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急性脑损伤脑电图周期性放电的临床意义
2017-01-10杨中华
杨中华
随着神经或非神经ICU持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意义不明确的EEG表现被越来越多地检测到。在这些不明意义EEG表现中,周期性放电(periodic discharges,PDs)最常见。在内科和外科ICU昏迷患者中,即使把神经系统异常者排除在外,PDs检出率仍高达17%~29%。在神经科ICU中持续EEG应用更加广泛,PDs的检出率为17%~40%。
有研究对昏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有创多模监测(multimodality monitoring,MMM),发现脑电图痫性发作(electrographic seizures)与下面的因素有关:脑组织氧分压(PbtO2)下降,代谢危象(metabolic crisis),颅内压升高以及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延迟增加。痫性发作(seizures)期间病理生理变化与实验性痫性发作模型一致。对于人类急性脑损伤患者,脑电图痫性发作可以恶化临床预后。综上所述,这些证据为治疗脑电图痫性发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脑电图痫性发作不同,PDs的生理学变化并不清楚。PDs与脑组织恶化比如组织缺氧性代谢危象是否有关尚不清楚。在急性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中,PDs被认为是急性脑损伤的一种偶发现象,或一种有害的因素。也有人认为PDs是发作间期连续流(ictal interictal continuum,IIC)的一部分。因为PDs的临床意义不确定或认为PDs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不同中心对PDs的推荐意见是不同的,一些中心给予抗癫痫药物,另一些中心宁愿观察和等待。
2017年3月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Jens Witsch等在JAMA Neurology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假设这种特殊的IIC模式类似于脑电图痫性发作,可以引起脑组织缺氧,因此会引起额外脑损伤。他们还假设这种影响脑组织氧合的效应主要依赖于放电的频率(与低频放电相比,急性脑损伤后高频率放电引起更加严重的代谢应激,并且未被充分代偿)。在二级分析时,研究者探讨了放电的空间特征(spatial characteristics)(假设全面放电比单侧放电危害更大)。为了验证这些假说,Jens Witsch等对已经采用了MMM监测的高分级SAH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前瞻性收集了这些患者的皮层内(深部)EEG(dEEG)和表面(头皮)EEG(sEEG)。
该研究前瞻性纳入了2006-2014年90例昏迷高分级自发性SAH患者,并进行了持续sEEG和MMM监测,包括有创dEEG、PbtO2和CBF,对这些前瞻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特征为男性26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32例(36%)在sEEG和dEEG上同时记录到PDs,21例(23%)仅在dEEG上记录到PDs。PDs频率范围0.5~2.5 Hz。平均PbtO2:无PDs者23 mmHg,2.0 Hz者16 mmHg,2.5 Hz者14 mmHg(0vs2.5 Hz,差异具有显著性,自展法)。变更分析(change-point analysis)确认了高频PD发作(≥2.0 Hz)与PbtO2降低(发作后5~10 min平均标化PbtO2下降25%)之间的关系。
随着发作频率的升高局部CBF逐步增加:0 Hz为21 ml/(100 g·min),1.0 Hz为25.9 m l/(100 g·min),1.5 Hz为27.5 ml/(100 g·min),2.0 Hz为34.7 ml/(100 g·min)。全脑灌注压(global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0 Hz为91 mmHg,0.5 Hz为100.5 mmHg,1.0 Hz为95.5 mmHg,2.0 Hz为97 mmHg,2.5 Hz为95 mmHg,3.0 Hz为67.8 mmHg。
最终作者认为,该研究数据提示应该考虑重新定义痫性发作和PDs之间的连续流(continuum),脑电图频率的变化能够反映急性脑损伤后额外损害。与痫性发作类似,PDs患者CBF升高以满足代谢需求的增加,但是在无额外增加CBF的情况下机体无法满足高频(>2 Hz)PDs对能量需求的代偿导致脑组织缺氧,或高频PDs反映了脑代偿机制功能不全。
文献出处:Witsch J,Frey HP,Schmidt JM,et al.Electroencephalographic periodic discharges and frequencydependent brain tissue hypoxia in acute brain injury[J]. JAMA Neurol,2017,74:3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