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农业 不能与农民争利
2017-01-09
在南方混了多年、颇挣了些钱的董战东2010年回到老家齐河。“我回来,是放着安逸的日子不过,甘心起五更睡半夜搞大农业。”他说。他的野心很大,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件事儿:逐步建立起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在让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蔬菜的同时,给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董战东今年44岁,齐河县大黄乡仓上村人,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战东2010年回到齐河后,开始成方连片大面积流转农民土地。到现在,流转到他手中的土地,已经有4000多亩。“太少了,想要2000来亩地一个大方,整体流转农民的土地,实在不容易。”他说。
董战东要求每个大方的土地集中连片有2000亩左右,是因为他想在一个大方里,只种一种菜。“单一品种的蔬菜种植,便于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植保服务,推行统一的生产标准,最终才能提供统一的、质量可靠的蔬菜。”他说。
只种大路菜。“南方的和稀特的,可以种点,用作观赏可以,不能种多了。”董战东说,“自然规律的东西,不能改变。这些东西种出来成本太高,品质也不会好,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2000亩地只种一种菜,并不是同一时间育苗、定植。按计划种植,分开来上市。“某一品种的菜,每天都能从种植基地里运出来。”董战东说。董战东的计划是,建成25个这样的大方、共计5万亩的蔬菜基地。计划实现了,他就可以一年到头为市场提供25种大路菜。
董战东并不想自己去种5万亩的菜。“不要说5万亩,就是500亩,也需要很多人手。”他说,“人管人,太难。”
董战东实行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喊着,搞农业生产要实行这种模式,可我在全国各地转着看了,真正按这种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的,很少。”他说。
2000亩地作为一个大方流转过来后,董战东对其进行规划建设,建好水、电、路,然后按统一要求建起钢架结构的大棚。大棚由董战东和农民共同建,董战东投资40%,农民投资60%。
一个棚内面积为2亩的大棚,总投资要20万元。蔬菜行情好时,一年有六七万元的纯收入;行情不好,收入也有二三万元。农民种菜有了收益后,用4年时间回购董战东的投资。4年后,大棚归农民。“我们建的这种大棚,可以用12~15年。”董战东说。
农民手里没有钱建大棚,或者因为担心风险,有钱也不敢投资建大棚。这也不要紧,董战东可以为其担保贷款。“我不怕农民用了我担保的贷款不还,大棚还在地里。”董战东说。
农民到基地建大棚种菜,可以什么都不用操心。技术,有很专业的团队盯在基地里指导。种苗、肥料、农药等,直接送到大棚门口,而且这些送上门来的农资,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低。生产出来的蔬菜,以市场价优先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