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渡河上的红色记忆

2017-01-09白英

华人时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渡河泸定桥红军

白英

说起大渡河,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诗中写下的“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千古名句。八十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的壮举,让这片默默无闻的土地驰名中外。如今,我踏着红军的足迹来到大渡河,亲身感受这万丈深渊的惊涛骇浪,体会泸定桥上的心惊胆寒,重温峥嵘岁月里的澎湃激情。

安顺场:翼王悲剧地 红军胜利场

安顺场古镇山环水绕,雄奇峻美,宛如世外桃园。然而这座被翠绿的群山和湍急的流水包围的小镇,在72年间见证了两场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

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安顺场(当时名叫“紫打地”),准备北渡大渡河。由于受清军围堵,又遇洪水暴涨,石达开全军覆没,太平军将士血染大渡河,留下了千古遗恨。

“五月安顺不渡河”当地自古有这样的老话。1935年,同样是在5月,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抵达安顺场,依仗天险严密布防的反动军阀疯狂叫嚣“让朱(德)、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两段历史以惊人相似的方式开始了。

可是,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红军17名勇士,用仅有的一只小木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水深浪急的大渡河,打通了前进通道,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

几乎是同样的行军线路,在同一个渡口,历史却在这里上演了截然相反的一幕。也因此,安顺场被后人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磨西镇:茶马古道远 红军征程艰

从安顺场沿大渡河往泸定方向行进,可到达位于蜀山之王贡嘎山东麓的磨西镇,也许是因为它坐落在山势险要的地方,镇上的大多数建筑都还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样貌。茶马古道留下的青石板路也依然存在,仿佛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和人类的繁衍不息。

在古街深处,一座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安然伫立,给小镇增添了别样的韵味。楼前有块白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等字样。

1935年5月,毛泽东率领队伍从安顺场出发,29日傍晚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毛主席和红军队伍只得夜宿磨西,并在当晚召开会议,决定因粮草补给不足不去康定,而是通过泸定桥继续北上。这个会议史称“磨西会议”,是泸定桥会议的预备会,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作用。

泸定桥:大渡天险恶 红军飞夺勇

泸定县城处在三面大山的谷底,县城不大,属藏汉杂居,街上商业颇为繁荣。城中尚存有部分木壁青瓦的老房子,彰显了泸定城的历史。走在泸定的大街上,红军路、成武路这样的街道名称,勾起了人们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

泸定桥基本上保留了当年的面貌,全长103.67米,桥身13根碗口粗的铁链犹如十三条巨蟒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不已。左右两边各两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这13根铁索,曾经“扛”起了一个共和国。

迈步上桥,桥面在轻微地晃动,耳边呼呼的风声和咆哮的水声交织在一起,象千军万马在混战。往下望去,大渡河浩荡奔腾、白浪滚滚,令人心惊胆颤,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5年的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此,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据了大渡河的西岸,同时背后还有敌军大部队在追赶。红军必须越过大渡河天险,才能突围。但是,唯一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桥面的木板已被敌军拆掉。对岸是敌人的隆隆炮火,眼前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怎么办?红军突击队的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红军千军万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渡过了天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站在大渡河边,远眺泸定桥,我们怎能忘记那个炮火纷飞的夜晚?而那段红色记忆,将成为永远传唱在我们心中的英雄史诗!

旅行攻略tips:

自驾路线:成都—石棉安顺场—泸定磨西会议遗址—泸定桥—成都

自助游:可在成都石羊场客运站乘车,前往石棉、泸定的客运班次较少,须提前购票。

住 宿:石棉、泸定两县住宿方便,安顺场有农家可住宿,磨西古镇有中、高档宾馆饭店,也有廉价的民居旅馆和招待所。

(责编 陈 啸)

猜你喜欢

大渡河泸定桥红军
大渡河遥想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
“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吗
从泸定县文物管理局收藏的清代瓷器推断泸定桥的建成对康巴地区的影响
十送红军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
飞夺泸定桥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电站发电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