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探讨
2017-01-09陆秀菊
陆秀菊
内容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常会因为学生兴趣不高,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则在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的激趣教学。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激趣教学
中职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中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中职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将教授文化知识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中职学生只有具备上述基本能力,方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发展趋势。因此,本次研究综合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利用设置有趣的悬念、设计灵活导入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一.中职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语文是中职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它在其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文化课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一种被迫或无奈学习状态,学生自然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分析各个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情况可知:多数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形成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教师在讲台上歇斯底里、挥汗如雨的讲解,学生在台下出现呼呼大睡、偷玩手机、窃窃私语等情况。此时,多数老师一直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伺候,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加之,部分中职的学生或教育者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导致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综上可知,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从根本上缺乏动力且不感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其学习态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职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与智力有关的工作,均要依赖个人的兴趣”。兴趣是某个人对某件事或事物是否喜欢的情绪表现,学习兴趣能够真实展现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科目。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重视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1.设计灵活的导入内容。导入新课是更好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发挥在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入恰当的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青春期青少年的认识能力没有冲破感性理念,在不同程度上会依赖感性认识,因此,这类群体对生动形象、有趣的奇闻异事非常感兴趣。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老师导入新课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图片或故事,促使学生开拓思想,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方法更多,例如:故事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等,旨在借助外部的因素影响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2.设置有趣的悬念。“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一个人的求知欲望通常是由疑问引发的。因此,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抛出一个新奇有趣的问题,诱发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心情。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堂课程的学习中,深入思考并开展讨论分析,使学生即可准确理解可得内涵,也能解答上课之前老师提出的疑问。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悬念得当,能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中,探索并掌握所学知识点。
3.利用情境教学激活课堂。情境教学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实际需求入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下感受各种情感因素,有利于他们准确、迅速理解教学知识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中职教师进修语文教学中,借助生动的语言、表情等元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内的情与理,这对改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再别康桥》为例,当学生对诗文有一定理解时,可引导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学习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随机播放与康桥相关的场景,并配备舒缓的旋律,向学生介绍康桥周围的美丽景观。在美好的语言和画面配合下,一座美丽的校园浮现在学生眼前,拨动学生学习的心弦,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中。
总之,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缺乏热情的原因,以激趣导为依据,提出丰富教学形式、设置有趣的悬念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乐于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赵欣艳.创设和谐环境 构建高效课堂——中职语文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之我见[J].职业,2012,(14):50-50.
[2]李少英,赵松森.让中职生乐学语文之我见[J].职业,2012,(17):71-72.
[3]黄娜.在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唱“主角”——指导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2):206.
(作者单位: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