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只是想要一个奔跑之余的怀抱
——《独生小孩》作者郭婧访谈

2017-01-09张小彩编辑姜乃强

教育家 2016年45期
关键词:北漂小孩绘本

文 | 本刊记者 张小彩 编辑 | 姜乃强

我只是想要一个奔跑之余的怀抱
——《独生小孩》作者郭婧访谈

文 | 本刊记者 张小彩 编辑 | 姜乃强

大人们跑得太快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东西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例如我们这些被遗忘在家的独生小孩,又或者那些被父母们遗落在乡下的留守儿童。我想提醒父母,在外面奔跑的时候是否可以停下脚步,是否可以为我们转身,将我们抱在你们的怀里,给我们一些温暖。

2015年,太原姑娘郭婧手绘的百页铅笔画绘本《独生小孩》(《The Only Child》),入选了美国《纽约时报》2015年度十佳儿童绘本,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5最佳儿童读物。一位业内资深出版人这样感慨:“独生小孩的题材和作品,具有独一无二性。80后中国女孩用一支画笔感动全美。”

2016年8月27日,郭婧在国内最大的图书版权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展(BIBF)上发布中文简体版《独生小孩》,引起强烈反响,成为2016年现象级中国原创绘本。近日,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位80后女孩。

《独生小孩》并不是为了表达孤独

记者: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写道:“我想,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听说有一本写独生小孩的绘本,都会把事情从手头停下来,听见自己的心脏微微一颤。”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亿万中国家庭的独有记忆。这本绘本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表现中国这一特殊群体的孤独吗?

郭婧:《独生小孩》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在家很无聊,于是她勇敢地走出家门,一个人踏上了寻找姥姥家的奇幻旅程。我记得有一次的读者签售是在德国。分享会的时候小孩子们看到书里的小女孩儿在云朵上蹦蹦跳跳和飞鹿玩耍的时候都笑翻了。我也被萌翻了。

孤独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引子和铺垫,我真正想表达的是自我救赎和自我追求的过程。

当小女孩勇敢地打开门,踏上了去姥姥家的旅程,同时也就踏上了她自我实现的旅程。人生在不断地成长、出走和探索后,又回归自我,就好像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才能找到更高级别的自我。

记者:作为独生小孩,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孤独的?

郭婧: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简单快乐的,小时候可能也意识不到什么是孤独,甚至还不知道孤独这两个字怎么写。

其实我自己真正意识到孤独,是在我家搬住楼房以后,因为父母工作特别忙,又住在了高高的五楼,跟小朋友也不太熟络,渐渐地体会到只有一个人的孤独。我记得小时候经常被他们反锁在家里面。有时候累了就在家里自己玩儿,看电视,最起码觉得还有人在家里说话。然后披着夏天的毛巾被学京剧甩袖子,有时候把自己化妆成丑八怪。长期自己一个人。

记者:《独生小孩》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郭婧:这个故事其实就缘起于我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感觉我自己就像《独生小孩》这个绘本里面描述的小女孩儿一样,也勇敢地打开了自己的门,勇敢地一个人去冒险,北漂,辞职等。我愿意像小女孩一样积极地寻找快乐而不是期待别人给予快乐。

面包和月亮不断拧巴纠结

记者:写作这本书之前一直在做什么工作呢?

郭婧:我从小喜欢画画,我的梦想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画画儿、创作艺术。可是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的原因,我不得不在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糊口。刚毕业时,我爸给我安排在建筑单位工作,很稳定的单位。但是后来我还是踏上了北漂的列车。辞职前朋友跟我说,你去北京又能怎样?做一个北漂没有户口,没有积蓄,房价又那么高,活得了吗?将来孩子上幼儿园都会是问题。我想是的,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现在的生活怎么办呢?我现在并不开心,所以我想要去试试看。因为人的大半时间是在工作里面,如果工作已经感觉不到快乐,那我们的生活还会快乐吗?

记者:北漂中,有没有特别难过的时候?

郭婧:我觉得最难过的不是心情上的窘迫或者身体上的倦困。我感觉最让人窒息的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或者我们活的不是自己,这个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就好像是被困在一个小盒子里的长颈鹿一样,找不到出口,那种感觉是比较压抑的。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买块画布跑到北京的另一头。然后一个人扛着一米多高的画布坐地铁。可是我下了地铁之后,不知道怎么回到我住的地方。我就不得不一个人扛着画布走在一个黑洞洞的街道上,我不知道下个路口会不会有车,会不会有灯,反而感觉是越来越暗了,那时候心里是挺难过的,也想我这是为了什么?或者我真的会收获些什么结果吗?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我知道的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在走过若干个路口以后,我终于看到一条非常繁华的街道,也有好几位可爱的大爷坐在蹦蹦车上向我挥手。

后来,我也把我所经历的这些事情作为一种暗喻画在我的书里面。我所经历过的孤独、迷茫、黑暗都可以在《独生小孩》这本书中找到。特别是我对命运对人生的一些理解,我把它暗喻成一只大鲸鱼把小女孩吞掉,但是故事最后小女孩捡到了一颗美丽的星星。对于我们无法抗争的命运而言,有时候在黑暗里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星星也会是只有在黑暗里才能收获到的宝物。

记者:这本书是再次辞职创作的?

郭婧:是的,北漂之后,我又到了新加坡工作。在六七年的做游戏和动画原画设计师的过程中,我心里还是一直非常想从事艺术创作,想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终于在2012年年底也就是世界末日那一年,我鼓起勇气辞职回家创作这本书。

这本书算是面包和月亮互相不断拧巴纠结的产物吧!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月亮,这是我在将近29岁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的自我的重要性。

飞鹿真的存在吗

记者:无字绘本这样的形式会不会影响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郭婧:其实在国外,无字书是一个非常成熟而且备受欢迎的绘本种类。因为一本书全是靠图去表达故事,没有文字的障碍,小朋友可以轻松读懂书里的每一个情节。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也听到很多读者都反馈他们的孩子主动要求给大人讲故事。小朋友的潜力是我们大人无法想象的,他时不时地会给我们好多惊喜。我在老约翰绘本馆和北京芳草地国际小学等很多地方做分享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的想象和故事感知能力都让我非常感动。

记者:小朋友们对这本书有什么奇妙的想法?

郭婧:做分享和签售的时候,很多孩子会问我是真的会有神鹿吗?鹿真的会飞吗?等很可爱的问题。当然,现实世界里会飞的神奇的鹿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换一种方式来解释的话,它又是真实存在的,它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慰藉是真实的,正如我们的父母、朋友或者什么物品带给我们的一样。

所以我这样告诉那些小朋友,我说也许再过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后,你们会发现那只鹿是存在的,它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的人生。

记者:在你看来,绘本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郭婧:我想绘本的价值就在于作者把残酷的现实拆开又重组成一个可爱美丽的故事呈现给孩子,让孩子有积极美好的心情去面对残酷的现实。好的绘本会在孩子心里播下一粒漂亮的魔法种子,他会与孩子一起发芽成长,也许在几十年后孩子们早已忘记这些故事,但她们内心却与那种子融为了一体。

另外我觉得阅读绘本时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格外重要。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还容易忘记,可是心灵上和精神上的价值引导会影响孩子终身。成功有时真的要靠运气和机遇,结果的好与坏只是社会和世界给我们一个评定。我觉得引导孩子们抛开这些,全身心地去享受我们的生命是最真实幸福的。

是否可以为我们转身

记者:从小,父母对你的要求高吗?

郭婧:我打小就不是个好学生,成绩也不好,属于不上不下的中不溜儿的水平。当然我也是小红花困难户,小时候也从来没有当过小队长,也没画过黑板报,我的父母比较害怕去开家长会。所以其实他们对我并没有很高的要求。

父亲就希望让我和普通人一样早点结婚生孩子。母亲对我是属于比较溺爱那种,对我会有一种义无反顾的支持。在我一无所有需要别人支持的时候,她就给我讲励志故事,也经常给我发一些鸡汤文字激励我。

到后来我辞职回国创作,父母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有时候爸爸也会看一些我画的草稿,给我一些反馈,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养老金做我的后盾。其实也正是父母给予的这种爱和温暖在中和着外在世界的那种冷酷和不理解。

记者:作为独生小孩,作为《独生小孩》的作者,想对父母们说些什么?

郭婧:经常能听到一些父母的疑惑,为什么孩子总要缠着父母讲故事,而故事机讲的孩子总是不太买账呢?我想听故事不是孩子主要的目的,如果想象我是一个孩子的话,我觉得只有在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里,这个大人才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讲故事是我自己可以完全霸占家长的最好的借口。

陪伴其实才是小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绘本故事就是提供给家长陪伴孩子的一个剧本,他们可以一起去享受一起探险一起哭一起笑,直到孩子在父母的怀里睡着,继续做个温暖快乐的梦。绘本打开孩子幻想的大门,也带给孩子快乐和幸福,而父母的陪伴让故事有了更多温暖。

我们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大人们害怕被这个时代抛在后面,也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所以不得不跑得更快变得更强大。可是大人们跑得太快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东西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例如我们这些被遗忘在家的独生小孩,又或者那些被父母们遗落在乡下的留守儿童。

这本绘本想提醒父母,在外面奔跑的时候是否可以停下脚步,是否可以为我们转身,将我们抱在你们的怀里,给我们一些温暖。

猜你喜欢

北漂小孩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云小孩(上)
懒小孩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