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阵地防守分析

2017-01-10朱柏霖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中国男篮中国队阵地

朱柏霖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沈阳 110102)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阵地防守分析

朱柏霖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沈阳 110102)

通过统计中国男篮及其对手在里约奥运会上阵地防守相关数据,分别从防守效果、防守强度、防守进攻基础配合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出中国队阵地防守的问题所在,结果分析得出中国队防守积极性不高,无法发挥出身高优势,防守步伐不灵活,防守默契欠缺,且客观地为中国队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接下来的训练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防守 阵地 投篮 配合

虽说随着现代篮球高速发展,向着高强度、高速度、身体高的方向发展,但由于运动员的体能限制,在现代篮球的快攻、衔接及阵地进攻中,阵地进攻阶段依然占据着大部分的比例,因此,阵地防守就成为最主要遏制对手得分的防守阶段,也是各种防守技战术配合的主要战场。通过对中国男篮和对手在第31届奥运会的阵地防守指标的统计分析的研究,全面深入地反映中国男篮在阵地防守上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改善中国男篮阵地防守提供合理的依据。

表1 中国队与对手防守阵地效果统计表

表2 中国与对手阵地防守强度情况统计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第31届奥运会中国对手5场比赛的阵地防守阶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篮球书籍等查阅了关于阵地防守相关文献,以及查找FIBA官网找到中国男篮在里约奥运会的5场比赛的相关数据统计,为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中国男篮的5场比赛视频,并记录每次阵地防守阶段的指标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SPSS 17.0对比中国男篮与对手阵地防守的相关指标,为该文提供数据支持。

表3 中国队与对手防守阵地进攻基础配合的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队与对手阵地防守效果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发现对手除了防守阵地中的场均命中加罚与中国队相差0.80次外,场均的对手得分、造犯罚、造犯不罚3个指标均高于中国队,其中中国对于对手场均直接得分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了中国队缺少积极防守的动力,造成相关防守阵地的指标低于对手。

2.2 中国与对手阵地防守强度分析

从表2中统计出中国场均防守出球次数是13.75次,而对手则是10.60次,表明中国队在延误对手的进攻更有防守效果。盖帽、仓促投篮及强干扰投篮时最能够反映防守强度质量的指标,其中中国队场均盖帽为2.25次,对手则为1.80次,因阵地防守移动的距离不大,中国队可充分运用身高优势;仓促投篮方面,中国队场均为3.75次,对手为3.40次,相差不大;而中国队场均强干扰投篮次数相差0.05,但中国场均成功数为18.50次,对手有21.00次,强干扰投篮成功数高低能够间接地影响一支队伍防守投篮的质量,显然中国防守投篮质量不及对手的好。至于弱干扰投篮、无干扰投篮及犯规的次数高低,则能反映队伍的防守技术、战术或阵型存在问题,不然不可能导致这3种情况的发生,从表2中统计中国场均弱干扰投篮次数为5.50次,对手场均为3.00次,无干扰投篮中,中国队场均为3.75次,对手为2.20次,中国队场均犯规为15.50次,对手是15.20次,中国3个指标的均值均高于对手,结合视频分析可知:一是中国队员移动脚步不灵活,一旦对手突破吸引了防守,把球传给同伴投篮时,很难立刻上前干扰对方;二是中国队员防守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对方战术的布置下,往往会出现防守漏洞,给予对手轻松投篮的机会。

2.3 中国队与对手防守阵地进攻基础配合的对比分析

队伍的整体布置的进攻战术都是有一种或者几种基础进攻配合战术组合而成,其中基础进攻配合战术包括掩护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和传切配合。防守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对手的投篮命中率,而其间接目的则是打乱或者延误对手进攻战术配合的节奏,让对手不能轻易地按照战术行动[1]。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防策应配合次数少,所以,不给予考虑,在场均防守剩下的进攻基础配合战术中,中国队是场均防掩护配合最多,有15.00次,防突分配合次之,为13.60次,防传切最少,为4.40次,对手是防突分配合最多,为11.20次,防掩护配合次之,有6.40次,防传切最少,只有0.4次,防掩护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防传切次数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防守进攻对手配合的次数符合各队所运用的防守类型,中国队采用缩小式人盯人的防守,以保护内线;所以,对手较多在外线进行掩护投篮,这也是中国大比分落后对手的原因之一;而由于移动速度快,防守配合默契,内线的强大,对手多用扩大式人盯人的防守,所以,中国多进行突破分球[2]。从防守成功次数上看,中国队场均防掩护次数为7.00次,对手为3.80次;场均防突分次数是7.40次,对手是5.00次;场均防传切次数是1.40次,对手为0次,按照成功数与次数之间的比例比较,可以得出,整体上中国队防守进攻基础配合的严密性,有效性均比对手的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数据统计及视频的观看,可以看出中国的阵地防守积极性欠缺,防守意识不强,移动脚步慢,防守投篮质量不高。

(2)在阵地防守上,中国队无法很好地发挥身高优势防守投篮,但对手的技术、战术巧妙运用及超强体能很轻易地打破了中国队的防守战术,创造出投篮机会。

(3)双方都根据对手的阵地防守阵型采取了相应的进攻基础配合,但对手的成功率却比中国队的高,因此,表明中国队员之间的防守默契配合不足。

3.2 建议

(1)中国男篮要注重男篮的阵地防守意识的发展,加强技术基础的训练,提高脚步移动速度,强化体能,增强个人防守的攻击性。

(2)更新防守的理念,加强队员之间的防守默契配合,研究先进的防守战术,使防守战术体系更加具有压迫性,整体协同性和灵活多变性。[3]

[1]魏斌.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2]廖生波.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周武.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75-7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236

G841

A

2095-2813(2016)12(b)-0236-03

猜你喜欢

中国男篮中国队阵地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