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17-01-10田广俊池晓玲梁宏才黎英贤曹敏玲赵朋涛陈惠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营卫中焦运化

田广俊 池晓玲梁宏才 黎英贤 曹敏玲 赵朋涛 陈惠军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广东 广州,510120)

桂枝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田广俊 池晓玲△梁宏才 黎英贤 曹敏玲 赵朋涛 陈惠军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广东 广州,510120)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其性味属辛、甘、温。主归肺、心、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温阳化气,其作用不局限于此,《本草求真》中曰桂枝有和营、通阳、利水、行瘀及补中等功效[1]。同时桂枝有平降逆气之用,如《伤寒论》中治疗奔豚气则用桂枝加桂汤则可佐证,《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云:“桂枝味辛微甘……能升大气,降逆气,散邪气……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2]

笔者在中医肝病临床实践中,应用桂枝和营、通阳利水、降逆下气、祛瘀退黄、补中温通,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主要运用列举如下。

1.营卫不和型黄疸

桂枝为主药的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其主要作用为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而该方“调和营卫”是其应用核心,其在肝病治疗中运用广泛。所谓营卫者,《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心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卫来源于水谷精微,经中焦之运化而来。营卫不和者,卫外不固,营气受邪,受邪后营气运行在脉中运行不畅;营来自于中焦,中焦不运,湿邪内生,而肝病常见黄疸,则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湿邪,特别为内湿,多来自于脾胃运化失调,津液运行不畅,聚而为湿,可导致黄疸。故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此即为营卫不和型黄疸之主方,以桂枝汤为主方,主调和营卫,营卫一和,则湿气随汗而解,黄疸自消。

病案举例:梁某某,女,36岁,因“身目黄染9天”前来就诊,见黄疸,乏力,咽痛,腹胀,发热,体温波动38.6~39.5摄氏度,恶风,查体见全身多发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II度肿大,重度黄疸。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医诊断为“黄疸(湿重于热),发热(营卫不和)”,西药以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中医考虑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祛湿活血退黄,拟方桂枝汤加减,方药如下:

桂枝10g,白芍、大枣、生姜、猪苓、白术、泽泻、夏枯草各15g,牡蛎20g,先煎,赤芍薏苡仁各30,茵陈45g。服药3剂,咽痛减,热退,恶风缓解,后在前方加杏仁、桑白皮加以宣肺化湿、病愈。

2.寒湿型臌胀

臌胀的发生发展,涉及肝、脾、肾三脏,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结及正气亏虚[3],肝脾长期损伤日久,气郁与痰血凝聚,而致脾肾亏虚,脾虚则运化失职,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水湿停聚;肾虚则膀胱气化无权,水不得泄而内停,反复持续终致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形成鼓胀[4],此时运用桂枝通阳作用,治疗肝硬化腹水,尤其疾病初起阶段,应用得当,可取得桴鼓之效。

病案举例:夏某,男,60岁,因“反复腹胀伴脚肿3月”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两年,3月前出现腹胀伴下肢肿,进行性加重,症见:神清,精神疲倦,乏力,腹胀如鼓,无腹痛,身目黄染,小便量少,色黄,纳眠差,大便调。舌淡暗,边见齿痕,苔薄白稍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为鼓胀,肝郁脾虚,湿瘀互结而致,治以疏肝健脾,祛湿活血利水,拟方:炙甘草5g,桂枝、生姜、防己、丹皮各10g,茯苓、大枣、党参、苍术、大腹皮、牛膝、泽兰、楮实子、桃仁各15g,白术30g。服药3剂后患者腹胀明显改善,脚肿消退,腹部膨隆较前改善,腹围明显减少,体重减轻,后患者腹水肢肿消退,诸症减轻。

3.肝气犯胃之胃脘痛

《吕氏春秋》云:“桂树之下无杂木。”《异物志》曰:“桂之灌生,必粹其类。”[4]众多古书亦有类似描述,可见桂树对其他树木有杀伤力。在中医临床上,延伸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纲目》说:“杀肝而益脾,实为妙也,传云木得桂而枯也。引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桂枝治胁痛胁风相符,人所不知也。”[5]中医泰斗朱良春老先生深喑其道,用桂枝平降冲脉甚频[6]。冲气属肝,可推出桂枝亦有通过降肝气、平肝,使肝胃之气机枢纽得调,则胃气自降。故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桂之形如鹿角,直上无曲,故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2]

中焦乃全身气机运化之枢纽,而肝胆脾胃主中焦气机升降沉浮,久患肝病者,肝气不畅或太过,均会导致中焦气机紊乱,脾不升清,胃失和降,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胁痛、腹泻、纳呆、失眠多梦、喛气呃逆频作等症状,运用桂枝之津气平肝之一特性,临床上往往取得出乎意料的疗效。

病案举例:患者某女性,因反复胃脘胀闷不适10余年来诊,进食后加重,伴有肋痛及脘腹痛。上腹部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曲张,胃镜提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RC(+),下腔静脉造影提示下腔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并行下腔静脉狭窄处球囊扩张术。患者伴见纳差,嗳气,无泛酸,呃逆频作,舌淡暗,边见齿痕,脉弦细。西医诊断为“下腔静脉狭窄”,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肝胃不和)”,治以“调肝和胃”,拟方如下:柴胡、当归、桂枝各5g,白芍、赤芍、子、旱莲草、丹参、太子参各15g,枳壳、木香各10g,甘草6g。服药14剂,症状缓解,后再巩固治疗1月,诸症消退。随访半年,未诉特殊不适。

4.脾虚腹泻

肝硬化后期,免疫功能低下,加之门脉高压,易诱发肠道菌群异位,导致腹泻甚至腹膜炎等并发症。中医认为,积聚或鼓胀患者之腹泻,病性虚实夹杂。肝郁脾虚是重要病机,正虚邪恋是关键,“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小建中汤是补虚止痛的代表方剂,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则可起到补中之效,可治疗纳呆、腹痛等,临床疗效甚佳。其中桂枝配伍饴糖、炙甘草、大枣等可辛甘化阳,阳气一充,中焦得运,则土可反治于木,木气可得疏,即仲景之“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

病案举例:邓某某,男,47岁,因“反复右胁隐痛5年余,腹胀两年余,加重伴腹泻1周”入院。患者为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大量饮酒,每每饮酒后症状加重,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乏力,身目黄染,腹胀腹痛,发热无恶寒,T37.5℃,下肢浮肿,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纳眠差,小便黄,大便次数增多,10余次/天,淡黄色稀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无粘液脓血便。舌暗淡,边尖齿痕,苔薄白稍腻,脉濡。患者长期嗜酒,加之不慎感染浊毒之邪,浊毒、酒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中焦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反而阻滞中焦气机,气不行则血停为瘀,瘀久化热,湿瘀热结于肝胆、困阻中焦,水道不通,发为“鼓胀”,症见腹胀,脾虚清阳不升,加之水湿瘀滞,发为腹泻腹痛。本虚标实之证,但结合腹泻特点,脾虚为本,正气不足,当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法则,拟处方:柴胡5g,桂枝、升麻、黄芩、黄连各10g,大枣、生姜、党参各15g,白芍20g,麦芽糖、黄芪、白术、葛根各30g。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湿浊困阻,其根本在脾虚不运,土为四维之轴,以大剂参、芪、术、草补脾以健运中土,配合二陈以化湿,冀望中轴健运,水湿自去,腹泻一证,需辨是虚或实,或虚实夹杂,本例腹泻乃淡黄色稀水样便,其诱因乃酒毒之邪,但其根本当属清阳不升,取补中益气汤意,柴胡升麻葛根合用,升脾胃之清气,脾以升为和,胃以降为顺,健脾以升清,佐以黄芩黄连清湿热肃降以和胃。服药7剂,腹痛消退,黄疸进行性下降,且腹泻减少至日5行,每日第一次大便可见成形软便,守方3剂,后患者复查胆红素降至最高值一半,且腹胀进一步缓解,腹部松软平坦,口干口苦、下肢浮肿等症状亦随后消退。

5.讨论

桂枝在中医中药学里面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局限于“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等,事实上,桂枝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肝病中,调和营卫、通阳利水、降逆下气、祛瘀退黄、补中温通、平降肝气等作用突出,辩证治疗黄疸,只要切中病机,抓住营卫不和这一关键,果断使用桂枝汤,可获神效。而针对鼓胀初起,肝郁脾虚是本,但离不开“湿”“瘀”这两个病理产物,内湿由脾虚无力运化所致,津液属阴,需阳气以化,转输于肺,肺输布于全身,《灵枢·营卫生会》曰:“上焦如雾。”故津液运布于全身,需靠脾阳之推动。桂枝主通阳,代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汤中白术、炙甘草主健脾。桂枝主通阳,其作用有三:阳气一方面可推动血液运行,以达到行瘀血的作用;另一方面,桂枝助膀胱气化,通调水道;第三,阳气通达,茯苓之利水方可发挥,水湿得利,臌胀自消。

肝胆脾胃同处中焦,共同调整中焦之气机升降出入,乃全身气机运化之枢纽,如何正确处理肝胆脾胃关系是肝病治疗的重点难点,久患肝病者,长期因诸多症状烦扰,肝气不畅或太过,耗伤肝体,最终均会导致气机紊乱,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胆腑不宁,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胁痛、腹泻、纳呆、失眠梦多、嗳气呃逆频作等症状,治疗应用旋覆代赭汤或丹栀逍遥散等。每每用药时缓解,但药停症状反复,此时治疗重视肝“体阴而用阳”特点,调肝重在养血柔肝补其本,加桂枝降肝气,平肝逆,佐以和胃,可获奇功。

综上所述,桂枝运用广泛、灵活,以上列举了桂枝在中医肝病临床中的四大作用,桂枝配合其他药物组成多个方剂可治疗黄疸、水肿、肝着、肝癌等多种疾病,极大丰富了临床治疗需要。吾辈应用心体会桂枝之灵活用法,以达得心应手之感。

[1]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6.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32.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8.

[4] 朱震亨.丹溪心法[M].中国书店,1986:103.

[5]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95.

[6] 汤小虎.百病之主—桂枝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

10.3969/j.issn.1005-0264.2017.02.017

2016-12-06 编辑:黄育华)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No:2014KT1454);△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营卫中焦运化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