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助剂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效果比较

2017-01-10金志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农业服务中心2263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指单用混用

金志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300)

四种助剂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效果比较

金志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300)

为探索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助剂与当前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常用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于2012-2014年进行了4种助剂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多·酮与助剂混用对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增效作用不明显,与多·酮单用的防效相仿;而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病穗率防效均优于多·酮单用,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多·酮70 g+百渗5 mL两个药剂配方的病指防效优于多·酮单用。

助剂;多·酮;小麦;穗期病害;防治效果

百湿露、百渗、施伴和禾伴是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新型桶混助剂,为探索这些助剂与当前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常用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笔者于2012-2014年进行了百湿露、百渗、施伴和禾伴分别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60%多·酮WP(江苏三迪化学有限公司),助剂为百湿露、百渗、施伴和禾伴助剂(德国德固赛公司)。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南通市通州区平东镇一农户小麦田内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5号”,机条播。试验处理设计(见表1),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2.5 m2。4月24日施药,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表1 四种助剂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试验处理设计

1.3 气象资料

试验当日晴天,平均气温17.5 ℃,药后第3天开始下小雨,药后7 d中有4 d降雨,雨量累计56.5 mm。

1.4 调查统计方法

药后30 d调查各处理区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取样5点,每点调查20株小麦,每小区调查100株(穗),最后计算防病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锈病的防效比较

从表2可知,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锈病的病叶率防效与单用的防效相仿,其增效不明显。其中以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渗5 mL、多·酮70 g单用处理的病叶率防效较好,分别为71.04%、70.67%,略高于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明显,比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的防效(61.19%)分别高9.85%、9.48%,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与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2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锈病的病叶率防效(单位:%)

从表3可知,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锈病的病指防效的总趋势与病叶率防效相似,仍以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渗5 mL、多·酮70 g单用的两个处理为好,其病指防效分别为65.50%、65.20%;其次是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其病指防效分别为60.76%、61.92%;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最差,仅为54.70%,显著低于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单用处理,也低于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但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3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锈病的病指防效(单位:%)

2.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比较

从表4可知,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病叶率防效一般,略低于多·酮单用处理,说明其增效不明显。其中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百渗5 mL、多·酮70g+禾伴10 mL处理的病叶率防效分别为68.90%、65.71%、64.68%,与每667 m2用多·酮70 g单用(防效为71.66%)相比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处理的病叶率防效最差,仅60.82%,比多·酮单用处理的防效低10.84%,两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但与其余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4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病叶率防效(单位:%)

从表5可知,多·酮与4种助剂混用及多·酮单用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均较好,防效稳定在84.17%-90.69%,明显好于病叶率防效,且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5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单位:%)

2.3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

从表6可知,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较好,其中以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处理的病穗率防效为最好,达81.37%;其次是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渗5 mL处理,其病穗率防效为72.88%;再次是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其防效分别为62.22%、63.43%。各药剂处理间病穗率防效均高于多·酮单用,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6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单位:%)

从表7可知,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显著,其增效作用比病穗率防效更为明显。其中以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最好,为90.25%;其次是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渗5 mL处理,其病指防效为81.65%;再次是每667 m2用多·酮70 g+百湿露5 mL、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其病指防效分别为68.85%、70.24%,略低于多·酮单用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7 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单位:%)

3 小结与讨论

3.1 在本试验期间小麦锈病特大发生,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锈病的病叶率防效为61.19%-71.14%,病指防效为54.70%-65.50%,均与多·酮单用的防效接近。以上结果说明,多·酮与助剂混用的增效作用不明显,与多·酮单用的防效相仿。同时,各药剂处理对锈病的防治效果均一般,需要加大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或改用防效更好的药剂,以提高对小麦锈病的防效。

3.2 在本试验期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多·酮与助剂混用对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效,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药1次,对白粉病的病叶率防效为60.82%-68.90%,均低于多·酮单用的防效;病指防效为84.17%-90.69%,仅每667 m2用多·酮70 g+禾伴1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高于多·酮单用。以上结果表明,多·酮与助剂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增效作用不是明显,与多·酮单用的防效相仿。

3.3 在本试验期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多·酮与助剂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病穗率防效可达62.22%-81.37%,优于多·酮单用的防效;病指防效可达68.85%-90.25%,以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多·酮70 g+百渗5 mL两个处理的病指防效较好。综合考虑,每667 m2用多·酮70 g+施伴10 mL、多·酮70 g+百渗5 mL两个药剂配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表4 缓释肥不同用量试验青菜田土壤状况

2015-07-03

猜你喜欢

病指单用混用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这几种农药混用后药效降低
空心病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