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教材,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2017-01-10张志英
张志英
部编委重新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于2016年秋季正式使用。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40%,教材有许多新的改进和创新。到底要如何把握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方案呢?
一、 读懂新教材,懂得语文教学
(一) 新教材的“变”
1.文章内容大重组,单元结构有变化
新选入课文8篇,新选入课外古诗两首 ;每个单元“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减少了综合实践学习。
2.教材内容大瘦身,拓展空间无限大
助读系统更完备,语文知识成体系 。单元导语、导读提示、课文注释、研讨练习、有关资料更人文,更亲切;作文有内在逻辑;综合学习有生活气息;注重方法指导比如七年级上册,1、2单元学习朗读,3至5单元学习默读,6单元学习快速阅读。而每一个单元又有侧重。1单元把握好重音和停连;2单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3单元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4单元要求边默读,边勾画关键词,并在喜欢或疑惑的地方做标注;5单元勾画重要语段;6单元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这些都是以往教学中较少关注的。
(二)新教材的不变
1.单元有明确主题
第一单元,四季美景;第二单元,至爱亲情;第三单元,学习生活;第四单元,人生之舟;第五单元,动物与人;第六单元,想象之翼。
2 .语文的基本能力素养没变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五方面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鉴赏、表达应用。语文教学应紧扣能力训练点进行,学案(教案)应精心设计预习、识记、诵读、理解、品析、运用等语文能力训练活动。
3.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不变
教是为了指导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用好新教材,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一)用好教材是高效语文之根
用好教材需直面两个问题:
1.教什么
教什么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问题,它决定着语文课的质量。教什么需要从总体上去构建。可以具体到一节课、一个单元,可以着眼于一类课文、一册书,还应该宏观规划一学年、整个初中阶段教什么,心中既见树木,又有森林。
“教什么”在新教材中都有明确的提示。单元导语、预习、课后习题、补白中都隐含着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新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我们拿到教材就很容易找到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明白教什么?学什么?比如第一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言,体会语言之美。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如比喻、拟人、词性等),则以补白形式出现。提示我们不应过分强调,防止过度操练。努力做到了“一课一得”。
2.怎么教
能够设计好一堂课,层次清晰、选点精准、积累丰富、活动充分、思维灵动。能够搞好组织教学,学生参与好,老师有成就感。学习方式多元,学生有兴趣点。学习活动有层次,有挑战性。学生思维灵动,有生成的喜悦。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有收获感
(二) 读、品是“活”语文之本
1.读出文本之美
以《春》为例,对全文的朗读作如下处理:
(1) 全班齐读课文。
(2) 学生分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每读完一段后用“这一段写的是……”句式说话。【板书】盼春——观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颂春(赞春)
(3) 师生串读课文,读好《春》的五幅图。
“台词”: 如:积雪消融、春光明媚,春天伴着东风的脚步来了。嫩草新绿,现在让我们带着迎春的快乐,走向那茸茸的绿草地。请大家带着迎春的喜悦朗读课文第三段
时令在向前推移,春分时节,百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花的热烈、绚丽、甜美、快乐、自由,让人陶醉、让人遐想、让人赞叹。请用欢快的语气朗读第四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温暖、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无比的惬意,请以愉悦的情绪朗读地五段。
春雨绵绵,浸润着万物,朦胧而静谧。用舒缓的语气朗读地六段。
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响声,感染着每一个人。“春早人勤”,在这明媚的春色里,到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朗读地七段。
用赞美、惊喜的语气读地八段;用赞美、欣赏的语气读第九段;用赞美、欢快的语气读第十段。
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春日融融、春水泱泱、春草茵茵、春花攘攘、春风煦煦、春雨绵绵、春到人欢的优美意境。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
还可以精读片段,如读好“春花图”:
(1) 小组内读(读出节奏,读好重音)
(2) 小组展示朗读,评价(评价是否读好重音和节奏)
(3) 教师点拨朗读(读出层次,读出情感)
(4) 再次演读
(5) 全班齐读。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很自然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品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品出文本之味
一篇文章能品析的点有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逐段去分析它,选择精彩段落深入品析,旨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如《春》“春花图”的教学设计:读第四段,品析语段之美。
提示:可从修辞之美、用字之美、层次之美,手法之美(重点虚实之美、动静之美,烘托之美)、色彩之美等方面选一点进行赏析。
实施步骤:
(1) 任选一个角度,独立思考。
(2) 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4) 教师点拨,总结。
小结:如何品读语段?
(1)品中有读。品读不分家,增减文字,对比诵读是重要的品析方法。如蜜蜂嗡嗡地闹着,把闹换着叫,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其作用。还可以把比喻句,改为陈述句,让学生对比诵读,体会修辞的妙用。
(2) 品中有范。给学生一个范例,指明一个方向。
示例1:全段五个句子写花,分为“从上到下”三个层次:上写花势繁茂,花色斑斓,花味甜蜜;中写恋花的蝴蝶;下写各种烂漫的草花。这是一幅立体的有声有色的绚丽画面。这是层次之美。
示例2:用字之美,一个“闹”写出了蜜蜂什么样的情态,为什么不用“叫”字?蜜蜂的欢闹,烘托了花的热烈 、绚丽、甜美这是烘托之美,快乐、自由以及让人陶醉、让人遐想、让人赞叹的情感尽在其中了。
(3) 品中有启。思维阻滞时,给学生一点提示,迂回一下,就会茅塞顿开。
文中“烘托之美”,学生理解可能有难度,给学生点拨一下:本段内容是写春花,为什么要写蜜蜂和蝴蝶?
(4) 品中有延。巧妙联引,通过类比,内化知识,丰满课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与本段写春花有哪些相同之处?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都写出了春花的多、艳;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烘托映衬的手法;都有诗情画意……
(三)阅读写作是“活”语文的源
1.学生能够爱上阅读,我们的教学已经成功一半
学生怎样学语文才高效?山东省高密一中李希贵校长实施了“语文实验室计划”: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结果,李的儿子、侄女均高于平均分。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老师精讲,学生多读,居然就成了!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关联教材推荐类文阅读,把教材教厚
新教材的篇目减少了,不代表阅读减少,相反更突出强调了课堂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如品析“春花图”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整理古诗文中写春花的句子,阅读纪伯伦的《花之歌》。
第一单元有关于春,冬的文章,没有夏和秋的,我们就可以安排《夏天的旋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
学了《四季的景》,延伸阅读《生命的四季》。
可以用PPT展示出来,还可以复印给学生,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所选篇目最好和所教内容有所关联,建议教师们采取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类文阅读方法。为了避免学生阅读落不到实处,最好是在课堂集中阅读,建议一周至少拿三节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以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少的现状。
3.读写结合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写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摘抄、写感想、写提纲、写所见所闻、仿写、读写结合等应该是最通行的写作方式,有话则长,无话就只言片语,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比如第一课,体会比喻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就可以让学生先看课后的补白,了解什么是比喻。比喻中的明喻和暗喻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当然不能过分强调,让学生看就行。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结合语句分析它的作用(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课堂拓展一下,如仿照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另写一个比喻句全班交流。让学生深入掌握它的价值。
有根、有本的语文课才叫语文课,有涓涓细流注入的河流才澎湃汹涌,奔流不息。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建构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对生命的认识、理解、体验。总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做到少教、精教,学生做到乐学、会学,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机,才能正真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