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观点摘编三则
2017-01-09佟勇为孟强
佟勇为 孟强
王蕾谈民俗篇应注重反映民俗全貌志书记录各种民俗事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民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研究一地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一、注重资料搜集,做好民俗调查。第二轮志书要记载民俗来反映当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突出现实意义,有更大的存史价值。应该注意新民俗资料的搜集。重视搜集新的资料,体现民俗的时代特点。要注意搜集散落民间的文集、手稿、文物、宗谱、照片等。
二、重视民俗的变异性,记载阶段性和完整性的统一。民俗是靠集体创作、靠口头和行为传承、传播的。这就直接决定了民俗变革的驱动力,并由此造成了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所以,变异、再创造,是民俗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注意单项民俗事象发展的阶段性与完整性的统一,既反映个性、时效性现象,又要着力反映民俗事象的变异性,写明民俗事象的发生发展、传承变化、兴衰起伏等。即习俗的分布,古今异同,兴盛和衰微的时间和原因,形式和内容的区别等。三、注意主俗和偏俗、次俗的互补性记载。在反映主俗时,也要适当地注意偏俗、次俗的记载,恰当地摘取零碎的民俗事象,以补主俗的不足。记录偏俗、次俗一方面是补充主俗,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主俗的多面性和仪式性,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主俗的含义。四、注重细节,着重展示特色。各地方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民族信仰的不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民俗,即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应特别注意本地民俗的差异性,注意细节,略写共性的东西,详写有地方特点的内容。五、重视新风新俗的记载。1.有一个相对长久的沿袭过程;2.在一定区域被普遍接受;3.有一定的生命力,在短期内不会消亡;4.健康有益,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和社会安定。除了文字记录,还应运用影像、图片,形象地把当地民俗记载在志书中,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传统民俗事象迅速消解的时候,其价值和意义更加非同一般。
(《内蒙古地方志》2014年第2期)
张军谈生态文明要素在城市区志中的体现一、记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记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城市区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等环境资源的管理制度。其次记法律补救制度。主要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再次记公众参与制度。生态文明造福人民,也需要公众积极参与。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已日渐增多。最后记政府责任制度。主要记各城市区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记各城市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还有各城市区新建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情况。二、记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首先记区域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城市有大小,城区也有大小,甚至有的相差较大。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设模式、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远景规划等。其次记空间结构。各城市空间结构有层次,有重点,区志记述既有内容,也有特色。再次记开发强度。各城市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最后记城市化主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记述方法上要重视以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性背景记事。因果记述,点出背景,写出关联,把静态记述变成滚动性动态记述。三、记好资源节约。首先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其次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再次记企业节约。最后记农业节约。四、记好自然生态系统。首先记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次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再次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后记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五、记好环境保护。首先记环境保护主要标准。其次记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再次记强制淘汰和企业重组。最后记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六、记好循环经济。首先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记节能环保研发应用。最后记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七、记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首先记结构调整。其次记发展现代农业和工业。再次记优化产业结构。最后记经济转型。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2期)
吴德明谈编写乡镇志一、认真考订材料,彰显地域特色。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独特优势所在,是区位优势的鲜亮要素,必须浓墨重彩地写好。要对该乡镇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考量,分析这个乡镇的特色,丰富有关地域特色的材料。在篇目设计上打破常规,该升格的升格,彰显地域特色。反映地方特点的资料能够体现本地特色,全面反映本地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从而为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扬长避短,提供依据。二、写好改革开放,体现时代性。二轮修志主要是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和巨大变化。乡镇志的相应部分,都应从自己的方位、角度精选材料,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特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渲染的方法,而要用客观的真实材料说话。要浓墨重彩地记载这几十年各方面的改革进程;记载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轨迹;记载几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如何变成了城市居民和新型合作社的股民;记载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乐的变化。三、选用具体确凿材料,还原历史面目。材料记述具体确凿,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数据具有高度的严密性。“真实是志书的生命”。如何客观、全方位、多角度地记述一个乡镇的发展轨迹,在正面记述成绩的同时,大胆记载失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到秉笔直书,不文过饰非,不隐恶避嫌,只有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真面目,志书才有价值。四、严守体例,努力创新。志书编写中做到四个坚持:一是严守体例,述而不论,文约事丰。二是坚持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存真求实,体现志书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努力创新,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四是坚持志书的信达雅,努力避免总结式、年鉴化倾向。反复锤炼,润色加工,消除部门总结式痕迹,下功夫提高志书的品位。五、用足“三力”,推动基层修志驶上快车道。1.加大协调力,理顺工作关系,推动工作开展。2.加强指导力,全身投入,修志成果丰富。3.强化凝聚力,整合资源优势,确保志书质量。
(《山东史志》2014年第1期)
(佟勇为、孟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