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于侨乡人民心中的老年学府
——泉州老年大学的三十载风雨彩虹路
2017-01-10俞良培方琳珊
□俞良培 方琳珊
高耸于侨乡人民心中的老年学府
——泉州老年大学的三十载风雨彩虹路
□俞良培 方琳珊
丹桂飘香的十月,在喜逢国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之际,泉州老年大学迎来了30周年华诞。
2016年10月27日,泉州老年教育发展30周年暨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福建省政协原主席、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名誉会长游德馨,福建省委原副书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省老年大学名誉校长黄瑞霖,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老年大学校长杨根生,福建省政协常委、省老年大学第一副校长李福生,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陈奕辉,副市长季翔峰出席会议。
陈奕辉在讲话中指出:“老年教育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事业,也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事业,更是功在千秋、荫及后代的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问题日益成为牵动和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加强老年教育,丰富老年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发展,纪念大会当天,由市委、市政府划地20亩,拨款1.5亿元的泉州老年大学新校舍进行了奠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校舍,必将为泉州老年教育锦上添花,为泉州老年教育继续保持全省、全国前列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泉州老年大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30年来,泉州老年大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成效日益显著,走出了一条侨乡人民爱拼敢赢、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办学路子。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已逐步成为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丰富晚年生活的乐园、发挥老有所为的平台,成为对外民间文化教育交流的一个“窗口”,为促进泉州市和谐社会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老校求知这里秋色胜春朝
“要以党章党规为准绳,严格自己的一言一行,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秋季开学,泉州老年大学“时政讲堂”第一讲,也正好是第200期,邀请市纪委书记温惠榕为老年大学全体教职员工、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党员、时政系学员、部分班级学员代表作《遵守党章党规》专题讲座。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工作首位,举办时政讲堂,帮助老同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时政讲堂的开办也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有5任市委书记、20多位市领导、50多位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10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为学员讲课。泉州老年大学分校——老警官大学创办十几年来,也邀请了50多位专家学者、英模人物、党政领导、基层民警到校作报告达50余场次。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泉州老年大学聘请名师授课,创建精品课程。如,中医保健课教师是全国第四批著名中医药专家、泉州中医院主任医师;聘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国家级传承人担任南音教学……依托名家办名课,学校逐步推出南音、国画、音乐等若干品牌课程,并将其列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通过精品课程的创建,泉州老年大学教学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规范教学,泉州老年大学率全省之先,编辑了一套共有35门课程的《泉州老年大学课程标准》,先后新编出版了《老年摄影》《老年保健必读》《南音》等20多部教材,为教学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满园芬芳文坛体苑展新姿
学校充分挖掘和依托泉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唱响先进文化主旋律,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文化标识清晰。确立了“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校歌、校徽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标识,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
文化宣传设施齐全。几年来,学校先后改造建设剧场、报告厅、排练厅以及钢琴、古筝等专用教室,每个场馆均配备多媒体设备,在进出门厅创设了LED大屏幕,每个楼层开辟特色文化长廊,展示师生作品、对外交流成果,在各专业教室内张贴励志名言、格言等,并创作了校歌。
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泉州老年大学现有专业学会、社团10个,学校年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庆系列活动、学习成果汇报会,结合节日、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等,组织学员、社团举办诗书画、摄影等各类作品展,编印作品集,举办演唱会、朗诵会、校际社团交流等活动,形成了一个“制度完善、标识清晰、载体齐全、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能致用盈枝硕果隐幽丛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市纪念晚会上,泉州老年大学合唱团以一曲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大合唱《娄山关》,博得了满堂掌声。多年来,合唱团一直坚持系统训练,先后摘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中老年艺术节合唱比赛金奖,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全国中老年合唱比赛金奖。
在“以文强校”的同时,学校大力开展“以学促为”活动。据统计,仅泉州老年大学艺术团近年来承办,参与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类演出活动就超过50场次。在不断丰富校内老年学员文化生活的同时,大力开展“泉州市老年大学文化惠民走基层”活动,已累计为社区、农村、部队、企业送去100多台异彩纷呈的节目,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泉州市老年大学文化惠民走基层”活动还获得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部、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公布的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
人文架桥五洲四海缔友谊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老年大学抓住这一文化优势,成立泉州老年大学名老艺人地方戏曲传习所和泉州市老人老戏老弦友联谊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台、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1998年起,学校首办海外班,先后出访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举办过40多场文化教育互访交流活动。
泉州老年大学艺术团拥有一批从梨园、高甲和木偶剧团退休的名老艺人。他们艺术精湛,在海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大,是该校的知名品牌。近10年间,该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达30余次,在加深国际联谊、沟通乡情、弘扬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各界、海内外朋友充分了解泉州打开了一扇窗口。
老年人普遍具有思乡情怀,更容易形成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也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早在2000年,台湾师专退休教授,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泉州籍乡亲龚书绵女士,满怀赤诚爱乡之心,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在泉州期间,龚教授徜徉在泉州老年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欢歌笑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乡谊,并作为泉州老年大学合唱团的一名团员赴江苏无锡参加由文化部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捧获最佳组织奖和演唱铜奖,书写了一段“两岸老人一家亲”的佳话。
2011年11月,泉州老年大学还成功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老年教育论坛,让两岸老人加深了解,互助合作,更健康、更快乐、更长寿地生活。
目前,泉州老年大学已先后与新加坡淡滨尼艺术团、韩国光州老年福利馆协会等建立友好关系,定期开展往来互访、联欢联谊活动,既展现了泉州市老年人热爱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又把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花争妍争创“示范”八闽优
泉州老年大学与市老教委办公室合署办公。自1998年市老教委成立以来,先后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创建老年教育强市”和全市老年教育发展三个五年规划,组织开展了“巩固年”“质量年”“规范化建设年”等十多个主题年活动和六轮市级示范校评审。每年举办全市老年大学(学校)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全市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书画展评、调研指导、骨干培训等,带动全市基层老年教育蓬勃发展。
2010年起,依托市委组织部“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2015年底又借助泉州广电网络“泉州老年远程教育”云平台,开通老年远程教育接收点2275个,参加学习的学员达24万余人、近200万人次,已基本实现“泉州老年远程教育”全覆盖,有效巩固提高基层老年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目前,全市有泉州、晋江、德化三所老年大学被评为省一级示范校(占全省一半)。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423所,市、县、乡三级建校率达到100%,村级建校率91.7%。在校学员26万余人,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30%,普及率、入学率居全省、全国前列。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已经成为老年人精神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积极养老的温馨家园,创新社会管理,传递和谐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泉州老年大学将永远感恩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感恩有关部门、社会各级的大力支持,感恩老领导、老校长的辛勤创业,感恩教师们的倾情授业和广大老年学员的爱校如家。不忘起点时许下的“办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的承诺和信念,继续前行、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刺桐古城里舞出更加绚丽的夕阳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