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药小香勾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017-01-09
畲药小香勾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唐旭伟 景宁畲族自治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沈松伟 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民间用植物进行营养保健的现象十分普遍。小香勾是一味常用的畲药,具有除湿、健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疝气、腹泻、消化不良等,因其治疗效果较好,被录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此外,小香勾还可食用,在食物烹饪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发挥祛风除湿、健胃消食的作用。在烧猪脚、鸡等荤菜时,添加小香勾可增加清香,并且减小油腻性。
本文以野生全叶榕(小香勾)为研究对象,对全叶榕的测定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采用盐酸—镁粉显色法测定全叶榕中总黄酮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测得小香勾总黄酮含量为13.05 g/kg。测定结果表明,小香勾中总黄酮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处理
新鲜全叶榕,采集于景宁县东坑镇徐垟村树林,用纯水洗净后晒干,将根、茎、叶碾碎,并保证其可通过60目筛,进行密闭保存备用;将根、茎、叶按1∶1 ∶1的比例进行混合,取2 g全叶榕混合样进行精密称定,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90 mL 70%乙醇,超声处理45 min,冷却后,用乙醇稀释到刻度线,摇匀后过滤,得到试品溶液。
检测方法
采用盐酸-镁粉显色法对全叶榕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芦丁为参照。通过盐酸-镁粉反应、三氯化铝反应、四氢化三硼钠反应检测试品溶液总黄酮。
检测条件
芦丁溶液制备:称取适量芦丁,与乙醇混合,制成浓度不同的溶液, 分 别 为0.000、0.102、0.398、0.787 μg/mL和2.000 μg/mL。
1 波长选择
取试品溶液、芦丁溶液各2.0 mL,分别加入有镁粉的具塞刻度试管中,置于15 ℃水中,缓慢加入3.0 mL浓盐酸,摇匀后加乙醇,保证溶液量达到8 mL,摇匀后放入沸水中保温,60 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添加乙醇到10 mL,用纯水做空白对照,于400~700 nm波长进行吸光度测定。
2 镁粉用量
镁粉用量分别为50、100、150、200mg和250mg。
3 反应时间选择
取5份样品溶液,每份2.0 mL,放入上述具塞刻度试管中,并按照上述操作执行,于选定波长处进行吸光度测定,反应时间分别为20、40、60、80 min。
4 标准曲线制备
取5份芦丁溶液,每份2.0 mL,放入上述具塞刻度试管中,将试管置于约15 ℃水中,缓慢加入3.0 mL浓盐酸,摇匀,添加乙醇到8 mL,摇匀后放入沸水中保温6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乙醇,保证溶液量达到10 mL,用纯水做空白对照,测定吸光度。以芦丁溶液浓度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
结果
试品溶液总黄酮检测结果
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三氯化铝反应呈黄色伴荧光,四氢化三硼钠反应呈红色。
测定条件选择
在526 nm波长处,试品溶液与芦丁溶液的吸光度最大,在此范围中,未显色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最小,因此,可选526 nm为测定波长。
1 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吸光度最大的反应时间是40 min,详见表1。
表1 不同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2 镁粉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吸光度最大的镁粉用量是100 mg,详见表2。
表2 镁粉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3 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6635x+5E-06(R2=1),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曲线结果
样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当反应时间40 min、镁粉用量100 mg、波长526 nm时,样品溶液吸光度0.786,由回归方程计算得知,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是0.522 μg/mL,含量是13.05 g/kg。
结论
在民间用作小香勾的植物有3种,分别为桑科榕属植物条叶榕、全叶榕和天仙果,土名为细叶牛乳绳、小叶牛奶绳、小攀坡。本文中选用全叶榕为研究对象,其属于落叶小灌木,高度在0.5-1.5 m,全年可采收,挖取根及茎,洗净切厚片,晒干或鲜用。榕属植物富含黄酮类物质,因为黄酮类化合物种类较多,几乎达到8 000余种,其中天然提取物也较多,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时,非常容易受到基质影响,所以,在对不同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的时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与条件,本检测结果表明全叶榕总黄酮含量13.05 g/kg。全叶榕(小香勾)的黄酮含量比较高,因为黄酮具有强化免疫、调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所以,全叶榕中含有的黄酮可能是其发挥保健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显示,从药用、营养保健角度分析,全叶榕开发价值较大,但有待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以验证其药用与营养保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