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鲜皮乙醇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探

2017-01-10张颖睿时东方

种子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白鲜皮黏虫提物

高 盼,王 芸,张颖睿,时东方

(1.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2)

白鲜皮乙醇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探

高 盼1,王 芸1,张颖睿1,时东方2

(1.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2)

通过对白鲜皮的醇提物来测定其对鳞翅目昆虫黏虫、苜蓿夜蛾、菜青虫和鞘翅目昆虫二十八星瓢虫、双斑萤叶甲、榆紫叶甲、绿豆象的杀虫活性。采用ASE快速萃取技术,以乙醇为主要的提取溶剂,对白鲜皮中杀虫活性成分进行高效提取,初步探索了其醇提物杀虫活性。

白鲜皮;醇提物;杀虫活性

白鲜皮又名藓皮、北鲜皮、臭根皮,其原植物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 pus Turcz.)和狭叶白鲜(D.angu s tifoliusG.Doc),为吉林省常见道地药材,干燥根皮入药,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小肠经。一般生于山坡林缘、疏林灌丛,在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储存备用。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在中国则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等地。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特别是在白鲜碱的提取分离工艺方面上具有广泛的研究[2,3]。

作者采用ASE快速萃取技术,以乙醇为主要的提取溶剂,对白鲜皮中杀虫活性成分进行高效提取,初步探索了其醇提物杀虫活性。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样品:白鲜皮药材,购于吉林同仁堂大药房。乙醇、甲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北化)。

供试昆虫:双斑萤叶甲、苜蓿夜蛾、榆紫叶甲、二十八星瓢虫、黏虫、菜青虫、绿豆象。

仪器设备:手术镊子、刮刀(玻璃材质)、移液管、胶头滴管、打孔器、自制滤纸等。

1.2 试验设备

医生在录入门诊特殊病相关材料或书写电子病历时操作失误、信息录入错误,又未仔细核对,导致患者病历号、病理报告等信息错误,患者来回奔波于医生和医保办之间修改信息,导致不满投诉。

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国,南京电器);超净工作台(中国,北京哈东联);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国,上海博讯);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国,江苏金坛仪器);鼓风干燥箱(中国,上海福玛设备);大型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中国,郑州长城);电热蒸馏水器(中国,上海跃进);数显恒温水浴锅(中国,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 AG);超声清洗器(德国,Elma公司);加样枪(德国,Sigma公司);0.45 μm滤膜(美国,Agilent公司);纯水器(韩国,YoungLin Instrument);ASE快速溶剂萃取仪(美国,DE公司)。

2 试验方法

2.1 待测样品溶液的制备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以8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对白鲜皮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具体方法如下:准确称取15 g白鲜皮粉末,置于35 mL反应釜中,以8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5 min,提取温度70℃,提取3次,将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水浴锅蒸干,称重后定容至15 mL容量瓶中,置于4℃冰箱中冷藏备用。

2.2 活性初筛

根据本省常见农业害虫及林业害虫侵染情况,选择鳞翅目昆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a)、苜蓿夜蛾(Heliothis dipsacea)、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和鞘翅目昆虫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为杀虫活性供试昆虫,对醇提液的活性进行初步筛选[4,5]。

选择双斑萤叶甲的成虫作为供试昆虫,要求为室内饲养后,个体大小一致且运动活跃作为测试对象;根据黏虫的特性,其饲养条件为养虫箱内人工饲养,饲料喂干净新鲜玉米幼叶,饲养条件为相对湿度≥75%,饲养温度≤25℃,光照条件光暗比为14∶10[6];其余待试昆虫均为野外采集、室内人工培养,选择条件为个体大小基本一致,且比较活跃。

表1 白鲜皮醇提物对7种受试昆虫的活性测定

2.3 白鲜皮醇提物对双斑萤叶甲等待试昆虫触杀活性的筛选

对触杀活性的测定采用点滴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铺湿润滤纸于直径5 cm的培养皿中,供试昆虫选择标准为个体大小一致且活泼,醇提液经稀释至不同浓度梯度,超声波清洗器高频振荡后充分溶解,点滴器(1μL)点滴药液于供试昆虫背部,点同剂量纯水作阴性对照。定时观察,并记录供试昆虫的死亡情况,于12 h后检查供试昆虫的死亡情况,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据以下公式计算提取液对各供试昆虫的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同样采用点滴法对供试黏虫进行触杀活性测定。

死亡率(%)=死亡虫数/总试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采用毒片定量饲喂法进行供试昆虫的胃毒活性测定,挑选3~4龄黏虫为研究对象,每皿1头置于培养皿中,饥饿处理24 h,将供试液和过滤后的供试液配制成浓度梯度分别为100%、50%、25%,滴定管将供试液(1 μL)涂于1 cm×1 cm的玉米新叶上,即制成载毒叶片,每次处理5头,每头饲喂1片,同时以纯净水作阴性对照,记录其死亡率及拒食情况。

3 试验结果

3.1 醇提物杀虫活性的初筛

经初步筛选的结果看(见表1),白鲜皮醇提物对黏虫具有触杀毒性,且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拒食活性,其胃毒活性有待进一步测定;对二十八星瓢虫和苜蓿夜蛾无触杀活性;对双斑萤叶甲具有触杀活性;对榆紫叶甲有胃毒,无触杀活性;对菜青虫和绿豆象有触杀毒性。

3.2 白鲜皮醇提物对双斑萤叶甲的杀虫活性[4,5]

白鲜皮醇提物对双斑萤叶甲幼虫的杀虫活性情况见表2,施液量为1 μL/头。

从表2可以看出,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双斑萤叶甲幼虫具有极为显著的杀虫活性,见图1。

表2 白鲜皮醇提物对双斑萤叶甲幼虫的杀虫活性

图1 白鲜皮醇提物处理双斑萤叶甲幼虫后的中毒症状

施药时间≥1 d、药液浓度为A时,触杀作用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已经超过50%;当施药时间达3 d、药液浓度为B时,最高矫正死亡率已经达到66.9%,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杀虫活性。

3.3 白鲜皮醇提物对黏虫的杀虫活性[6]

白鲜皮醇提物对黏虫幼虫(2~3龄)的杀虫活性情况见表3。

表3 白鲜皮醇提物对黏虫幼虫的杀虫活性

从表3可以看出,白鲜皮乙醇提取物对黏虫有杀虫活性。施药时间≥2 d、药液浓度为B时,触杀作用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白鲜皮醇提物对黏虫幼虫的触杀作用远强于胃毒作用,但是显示有明显的拒食活性。

4 结论

农业生产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药物的方法来进行害虫的防治,它拥有易合成、杀毒效率高、价格较为便宜的优点,但是也会产生消极的一方面,会有农药残留,导致环境污染,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寻找污染小、对自然平衡破坏力小的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钥匙,而作为生物防治措施之一的植物性杀虫剂恰巧具有所必需的优点。因为植物性杀虫剂具有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无残留等优点,导致其具有不污染的特性,所以,它可以保证人和家畜的安全,且对天敌无毒害作用。因此,其对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也必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得到重视。

[1]李永夫,罗安程.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科技通报, 2003,19(5):434-438.

[2]康胜利,王素贤,朱廷儒.中药白鲜皮活性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3,18(6):11-14.

[3]王兆全,徐凤鸣,安诗友.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51-556.

[4]李志刚.双斑萤叶甲危害春玉米花丝对结实率影响的调查分析[J].北京农业,2007,11(4):21-23.

[5]史庆馨,方明,聂凯,等.大白菜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10,(24):169-172.

[6]余洋,王高平.黏虫的实验室饲养方法研究[J].河南农业,2011, 11(6):45-47.

1005-2690(2016)11-0114-03

:S482.39

:B

2016-10-30)

吉林省发改委项目(项目编号2013C002);长春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师院自科合字[2015]第011号)

高盼(1996-),女,吉林扶余人,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工作。

时东方(197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

猜你喜欢

白鲜皮黏虫提物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二白膏”防皲裂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荭草花醇提物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阿纳其根醇提物对冈田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葫芦钻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