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校园欺凌现象探析
2017-01-10宋廷军
宋廷军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增多,过程触目惊心,性质十分恶劣,施暴者采取的手段残忍恶劣,侮辱性极强,引起人们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广泛关注。中职校园也时有发生。校园欺凌频发,一次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菁菁校园,为何会欺凌事件频发,是什么让青少年变得如此暴戾?
一、 校园欺凌的概念
欺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校园欺凌概括来说 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学生集中 持续地故意伤害或破坏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财物、身体和心理等,造成受欺凌学生肉体上和精神上痛苦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的欺凌者还将欺凌过程、欺凌照片发布到网上,对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上难以平复的伤害,甚至促使自杀行为的发生。有些被欺凌者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反抗欺压行为或成为新的欺凌者,最终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二、校园欺凌的特点
1.手段多样
常见的手段不仅包括对被欺凌者直接的身体 暴力攻击,如推搡、掌掴、拳打脚踢等,还包括对被欺凌者精神上造成的伤害,如嘲笑、侮辱、恐吓、勒索等,除此之外,社交上的排斥、孤立、敌视以及心理上的折磨也是欺凌行为的表现。
2.持续发生
由于欺凌者抓住了被欺凌者不敢将受欺凌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的心理,欺凌行为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多次反复欺凌受害者,并以此为乐。
3.普遍存在
校园欺凌目前普遍存在于中专校园。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与心理都还不成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再加上人们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常常把欺凌理解为同伴之间的小打小闹,造成中学校园成为欺凌的高发地带。
4.力量失衡
欺凌者相比被欺凌者,一般年龄更大、身体更强壮,或者实施欺凌的学生由多人组成,形成实力或者势力上的优势,使被欺凌的学生在心理上惧怕而不敢反抗,形成一种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不对等局面。
5.行为隐蔽
欺凌行为通常会发生在一些隐蔽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家长和学校往往很难发现。而且间接欺凌往往不明显,家长和老师短时间内无法察觉到孩子的异常。
6 .网络爆晒
当前网络欺凌逐渐兴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播速度更广更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一些青少年利用 QQ、微博、贴吧等发送恶意诋毁、侮辱、威胁他人的文字与图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与精神伤害。
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家庭的教育方式、同伴团体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 、学校道德教育缺失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校园欺凌的产生。
三、校园欺凌的对策
1.加强校园安全立法
从法律的高度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健全惩戒机制,让欺凌者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对欺凌者实施应有的惩罚和处置,才能鼓励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起来反抗。
2.强化学生道德教育
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职业教育永远不变的宗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良好道德的引领,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团结友爱、社会 公德、爱护弱小等教育。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改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快乐成长。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教给他们基本的防范知识。 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欺凌行为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矛盾,让他们认识到欺凌的后果和严重性。教师可以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欺凌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学到应对欺凌的技巧。
3.家校联合,多管齐下
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既不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过分专制。作为家长, 要及时发现子女的异常,捕捉子女可能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迹象。当得知孩子欺凌别人时,不要一味过分指责孩子,要耐心开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欺凌别人的行为要承担责任。若孩子被欺凌时,多给孩子爱、包容与理解,让孩子不要恐惧,切忌不要“以暴制暴”。家长与学校要保持联络,加强合作,一起出谋划策,制止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4.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遇到欺凌时,及时与父母或老师 沟通,取得帮助和支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多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学会控制情绪。同时,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面对考试的不如意、老师的批评、遭同学欺凌等,不应自卑退缩、自暴自弃,应当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自信地去面对解决问题。
总之,校园欺凌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一起关注欺凌现象,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 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 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