广东顺德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分工水平、产业报酬率、产业集聚程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产业报酬率是分工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分工水平和产业报酬率是产业集聚的格兰杰原因,分工水平和产业集聚是产业报酬率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产业集群 分工 专业化

引言

分工合作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分工使产业链不断细分,产生更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企业,这些企业互相之间存在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亚当·斯密最早研究分工对提高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作用。马歇尔论述工业组织(分工)、外部经济与报酬递增之间的关系。阿林·杨格在其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中阐释分工、外部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认为劳动分工深化是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分工深化带来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引起一系列制度变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内特定产业链或特定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和相关产业企业及支撑服务机构的集中。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机制、创新机理、竞争优势、政策支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为解释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作出了贡献。但这些研究很多采用静态方法,较少深入到产业集群动态演进机理的层次。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组织,介于等级制的企业组织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组织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特征,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其分工演进的机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着眼于分工深化与产业集群演化的关系,主要研究者有Giuliani、Pietrobelli和Rabellotti(2002)、李健英(2002)、钱书法(2003)、魏旭和张艳(2006)、吴德进(2006)、顾慧君和王文平(2007)、严北战(2011)等。本文尝试选取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个别地区——广东顺德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分工报酬递增与产业集群演进的关系,对产业集群的动态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顺德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逐步由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在全国百强县(区)中一直名列前茅,现已形成以家用电器、建材家具、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美的”空调、“科龙”空调、“容声”冰箱、“格兰仕”微波炉等中国名牌产品,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5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18个。

2014年顺德实现生产总值27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3.92 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 1453.4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 1267.62 亿元,增长 7.7%,三次产业结构为 1.6:52.6:45.8。顺德工业区位商从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从1975年0.791到2013年高达2.04,增幅达158%,说明顺德工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从产业现状看,顺德目前已形成一批极具产业特色的“专业镇”。专业镇既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果,又是产业集群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顺德10个镇街中(顺德现有6个镇,包括陈村、均安、杏坛、龙江、乐从、北,有4个街道办事处,包括大良、勒流、伦教、容桂),有8个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即伦教木工机械、龙江家具、勒流五金小家电、均安牛仔服装、乐从大型专业市场、大良机械及电气装备、北家电、陈村花卉。为什么顺德集群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本文认为可能与其分工演化密切相关。

分工报酬递增与顺德产业集群演进的相关性分析

对于顺德产业集群发展与分工深化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尝试运用时间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分析。

(一)相关变量的选取

1.产业集聚的测度。对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Tinsley(1987)、Porter(1990、1998)、Ander-son(1994)、Edward W Hill(2000)等先后提出各种方法,其中,区位商法是普遍采用的工具。广东省科学技术局已对顺德产业集群作出相关辨认,授予8个专业镇技术创新点,本文选取“区域集中度”来量化其产业集聚程度。测度公式为:

Xij表示顺德产业j 的区域集中度指标,Pij表示顺德产业j 的从业人数,Pi 表示顺德总从业人数,Pkj 表示我国产业j 的从业人数,Pk 表示我国总从业人数。Xij 大于1意味着高于平均集聚,Xij 越大,集聚效应越大。

2.分工的测度。如何量化分工水平,是分工理论研究中的难点之一。杨格(1928)、华西里·列昂惕夫(1973)、杨小凯、黄有光(1999)等学者先后提出衡量分工水平的指标,本文主要从分工结果的指标入手,结合顺德数据统计(顺德属行政县级地区,没有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情况,选取“工业中间投入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即中间投入率)”来表示产业分工水平,其测度公式为:

Yij 表示顺德产业j 的中间投入率,Iij 表示顺德产业j 的增加值,Qij 表示顺德产业j 的总产值。

本文认为,“中间投入率”指标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产业链的细分水平。垂直分工程度高,存在大量中间品,产业中间投入率就高;相反,垂直一体化程度高,各部门生产工序连续,产业中间投入率就会变低。可见,垂直分工水平与中间投入率之间呈正方向变化的关系。

3.产业报酬率的测度。目前,较少见相关文献对产业报酬率的测度进行深入探讨,故根据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本文选取“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表示产业报酬率,其测度公式为:

Rij表示顺德产业j 的劳动生产率,Pij 表示顺德产业j 的从业人数,Iij 表示顺德产业j 的增加值。一般来说,分工深化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报酬率亦随之提高。

(二)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根据产业分工水平、产业报酬率和产业集聚这三个变量的测度方法,本文获取顺德从业人员、顺德制造业从业人员、顺德工业总产值、顺德工业增加值、国家从业人员、国家制造业从业人员等原始数据,其中,前四者均来源于《顺德五十年统计资料(1949-1999)》、相关年度《顺德统计年鉴》、相关年度《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后两者来源于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通过计算得出1985-2013年顺德工业中间投入率Y、工业劳动生产率R、顺德工业区位商X三个时间序列数据,下文运用StataSE软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分工深化、报酬递增与产业集群演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1.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顺德工业中间投入率Y、工业劳动生产率R、顺德工业区位商X三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p=1时,序列Y、R、X都存在单位根,均是非平稳的。对序列Y、R、X进行一阶差分,分别记为序列iY、iR及iX,并对其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序列iY、iR、iX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是平稳的。

2.协整性检验。从上文可知,原序列Y、R和X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iY、iR及iX均已平稳,可判定Y、R和X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本文对变量Y和R、Y和X、R和X分别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并对回归模型估计残差序列e、e1和e2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序列Y和R、Y和X、R和X分别在10%、5%、5%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如果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便可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

分工水平Y、劳动生产率R和产业聚集度X的时间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建立以下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

(1)

其中,k是滞后阶数,是白噪声序列。

本文利用StataSE软件对序列Y、R和X分别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在以Y为被解释变量的方程中,R和X都是Y的格兰杰原因;在以R为被解释变量的方程中,Y和X都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以X为被解释变量的方程中,R和Y都是X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见,分工深化、报酬递增和顺德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相互促进。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主要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顺德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其分工水平、产业报酬率、产业集聚程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结果显示,顺德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工深化相互促进。分工深化强化同类企业的区位聚集倾向,而产业集群在获取分工报酬递增的同时又使分工得以进一步深化。上述结论可为政府、企业带来一些政策启示:

1.企业应明确在群内分工网络中的定位,进行“柔性专精”的差异化经营。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群内企业处于不断深化的分工网络中,若企业自身定位不明确,盲目模仿,往往容易出现产品同质化、经营方式一刀切、竞争恶化等现象。为此,各企业应利用群内分工网络,根据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明确定位,因势利导,实力较强的企业可通过产品多元化、营销专业化、宣传品牌化、垂直一体化等手段将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龙头企业;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实力有限,可集中力量打造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优势环节,如专营某一类型产品或零部件,实现“柔性专精”的差异化经营。

2.政府应引导企业间协作,营造集群竞合机制。随着企业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明确定位,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可能由不同的企业经营,这就需要从整个产业集群的宏观角度进行协调,提高分工协作的“合力”效率。为此,政府应遵循“分工协作”的理念,通过行业协会、博览会、集体采购、集体营销等途径,积极引导群内企业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协作关系,不断优化产业集群迂回生产方式,实现外部经济,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顺德分工深化、报酬递增、产业集聚相互之间如何促进及其演进的约束条件、分工深化到何种程度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及不利于产业聚集的发展等问题,因篇幅有限,本文拟在以后继续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阿林·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

2.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7

3.钱书法.劳动分工深化、产业组织演进与报酬递增[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6)

4.魏旭,张艳.知识分工、社会资本与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演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

5.吴德进.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组织发展——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视角[J].经济学家,2006.6

6.顾慧君,王文平.产业集群与社会网络的协同演化——以温州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7.严北战.集群式产业链形成与演化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8.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佛山市顺德区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网站,2015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分工专业化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