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
2017-01-10辜娟
辜娟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
辜娟
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备受关注。而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市园林建设的关键之一,园林设计工作者要考虑资源节约因素、能源节约因素,有效地将生态节约理念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这对于构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1.生态型景观工程应该是多专业高度合作的结果
总体规划师、环境规划师、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建筑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景观设计师的统筹下,为一个具体的生态规划设计,做出一个整合型工作团队相互密切协助的新范例。每个项目基地都拥有其复杂性,特别是大型生态公园项目。如果生态条件本身脆弱,那么设计团队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实地勘测和评估以了解基地条件,严谨地推出科学的设计策略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方案。
2.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互相融合
园林景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组成的一种复合型生态系统。任何一种园林景观都是赋予了生命气息的,是流动的,是发展演化行进中的。在建设园林景观时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与自然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并融合的。
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从外表看,多数的景观设计作品都体现出绿色生态的需求,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是会有许多资源的浪费,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设计中,应当关注生态环境敏感度与人流使用量的计算结果,严格的思考和审慎该空间在未来5年、10年、20年的环境发展问题,锻造可持续的和谐未来。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1.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环境特点
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因地制宜,对于不同地域,它的文化、环境、经济等都不同,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和风土人情,当地民俗民风、自然环境情况等因素进行设计。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地势地貌、土壤状况、气候条件、植被物种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要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浪费。在生态节约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尽少地依赖自然资源,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对有些自然资源消耗过大的不妨考虑使用替代品。
尊重场地遗址痕迹,保持其当地材质质感和自然风貌,采用“减法”的设计原则,尽量避免人工气息。场地的“潜质”存在于景观上的不足和瑕疵,主要是距离设计者审美理想的距离。设计者将这些消除瑕疵的手段,往往是通过实施较小规模、与场地原有肌理相和谐的改造措施,基于“潜质”的设计可称为是力图以最小干预的手段达到或接近自然景观的理想状态。
3.可持续性
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们针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出新的价值观,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的科技,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促使自然界和人能够和谐的共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景观资源的可持续性,以此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途径
整体设计中,应落实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纲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宜居性。为城市的建设提供绿色、集约、民生、循环、低碳、智慧的创新型解决方案。下面结合“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来解读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途径:
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15万亩,是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是亚洲最大的草甸型湖泊湿地,未来几年,微山县将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把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湖泊湿地旅游的精品工程和湿地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建成湖滨湿地公园的典范。
1.优化水资源管理
微山湖高洪水位和季节性水位波动较大的现状影响了基地的水文系统,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水系设计要仔细考虑地形、水池和河道构造的现状,打造高度防洪的水系网以及畅通无阻的水脉联系。为了优化水环境,在进出口处设置净水湿地,以确保流入和流出的水都是高度清洁的。与此同时,植入最好的雨水管理系统,最大化地控制和移除表面径流带来的潜在污染。
2.利用当地植被修复湿地
在分析环境现状,如水体、植被和地形以及未来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污染之后,在高度易污染的区域建立湿地净化系统,以确保水质的洁净。使用当地地被植物群落打造复合湿地结构,既优化了净化效果,又提升了景观视觉美感。
3.多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生态栖息地网络,首先塑造一处核心栖息地,来锁定周围具有新兴生态价值的栖息地。设计团队创造了多种栖息地(林地、农田和湿地)来优化河岸生态系统,增加和增强动植物多样性。人们有望在将来观测到当地典型的水鸟,如鹳形目、鹤形目和雁形目。而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鸟类的筑巢行为,这激发了游客来此寻求新鲜体验的欲望,实现生态教育的价值。
4.无车旅游胜地
方案严格控制进入公园的车辆。所有游客用车必须通过现有的,与度假区和保护区相分离的道路停置在公园外,将机动车对栖息地的影响降至最低。公园里大部分的道路都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提供水上交通工具。道路和水上交通系统构成双回路,作为南北区各自的主要交通模式,可形成不同的换乘组合。因为一些景点只能在船上观看,所以机动车道主要位于主功能区附近。总而言之,方案修正和优化了现有路网,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增强植物多样性
设计师通过改善现有相对低矮的土生植被的多样性、减少区域水体中外来藻类植物的入侵,来保护和优化包括水体、湿地和森林等栖息地;在森林和湿地修复过程中补充种植本土植物,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态价值。多样化的植被结构(包含树、灌木和草地)有利于塑造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丰富公园的视觉多样性。
6.可持续建筑
游客中心及剩余部分的建筑设计都采用绿色屋顶,其形式顺应下坡的地形,塑造出平顶山式的雨水花园,屋顶的雨水在这里收集起来,经过处理,流入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的墙体基部水道中,从而汇入大型水体。小型独立的服务设施建筑,全部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满足自身的照明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不是单纯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加工,而是一个实现园林景观设计、自然生态、人文价值三者统一的过程。对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要遵循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实现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加工。此外,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