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2017-01-10易兰新

关键词:道德行为公正信念

易兰新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易兰新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公正世界信念对亲社会行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从道德心理学视角出发,不同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对事情做出的不同道德判断,即自我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不同影响。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探析,有助于寻求公正世界信念出现功能分离的内在原因,而且对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具有积极促进。

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道德判断

心理学中的“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每个人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即人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有序的公正世界[1]。这一信念对亲社会行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为深入探究公正世界信念不同功能的来源,将其划分为指向自我和指向他人的公正世界信念[2]。研究发现,自我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有效预测心理调节和亲社会行为[3];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明显与严厉的社会态度有关[4]。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儿童通常将不幸遭遇的消极事件归因于一些真实的或想象的道德失败,认为犯错就会遭受惩罚[5]。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推理形式不仅在儿童阶段得到支持,对大学生被试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即人们倾向于将当前的不幸归因于过去的不道德行为[5]。基于此,人们在面对不公正事件时会采取助人的亲社会行为还是贬损的责备行为,是否取决于对事情做出何种道德判断呢?为此,本文选取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学校随机选取306名青少年学生参与实验,最终有效被试为284人,其中女生139人,男生145人。被试中小学生60名,平均年龄11.27岁;初中生107名,平均年龄13.29岁;高中生117名,平均年龄17.27岁。

(二)研究工具和材料

1.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采用由(Dalbert)编制、吴胜涛等人修订的中文版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包括自我公正世界信念(BJWS)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BJWO)两个分量表[6],一共13个项目,采用李克特式6点记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

2.道德两难情景

采用道德判断研究常用的经典电车困境,考查公正世界信念类型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要求被试阅读所给的情景材料,并对牺牲一个无辜者而救下五个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在“1——非常差”到“7——非常好”7个判断等级之间做出选择。

3.公正世界信念启动情景

采用回忆启动范式,该范式认为除了人们稳定的内在公正世界信念外,一些特定事件可能短暂增强公正感,从而影响人们公正世界的直觉判断[7]。在本研究中,要求被试具体回想过去生活中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最公正的事情。在两种公正世界信念启动的条件下,被试只需完成其中一种回忆任务。

4.道德判断材料

材料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情景和不道德行为情景,如诚实、拒绝受贿、简历虚构、偷窃公物等,要求被试对所述行为进行评价,在“1——非常差”到“7——非常好”7个判断等级之间做出选择。

(三)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研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项任务,旨在探究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判断的相关性,假设持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倾向于做出更多的义务性判断,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者将做出更多的功利性判断;第二部分包括后两项任务,采用启动范式进行因果研究,假设持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做出极化的道德判断,而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不存在此效应。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判断的相关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1),女生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显著高于男生(t(101)=-2.40,p=0.02),而在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阶段的个体在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F(2,100)=4.24,p=0.02),高中生的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显著低于小学生(p=0.03)和初中生(p=0.01),而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基本状况(M±SD)

依据个体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上的得分,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得分高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者,代表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组;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得分高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者,代表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组。为探讨青少年不同公正世界信念类型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判断与公正世界信念不同组间存在显著相关(r=0.25,p=0.03)。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组在道德判断上的得分(M=3.41,SD=1.14)显著低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组(M=3.96,SD=0.94,t(78)=-2.20,p=0.05)。结果与预期假设相符,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组在两难困境道德判断中得分更低,倾向于做出义务性判断;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组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判断。

(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极化道德判断

关于道德情景与性别、年级之间的关系分析见表2,女生对道德行为的评估得分略高于男生,而对不道德行为的评估得分却低于男生,在两种情景下均达到边缘显著水平(分别为t(179)=-1.70,p=0.09;t(179)=1.76,p=0.08)。道德情景与年级(年龄)也存在显著效应(F(2,175)=5.56,p=0.005)。各年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对不道德行为情景的评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2,178)=10.44,p<0.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判断显著宽松于小学生(p<0.001),也显著宽松于初中学生(p<0.001),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相对于高中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对不道德行为做出了更加严厉的道德判断。

表2 不同性别、年级青少年道德判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SD)

注:BJWS指自我公正世界信念;BJWO指他人公正世界信念。

以公正世界信念类型为自变量、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判断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道德行为条件下,不同公正世界信念的道德判断差异出现边缘显著(F(1,177)=3.60,p=0.06),具体表现在持他人公正世界信念者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得分高于持自我公正世界信念者。然而,在不道德行为条件下,持自我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者对情景的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与总结

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即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判断存在相关,具体表现在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倾向于做出义务性的道德判断,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偏向于功利性判断,并有极化道德判断的倾向。不同年级(年龄)阶段的个体有不同的道德判断,小学生与初中生的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明显严厉于高中学生,当面对不道德行为情景时会做出更加严厉的判断。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调节功能有关,在面对不公正遭遇时如有更多的个人资源和心理缓冲,个体会不愿伤害无辜者,而是采取现实的帮助或补偿来恢复公正,促进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产生。相反,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与严厉冷酷的态度有关,强调利益最大化、选择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同时对有利的道德行为更加赞同,而对不道德、不公正行为表现得更加严厉,会减少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自我与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之所以出现功能分离可能正是由于二者对不公正、不道德情景的判断差异所致。因此,为了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一方面应提高个体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指导。此外,建立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体的利益,尤其是要保护遭受不公正待遇者的正当权益,努力创设友好关怀的道德观念氛围,以使个体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处于高水平的稳定状态。

[1] DALBERT C, STOEBER J.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distress at school[J].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05(2):123-135.

[2] BEGUE L, BASTOUNIS M. Two Spheres of Belief in Justice: Extensive Support for the Bidimensional Model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3):435-463.

[3] 周春燕,郭永玉.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J].心理科学进展,2013 (1):144-154.

[4] HAFER C L, BEGUE L, Choma B L, et 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Commitment to Long-Term Deserved Outcomes[J].Social Justice Research,2005(4):429-444.

[5] CALLAN M J, SUTTON R M, DOVALE C. When deserving translates into causing: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load on immanent justice reason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 (6): 1097-1100.

[6] 张莉,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6):78-82.

[7] KOGUT T. Someone to blame: When identifying a victim decreases help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1 (4):748-755.

(责任编辑:王兰锋)

Impact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on Moral Judgment for the Adolescent

YI Lanxin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China)

The impact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on prosocial behavior is both promotion and inhib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psychology, these different effects maybe depend on the different moral judgm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we adopte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verify that belief in a just world for self and oth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moral judgment.

the adolescent; belief in a just world; moral judgment

2016-02-14

2015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民族地区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影响”(YCSW2015074)

易兰新(1992—),女,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道德心理学。

G642.0

A

1008—4444(2016)06—0140—03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公正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公正赔偿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吕坤公正观浅析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公正俄罗斯党如何准备杜马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