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发展种企在路上
——第二十四届北京种子大会侧记

2017-01-10莫志超

种子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甘蓝种业新品种

莫志超

精细化发展种企在路上
——第二十四届北京种子大会侧记

莫志超

编者按:随着国际种业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种植结构的逐步调整,种子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加复杂。一方面,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脱颖而出,种企“育、繁、推”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种企则在前进中不断摸索。但不论如何,新品种的选育研发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新形势下,不同情况的种企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提高各自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二十四届北京种子大会上,来自全国的800余家种子企业齐聚一堂,展示新品种,共商发展思路。

自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经过5年多的快速发展,总体形势积极向好,种业发展处于黄金机遇期。但同时,国际局势也在日趋变化,以拜耳、杜邦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巨头纷纷完成了并购重组,形成了新的竞争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种企如何才能打造出一片天地?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延长企业的寿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给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树立“种业之都”的种业贸易地位,促进和带动京津冀地区种子企业的发展,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北京种子协会和北京市丰台区种子协会连续24年组织召开北京种子大会,2016年重点突出对于种企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发展机遇的探讨。

2015年,全国持证种企数量与2011年相比减少46%,但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种企数量则增加了近一倍。“过去我们衡量产业发展更多的是看数量,如今则更加注重质量,从种企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种企的结构构成更加合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在2016年北京种子大会种业发展新动向论坛上表示。

科企合作变身“专家”

在全国近4 600家种企中,前5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60多亿元,占全部企业销售总收入的35%。这一局面的实现,靠的就是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整体实力的提升。

小而精致的礼品西瓜、粗壮清秀的旋风辣椒、厚实饱满的有机花菜……在北京种子大会20余个室内展厅里,来自河南的豫艺种业凭借特色的蔬菜品种吸引了经销商和种植大户的注意。

“我们一直想成为‘专家型’的种子企业,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把科研创新放在第一位,不仅在品种研发上投入了上千万的费用,更编写了种植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民”,豫艺种业销售部经理赵志坤告诉记者。

据悉,河南豫艺种业依靠与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关系,利用河南农大的技术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品种研发体系。公司还推出了“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每年吸引50多名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实习,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而在品种的选育方向上,豫艺种业积极调整思路,变单纯追求高产为提高单产质量。“我们新近推出的‘彩虹瓜之宝’‘、锦霞八号’礼品西瓜,尽管单产量不及普通瓜种,但每个西瓜的单价却是普通西瓜的3倍以上,西瓜收获后,种植户的车还没开出村,就已经被抢购一空”,赵志坤得意地说道。

长年专注 跻身行业龙头

像豫艺一样的蔬菜种企不在少数,跟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不同,蔬菜种子行业的利润和产值有一定局限,这也就注定了蔬菜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投入,走精品路线。

在本次大会的室外集中特展区,有一家企业的展台被一颗颗硕大的甘蓝包围,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我们企业做甘蓝种子已经30年了,而且我们专做甘蓝,就是想把这个品种做精”,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总经理申志彬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企业已经拥有甘蓝品种68个,占据全国41%的甘蓝种子市场份额,年销售收入超过2 000万元。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依靠对于品种特性的不断完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建成了甘蓝高效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代表品种“邢甘23”和“伯爵”,分别解决了甘蓝保险成本高和脱水深加工成本高的难题,为品种赋予了更高的产品附加值。目前,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已经拥有3.33 hm2的育种研究中心和333.33 hm2的种子繁育生产基地,一线科研技术人员达到30余人,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甘蓝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庞大贸易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

新《种子法》的实施,进一步鼓励了品种研发创新,强化了企业责任。同时,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种子企业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成也一个品种,败也一个品种。对于大企业来说,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争取做成‘百年老店’。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更应该在做精做强上下工夫”,马淑萍认为。

来自天津的朝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抗TY病毒粉红果番茄和设施高产辣椒等一系列特色精品蔬菜新品种,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尽管该公司只有25名员工,但从事科研育种和推广工作的一线人员却达到20人,已经成长为一家年产值超过2 500万、小而精的蔬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朝研种苗在201万元注册资本的基础上,每年的科研投入能够达到近100万元,并在天津、辽宁和海南等地拥有示范基地100 hm2,同时还在全国建立起1 000多家销售网点,年销售良种16 500 kg。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在番茄、辣椒和黄瓜育种方面累计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研系列蔬菜品种70多个,有多个优良品种还被天津市科委列为星火项目做重点推广。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中小型种企发展提供了范本。

“种企的竞争是激烈的,作为中小企业,我们就更要强化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朝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怀文向记者表示。

市场说好才是真的好

对于种企来说,不断推出新品种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能够推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和老百姓喜欢的优质品种。

“我们企业在山东寿光累计展示了200多个番茄品种和50多个甜椒品种,全国各地的客户都会来挑选,品种好不好,只能靠表现,吹牛是没用的”,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对记者说。

能在“寿光立足”,博收的经验是让市场不断检验品种,并根据市场的反馈来改善特性。据了解,博收种业创新性地让销售人员参与到育种环节中来,让销售人员通过总结销售经验,向育种家传达最新的市场动态,辅助科研人员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优秀的品种要具有市场前瞻性,例如说我们前几年主推的番茄品种‘辉腾’,在山东省之外的表现就不是很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年推出了新品种‘旗舰’,不仅果品更好,还能抗死颗和TY病毒”,张晓升介绍。

据了解,博收种业的育种方向是把符合我国消费者口感与营养价值和抗病性结合起来,通过遗传育种和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生产出过硬的品种,使公司新品种的丰产性和商品性逐渐提升。“品种的综合抗性提高,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都可以减少,消费者喜欢买,农民也喜欢种,市场的良好表现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张晓升说。

猜你喜欢

甘蓝种业新品种
登海种业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变色的紫甘蓝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厨房色彩游戏
紫甘蓝
种业名企展示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