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川教育:在寻常路上走出不寻常的脚步

2017-01-09张志胜编辑李鲁山

教育家 2016年45期
关键词:集团化名师办学

文 | 本刊记者 张志胜 编辑 | 李鲁山

崇川教育:在寻常路上走出不寻常的脚步

文 | 本刊记者 张志胜 编辑 | 李鲁山

崇川区作为江苏省南通市的主城区,近年来通过实施“增量式改革、扩张性搬迁、战略性重组”三大战略,让原先密集于老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放大辐射到全区一百平方公里的范围,逐步探索出一条“质量与公平并举、高峰与高位并行”的均衡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先行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在寻常路上走出了不寻常的脚步,成为长三角基础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区教体局局长王根宝,就当下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崇川的基础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作为局长,从您的视角,给读者介绍一下做得最扎实也是最闪亮的地方。

王根宝:作为“教育之乡”南通的核心区域,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崇川的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奋斗,积淀了丰富的资源,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也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我们牢牢抓住两条线,一条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条自然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这两条线我认为“缺一不可”。

谈到课堂教学改革,众所周知,崇川是情境教育的发源地。我们在情境教育学派思想的滋养下,在李吉林老师“一切为了儿童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了《崇川区推广情境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情境大单元教学”“和润课堂”“和实课堂”“情理课堂”“四步阶进法”等教学主张,在崇川教育的肥田沃土中生根发芽,拔节生长。同时,我们借助“紫琅之春”“濠滨之秋”“导航杯”“雏燕杯”等品牌研训活动,将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辐射全区,带动周边。

说到师资队伍培养,崇川区的“五朵金花”——李吉林、杨秀兰、亓蒲香、张育新、陈锡珍当年曾名动江海,声扬九州。如今,年逾古稀的她们继续发挥着对教育的特殊作用。区委、区政府做出决策:组建名师培养导师团,安排百万经费,启动以“新五朵金花”为先导的名师培养共同体工程。近年来,在以严清老师领衔的名师导师团的带领下,第一批名师发展共同体25位成员潜心研究,大胆实践,除一人为南通市骨干教师外,其余全部都是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五年里,我区新增5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新增1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这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是位于前列的。全区还成立了19个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努力做到以一个带动一群,以一群影响整体。今年,我区又遴选出27位包括“小五朵金花”在内的崇川区第二批名师培养共同体的成员来“扩军增容”,通过这批新生力量的储备、集合、培养,为名师成长步伐“提速增效”,使得名师培养更有计划、有序列地整体推进、持续发展,形成“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的积极态势,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现代化师资队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注重锻造名师只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我们更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情境教育的学习培训为主线,建立“分层次、有梯度”的培训模式,通过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跟岗实习等方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名师培养共同体研修培训以及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青年干部培训、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等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记者:核心素养框架已颁布,您觉得在目前大的教育环境下,应怎样把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王根宝: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做好一个研究——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探索;坚持两项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完善三大亮点——发挥新五朵金花、名师培养共同体工程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优化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深入开展“211”工程素养目标考核。我们将努力做到三点:

第一,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保障。一要构建科研平台,发挥教师发展的“加油站”作用。引导教师把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课题化,以专项专题的研究推进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二要构建教研平台,发挥教师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牢牢把握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脉搏,通过“群体学习式”“骨干带头式”“专家引领式”“错位发展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深度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三要构建培训平台,发挥教师发展的“催化剂”作用。通过创新暑期研训机制、实施菜单式培训、完善校本研修、创新校长研修等多种方式,加强专业化的培训。

第二,积极拓展学校课程资源。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才能有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我们要指导学校开展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指导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第三,不断完善学业评价体系。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们将不断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把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记者:创新改革一直都是不老的话题。您认为崇川区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地方?

王根宝: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起的“择校热”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有优教”的迫切需求,崇川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以推进小学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放大名校的辐射效应,努力实现集团学校共同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平教育。从2014年秋季开始,全区实现了“零择校”,具有崇川自身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初具模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名校引领,建立实体性教育集团。突破原有体制,以核心校带分校的模式,将辖区内26所小学划分组成4个教育集团,4所优质小学为核心学校,按所在区域结合办学规模因素,就近吸纳2—3所小学进行分组,突破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区别于松散型、援助式等联合办学形式,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重组,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实体性教育集团。各集团内部建立“四会一层”的组织管理架构,“四会”即校务委员会、监事会、教代会和家委会,“一层”即执行管理层。

强化清单管理,构建教育管理新体系。为了避免权职不清,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和效率的下降,在全面梳理各项权力和事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崇川区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试行)》,进一步厘清区教体局与教育集团以及各学校,教育集团与核心学校以及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清单》明确了各行为主体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

强化制度创新,推行师资流动常态化。集团化办学的宗旨是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解决困扰全社会的“择校热”问题,使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家庭。教师资源的流动,特别是名师能否真正流动,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和关键。为此,我们出台了《崇川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教师流动工作指导意见》,从制度设计层面鼓励教师有序流动。

强化核心带动,促进教学质量共同提升。为了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教育集团内部实现“四统一”,即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标准。同时,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德育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推动集团的整体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明确保障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展。制定了《教育集团管理制度》《集团化办学考核办法》等,确保集团化办学健康、稳步、有序推进。区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为集团提供经费保障。建立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同时,建立集团内各学校“捆绑式”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督查考核,全面推进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

记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牢“立德树人”理念,应始终把德育摆在教育工作首位。在这方面,崇川教育有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地方?

王根宝:谈到“立德树人”,我觉得崇川在德育创新方面还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的。值得一提的,自然就是我区全面开展的中小学社区实践活动——“启航行动”。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是21世纪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我们要让学校教育向社区延伸,同时也要让社区教育向校园辐射。为此,我区开创性地将中小学生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纳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体系,启动了中小学生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启航行动”。行动由教体局牵头,携手全区33所中小学校、108家社区,在园博园建立了“江海绿洲”实践基地,共同策划组织了社会认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教育四大领域各类主题活动6000余次,参与学生约27万人次,参与率达99%以上。“启航行动”成为崇川教育改革和社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还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集团化名师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名师简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