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区背景下发展舟山渔农村电商的思考
2017-01-10黄磊王璘
黄 磊 王 璘
(1.舟山市委办公室,浙江 舟山 316021;2. 舟山新城管委会,浙江 舟山 316021)
自贸港区背景下发展舟山渔农村电商的思考
黄 磊1王 璘2
(1.舟山市委办公室,浙江 舟山 316021;2. 舟山新城管委会,浙江 舟山 316021)
近年来,电子商务这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个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渔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在网络上实施渔农村产品和特色商品的交易,以低成本、高效率、无地域界限等优势,给渔农产品流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提高渔农村竞争力、加快渔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渔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围绕我市渔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开展调研,全面阐述了自贸港区背景下发展渔农村电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市渔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借鉴浙江省其他农产品电子商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渔农村;自贸港区
一、舟山自贸港区背景下发展渔农村电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鼓励大力发展渔农村电商。2015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列为重点工作,特别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又再一次明确要“用好存量资源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省里也相继印发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舟山电子商务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急需大力发展渔农村电商。今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央要求经过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探索,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标志着舟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跃上了新的发展起点,意味着舟山走向世界的窗口已经打开,必然带来更加开放的环境,必然要求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销售方式等方面与国际通则相接轨,那么电商如何适应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同样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大量信息、资源、金融等要素不断集聚,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环境加快形成,必然带来巨大商机,电商如何适应并有效参与国际贸易新体系?随着商业储备、贸易中转、油品交易、保税燃料油供应、金融配套等领域试点实行,区域内交易频繁、市场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海事服务、商贸需求,电商如何适应服务业的迅猛发展?随着舟山口岸过境食品农产品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探索,跨境在线零售发展必然成为自贸港区的最大政策举措,电商如何适应线上线下贸易服务,用足用好这个政策红利?这就需要抢占商机,前瞻思考,提前谋划,加快应对。特别是要以自由贸易港区的定位、开放、规则、品牌要求、服务需求来高起点审视、谋划、提升我市渔农村电商发展,以此提升全民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要求大力发展渔农村电商。发展渔农村电商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找到了新的突破路径,一方面,把渔农村优质的产品、丰富的资源搬上网,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电商资源、电商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到渔农村来、在渔农村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好物流配送问题,让海岛渔农民也能享受与城市一样的消费选择和生活品质。借助互联网,不仅让老百姓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赚钱,也让渔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四)深化渔农业供给侧改革,倒逼大力发展渔农村电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渔农村电商,直接让商家建立产销对接合作关系,突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营销、人力和物流成本,拓宽了买卖双方供给需求,既打通渔农产品从渔农村到城市的“上行通道”,又打通消费品从城市到海岛的“下行通道”,正好契合了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要求,对于加速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
二、舟山市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工程”。舟山市积极抓住这一机遇,狠抓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亮点突出,特色明显,成效显著,成为新时期发展渔农村经济的推进器,增加渔农民收入的放大器,经营美丽乡村的服务器。2016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1亿元,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渔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到50%以上,卖出去的渔农产品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渔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较好。海洋渔业资源方面,舟山海域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年产量12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是闻名全国的传统“四大渔产”,“三疣梭子蟹”、“舟山带鱼”和“嵊泗贻贝”等产于北纬30°的海鲜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推广价值。农业产业方面,全市认定无公害基地面积1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87只,绿色(有机)食品27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0%。海岛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出晚稻杨梅、普陀佛茶、浙东白鹅、皋泄香柚、金塘李子、观音饼、岱西葡萄、沙洋花生等优质农产品。美丽乡村方面,全市有34个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海岛生态景观带13条,美丽海岛精品(特色)社区(村)89个。2015年,全市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907万人次,营业收入19亿元。把这些资源和渔农村电商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走乡村旅游、渔家民宿转型提升是一条现实之路。
2.渔农产品电商主体快速成长。目前,全市涉渔农电商平台超过9个、网店超过6000多户,涌现了大舟山、舟山米道、中集通、舟山聚宝盆、天禄大地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大舟山”“环球渔场”在新三板上市。“特色中国·舟山群岛馆”正式上线运行,特色鱿鱼体验馆正加快建设,与京东、网易、顺丰签署电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渔农产品在5大平台(淘宝、网易考拉、京东、顺丰速运、苏宁易购)全部上线运营。据估算,渔农村网上创业群体约8000人。
3.渔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市本级及嵊泗县等2个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商发展提供网站建设、仓储管理、代运营和电商培训等服务,普陀区成为省电子商务示范区试点,建成了国际水产城、科创园、陆港、定海盐仓、岱山、综保区等6个电商产业园区,完成了鲁家峙、长峙、东荷嘉园、五龙田岙、嵊山民主等5个电商村建设,共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570个。
4.渔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新破题。积极开展双向配送试点,为网商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发挥供销、邮政等城乡网点优势,逐步形成“渔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电商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快递下乡”,延伸小岛、农村地区快递网络,实现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90%以上,充分利用村邮站,快递网点解决渔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
5.渔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去年4月,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团市委、市供销社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的通知》(舟人社发〔2016〕51号),助力农村电商劳动者创业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共开展农村妇女、团员青年、大学生村官、渔农村合作社、渔农家乐经营户、水产加工企业等系列电商培训30余期,参训人数达到2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全社会宣传氛围良好,舟山日报、舟山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渔农村电子商务做法和典型案例。
(二)存在问题
从发展短板看,推动我市渔农村电商发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不适应”是最大问题。
1.思想观念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商发展。有些干部群众认为电商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交易搬到了网上,没有认识到电商平台不仅是交易平台,也是信息发布和品牌推广平台。同时,由于受传统交易习惯影响,相当多的渔农村经营户、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仍然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仍然喜欢通过传统中介和方法手段发生贸易往来,观念、方法、途径都还没有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
2.电商企业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渔农村网店创业者仅靠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当起了网商,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我市渔农村6000家网店,2015年度交易额8亿元,平均每个网店仅为13万元,其中低于10万元的网店占到78%,缺乏龙头电商企业的带动辐射,亟需培育、扶持、引进骨干企业。
3.配套服务不适应持续扩大的电商需求。受海岛气候条件、基础设施共享差等问题,多数物流企业在渔农村难以形成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加之生鲜渔农产品冷链保鲜、仓储运输要求高,大大限制了网上销售。同时,文化创意、营销策划、产品开发、融资服务、网络通信等配套服务还没有及时跟上,电商发展环境亟需进一步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亟需进一步加强。
4.经营模式不适应逐步规范的电商规则。有些网商仍然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缺少自主品牌。同时,因为渔农产品非标准化特点,品质管控难度大,生鲜商品品牌化程度普遍偏低,亟需通过建立品质标准、打造特色品牌。
5.知识结构不适应瞬息万变的运营环境。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对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网店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一些通过低门槛模仿开店发展起来的网商,尤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亟需培养培训一批电商人才。
三、加快发展渔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议
渔农村创新突破、转型发展,关键就是能否在渔农村电商这场产业革命中实现攻坚突破。要利用渔农村最广阔的空间、最广泛的产品,集中精力狠抓电商产业、电商主体、配套服务、电商人才,激发市场活力,打响舟山渔农村电商品牌。
(一)构建渔农村电商全产业链
1.培育特色电商品牌。认真梳理特色产品及产量,特别是三疣梭子蟹、舟山带鱼、嵊泗贻贝等“三品一标”优质渔农产品,实施“一岛一品”、“一村一品”等网络营销,提高海岛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水产品、农副产品等特色网络零售,统一规范技术标准,统一设置产品标识,打造生鲜冷链物流专利品牌。充分发挥电商服务站点的作用,将渔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指导生产,积极推进海鲜美食、海岛民宿、海洋运动、邮轮游艇、礼佛禅修、康体养生等海洋旅游产品网络营销。2017年确保A级景区、星级酒店、海岛民宿(渔农家乐)和星级旅行社网络营销达到80%,市级以上渔农家乐集中村、休闲示范点电子商务全覆盖。
2.强化电商产品销售。依托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特色渔农产品电商推广活动,探索“东海开渔节”、“金秋购物节”等促销机制,培育一批季节性、固定式的全市性渔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特别是要引导电商企业抓住“双11”“双12”节,开展“网上渔农村产品直销”和“时令渔农产品预订”,确保完成全年网络销售任务20亿元。同时,善于通过微营销的方式低成本推广,景点、酒店、渔农家乐(民宿)要借助携程、艺龙、阿里、途牛等知名电商平台和“游乐多”、“微旅联盟”等自建公共网销平台开展网上预订、支付服务,注重线上线下互动,多渠道推送旅游电商产品。
3.深化产业链服务。把握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区域化、移动化趋势,有效嫁接正在开发建设的城市数据大脑,打通线上线下的网络通道,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精准研判产品的市场需求,提供高效的供销信息、质量管控、物流配送和客服、售后跟踪等服务,形成深度的产业链合作。比如,针对我市的生鲜渔产品,通过购买信息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大对预冷降温处理、分拣装箱、产品包装设计、冷链运输等环节的供应链配套服务,让买家提升购买信任、体验电商快乐。
(二)培育壮大渔农村电商主体
培育壮大一批愿做、能做的渔农村电商企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渔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
1.依托现有资源,建设渔农村电商服务网络。适应渔农村产业组织变化趋势,充分利用“万村千乡”、信息进村入户、交通、邮政、供销合作社和商贸企业等现有渠道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比如,当前全市正在推进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渔农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同步搭建电商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农家店及渔船参与“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加快渔船、渔农家实体店与虚拟店融合发展,成为网购提货终端和网销服务点,年底前50%以上的渔船实现B2B网上商品批发和配送服务;加快渔农村商业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完善购物、缴费、电子结算和配送等服务功能。
2.依托现有骨干力量,搭建一批渔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按照要素整合、产业集聚、功能提升、因地制宜的要求,发挥国际水产城、科创园等电商产业园最大效益,打造一批综合型、区域化的电商产业集聚区;依托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名优产品,探索开展水产品与农产品的“山海协作”项目,推广发展“卖舟山”海鲜O2O模式,加快谋划布局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定海区要争取尽快试点;大力探索跨境电商平台,尝试借助阿里巴巴舟山运营服务中心、“舟码头”等,加快推动特色渔农产品线上营销交易,探索推进“金塘塑机螺杆基地+中澳产业园区+甬舟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取金塘螺杆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3.支持创业创新,打造一批渔农村电商企业。依托电商市场主体“千百十”培育工程,吸引本地企业,主攻涉渔涉农企业,重点盯牢渔农业龙头企业、渔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生产基地,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营销模式新、带动能力强、发展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的电商企业。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支持我市电商服务企业在市外设立服务机构,完善仓储物流、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外知名电商企业实现战略合作。
(三)健全渔农村电商配套服务
1.健全渔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渔农村和偏远海岛宽带互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确保全市社区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4G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强交通、农业、供销、邮政各单位及电商、快递企业等相关渔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海洋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2.完善渔农村电商物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在渔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逐步完善县、乡、社区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方便渔农村和渔农业主体开展网上贸易。优化电商物流布局,启动建设市级电商物流配送仓储中心,县(区)和功能区要同步配套建设电商物流配送交换站。各县(区)、市邮政管理局要按照网上代购、电商快件代投、农产品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改造完善村邮站,搭建城乡仓储物流平台,实现物流快递乡镇通达并提高效率。
3.完善渔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服务机构研发适合渔农村特点、满足渔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供应链贷款等金融产品。依托金融机构现有产品,设计电商创业金融服务项目,支持渔农村群众电商创业。
(四)强化电商人才支撑
1.加快培养培训本地渔农村电商人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技师学院等市属院校要结合我市渔农村电商发展实际,加快电商等相关专业建设发展,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办学,不断创新电商人才培养方式。利用好现有的5家培训机构和12个实践基地,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有效传授网店创业技巧、网销规则和营销技能。商务局、渔农委、共青团、人力社保、教育局等单位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组织实施渔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千人计划”,每年培训渔农村电商从业人才1000人,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培训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让每一个有条件的合作社拥有1名以上电商经营者,确保每个社区村都有1—3名电商人才。
2.注重引进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把电商人才纳入我市紧缺急需人才目录,依托“151人才工程”、“新世纪111人才工程”和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等人才项目,加快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电商人才。组织引进电商职业经理人,探索推行重点企业首席电子商务官制度,增派各类电商技术人员深入到渔农村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各类高校电商相关专业毕业生到渔农村去创业。
3.充分挖掘渔农村电商潜在人才。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合伙人”计划,可以采取导师联系制等方式,组建“创业导师”指导团,邀请阿里巴巴、网易等企业的电商专家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开展精准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以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渔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部分个体经营户为重点,培育一批渔农电商创业带头人。不定期举办各类创业比赛、电商沙龙、电商论坛及线下传播活动,促进电商从业者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在市级层面专门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把渔农村电商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明确并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加快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规划,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具体举措。要把政策落地兑现等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落实,统筹整合现有财政资金,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渔农村电商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示范创建、人才培训和融资担保等工作,重点扶助销售额大、研发创意新、利用舟山资源多、带动就业创业广的企业。
2.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全市渔农村电商发展的谋划研究,着力抓好重大电商项目和电商产业园的引进培育,并通过督促、检查、指导等形式,按照项目化要求,务实推动工作开展。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谋划,加大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渔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环境。县(区)要进一步挑起责任,抓好区域内电商企业的扶持,依托各自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主动融入电商,把运用电商纳入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注重着眼市场,精准发力,打造品牌。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Zhoush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ree Trade Port Zone
HUANG Lei1WANG Lin2
(1. Office of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Zhoushan 316021, China;2. Zhoushan Xincheng Management Committee, Zhoushan 316021, China)
In recent years, e-commerce, which relies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and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ishing and farmingvillages but also to accelerat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ishermen and farmers’ income by using the advanced and convenient technology of e-commerce to build a fishing andfarminginformation application platformon the internet to implement the trading of local products and featured goods,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no geographical boundary, which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and vitality into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products.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in Zhoushan City, expounding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rural e-commerce in the fishing and farming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ee trade port zone. Besides,it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ity’s rural e-commerce. 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gained by other farming produce by means of e-commerce in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e-commerce; fishing and farming villages; free trade port zone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318(2017)04-0067-05
2017-05-17
黄磊(1983-),男,河南桐柏人,经济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