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2017-01-09黄真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创造性物体高中物理

黄真伟●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中学(213000)

探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黄真伟●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中学(213000)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愈加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其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从而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在学习物理这一科目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各种习题为这一科目的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和使用物理知识,从而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灵活、通畅.

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解题

一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科目时感觉到吃力,对一些知识点很是模糊,而这些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不足的表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构建更加优化的物理模型,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在以后的实践阶段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一、创造性思维简述

创造性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其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创新性等等,就是在人类认识以及现有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其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会更加游刃有余,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方式探析

1.辐集辐射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辐集思维也被称为集合思维,即借助于物理题目中已有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剖析.辐射也被称为联想思维,即把现有的条件向多个方向去扩散、联想,运用更多的思路来解答问题,这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

如在解答力学题目上,有的题目直接进行受力分析会变得繁冗复杂,假如结合“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这一原理,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受力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此时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就会变得异常简单.

例1 如图1所示,当升降机处于自由下落状态时,绳子对物体是否有拉力?

解析 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本题目的运动状态是物体和绳子一起自由下降,加速度a与g相等,也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绳子对物体没有拉力.

在解答高中物理题目时,通常需要集合与发散思维相互结合,这两种思维互补才能更加方便地解出问题.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把多种知识、定律有效结合,并充分发散来解决各种物理题目.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灵活性、变通性的题目来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运用多种思路解决同一题目的技能.

2.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物体中某些相似的角度出发,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高中物理解题中就是把学生掌握的定律、模型以及熟悉的物理现象借助于联想、类比、剖析以及研究整理等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解决物理题目.借助于类比这一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解题时会更加准确迅速地掌握题目的症结所在.把所熟悉的定律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学生在分析问题、解答题目时更加简单快捷,解题技巧也会相应提升.借助于类比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会更容易掌握,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化繁为简,增加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发挥着积极作用.

3.发散性思维

在面对各种物理问题时,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思路对题目进行剖析.在解答高中物理题目时发散思维的运用最直接有效.

学生高中物理科目的学习阶段,其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解题中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1]于琴.试论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2014

[2]柯丁荣.浅谈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研究,2015.

[3]徐卫大.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策略的训练方法分析,2016.

G632

B

1008-0333(2016)34-0067-01

猜你喜欢

创造性物体高中物理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