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的相关性研究
2017-01-09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郭艳萍
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艳萍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的相关性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艳萍
本文选取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企业性质两方面研究其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研究表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当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的情况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了改善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管理和提高企业信贷能力的政策建议。
银行信贷决策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企业性质
一、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我国的企业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从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显示结果来看,2009年到2013年企业的社会融资规模在持续扩大,从139104亿元增加到172904亿元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方式仍然是社会融资的主要形式。2011年至2013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分别高达的84%、69%、75%。银行信贷的投向直接关系着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关系着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面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不确定风险,银行需要寻找更为科学合理优化安全的风险监控方法来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审计作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独立第三方,通过监督企业的财务信息以及专业客观地鉴证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这个远距离利益相关者提供心理保障作用。商业银行也逐渐开始利用独立的审计信息,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作为了解客户持续经营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自身鉴别客户优劣的能力,降低其信贷的风险。银行企业和审计在贷款过程中的关系可以描述为:首先,企业找到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其次,企业将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具有保险作用的审计报告同时提交给银行;最后,银行通过分析和评价经独立第三方审计过的财务数据来做出贷款决策及制定贷款利率,及时向企业发放贷款。经过这样的三方循环,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保障机制的新型银企关系。2009年-2013年我国不良贷款余额累计达到24438.3亿元,2013年在五年中是最高的,达到5921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比2012年末上涨0.05%。商业银行面对每年剧增的不良贷款,选择优质的客户进行放贷成为必然要求。持续经营的概念来自会计理论中,最早提出“持续经营”一词的是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1992年他在《Accounting Theory》这部著作中将持续经营归纳为会计的一项假设。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都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了规定。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稳定环境,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非标准审计意见被出具的具体原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将注册会计师由于怀疑被审计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定义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即审计意见中明确提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问题,可能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将不是由于持续经营能力的其他原因导致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称为非标准非持续经审计意见。在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仅有3份包含了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考虑的审计意见,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3年,我国A股市场上约有949份审计报告明确提及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占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最高时达到79.66%,平均占比达到42.46%。
二、文献综述
Firth(1979)在继1978年研究了审计意见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后,1979年也涉足了审计意见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同样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向英国银行信贷人员发放实验案例,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对获得持续经营保留审计意见、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以及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保留审计意见与银行的最大贷款额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被出具持续经营保留审计意见和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获得的银行最大贷款额度要显著低于获得无保留意见的公司;而被出具持续经营保留审计意见和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的两类公司获得的银行最大贷款额度也要显著低于因为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而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公司的贷款额度。这说明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的过程中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原因也是进行区别对待的,企业的持续经营以及资产计价存在问题要远远比违背会计准则严重的多,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贷款决策中发挥了负面效应,也为以后的学者研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开辟了道路。
Libby(1979)在美国对“ST”审计意见的废止与否进行激烈讨论的背景下,以预先安排的美国34名信贷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贷款决策”和“贷款利率”与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是否披露企业持续经营情况对审计意见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在银行的信贷主管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没有披露公司的持续经营情况,则银行信贷人员会考虑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但是当企业本身在报表附注中提及了注册会计师对本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其贷款决策的影响将有所降低。
Randall E.Lasalle & Asokan Anandarajan(1997)研究认为,当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银行信贷主管在给这类公司评级时会降低他们的信用等级,并认为公司的偿债能力很低,在对这些公司给予贷款支持时将收取额外的高于银行一般贷款利率的利息作为风险补偿,这也表明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等债权人在做出决策时具有指导预警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含量。
薛玉莲(2008)研究发现,银行对民营上市公司比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贷款政策更加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的贷款风险。廖义刚等(2010)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为样本,分析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次年银行贷款水平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并且加入制度环境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快、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贷款的负面影响效应更大。余玮(2013)研究发现,银行在面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与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时,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比被出具非标准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更难获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在信贷决策中可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持续经营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负面影响大于持续经营保留审计意见,持续经营保留审计意见的负面影响大于持续经营无保留带强调段审计意见。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信贷市场上,审计意见对于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就是信号灯,特别是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可以起到提醒警告银行等债权人的作用。因此,被注册会计师提醒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出具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传递给债权人的信号是不同的,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相较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任,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为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提供更多的贷款
当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说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注意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告后,银行信贷人员对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与获得非标准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将作出不同的贷款决策,他们在决定是否放贷时对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将更加谨慎,相应减少贷款数量以降低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为获得非标准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提供更多的贷款
在面对不同企业性质的公司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发挥的作用则不一致。尽管政府一直在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仍然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民营企业,并且发放的条件也较为苛刻。因此,我们分析认为,由于存在政府干预和担保原因,能够反映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企业性质这一变量可能会影响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3。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民营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为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贷款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国泰安数据库中的2009年-2013年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筛选:剔除金融类公司(行业代码I);剔除营业亏损的公司(ST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对于其它个别数据不全的参考巨潮资讯以及新浪财经的数据信息进行手工收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样本公司407家,其中持续经营审计意见261家(其中民营企业128家,国有企业133家),非标准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146家,并选取标准审计意见样本公司8860家作为比对样本。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假设可知,本文选取的研究变量有:银行贷款规模、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以及企业性质。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1。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模型一: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决策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型:
模型二:检验企业性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决策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型:
五、实证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 本文在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与标准审计意见组的差异时,选取其它条件相同的标准审计意见样本8860家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261家进行配对比较。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与标准审计意见组是两独立样本,根据统计学相关知识,检验两独立样本的步骤:首先,利用F检验判断两总体样本的方差是否相同;其次,依据F检验判断的方差结果,确定T统计量和自由度的计算,然后判断T检验的结论。因此提出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零假设H0:两总体(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与标准审计意见组)的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F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因此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两独立样本的均值方差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从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应该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两独立样本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公司性质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和标准审计意见组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公司性质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而其他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说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和标准审计意见组的大部分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从银行贷款规模来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银行贷款规模均值为-0.1082,标准审计意见组均值为0.0472,表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的新增银行借款显著低于标准审计意见组,相对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将贷款发放给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从而证明了假设1。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
(二)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规模之间关系的检验(模型一)
(1)描述性统计。本文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407家的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中给出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在407个样本中,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样本为261个,占总样本的64.13%,非标准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样本为146个,占总样本35.87%,说明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已经关注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将这部分信息在审计报告中提醒了外部利益相关者。其次银行贷款规模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69和0.74,这说明银行对不同风险的上市公司发放贷款的规模也会有差异,而均值为-0. 07,表明银行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整体贷款是减少的。46%的非标审计意见样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民营性质,11%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其它外部融资。
表2 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
(2)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使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VIF方法来检验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会减少新增银行借款,这与本文的预期结论相符。除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外,总资产自然对数,总资产净利润率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银行在放贷时会考虑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相比之下,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银行会增加贷款支持规模,这与本文的预期结论相符。其次,资产负债率,大股东占用程度都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本文的预期结论相符。同时,总资产自然对数、大股东占用程度、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企业性质在0.01的水平上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显著相关,这说明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会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等财务指标。通常情况下,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9表明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绝对值大于0.8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是0.76,均小于0.8,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容差与VIF值角度分析,如果容差小于0.1或者VIF值大于10则表明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容差的最小值为0.348,大于0.1;VIF值最大值为2.8737,小于10,这也同样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是有意义的。
(3)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首先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和F统计量,由表可以看出,调整后R2为23%,表明拟合程度较好;F值为11.114,P值0.000,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通过F检验,模型整体有效。在回归分析表3中,分步将所有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第一步,仅放入控制变量,分析控制变量对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第二步,仅放入自变量,分析自变量对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最后,放入所有变量,分析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放入控制变量时,资产负债率在0.01的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结果相符,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贷款风险越大,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规模就越少;总资产净利润率在0.01的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与预期结果相符,说明总资产净利润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贷款风险越小,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规模就越大;大股东占用程度在0.01的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显著负相关,这与预期结果相符,当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其它应收款占比较大时,企业的资产变现偿债能力变弱,因此银行倾向于减少贷款支持;外部融资在0.1的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企业进行了增发、配股、发债等外部融资行为,而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相应的偿还贷款的能力也增强,也从侧面反映有关资金提供方愿意将资金提供给企业使用,相信企业具有投资回报能力,这同时也会增加银行对这些企业的正面的评价,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规模也会增大,此外,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后,很多项目的运行和发展还可能还需要相应的银行借款来支持。再结合系数项可知,资产负债率是银行在贷款决策中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他变量不显著,说明其在企业债务性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只放入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这一自变量,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结果相符,即企业在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银行对其发放贷款的规模会减小。在控制了相关财务指标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规模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能够传递不同的信号,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对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给予不同的对待,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银行贷款规模减小,而获得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相对来说银行贷款规模增大,这证明了本文的假设2。
表3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三)对企业性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关系的检验(模型二)
(1)描述性统计。表4给出了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包括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由表4中数据可知,在261个样本中,民营企业占比约为50%,国有企业占比约为50%,银行贷款规模的最小值为-10.69,最大值为0.74,这说明银行对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发放贷款的规模也会有差异,而均值为-0.1082,表明银行对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整体贷款是减少的,而在模型二的描述性统计量中,非标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新增银行借款规模均值为-0.07,说明对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比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表4 模型二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2)独立样本T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属于两个独立样本,对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从检验结果表5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财务指标与公司治理指标上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大股东占用程度、资产负债率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银行贷款规模、总资产周转率、外部融资在0.0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从均值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组新增银行借款的均值为-0.1884,国有企业组新增银行借款的均值则为-0. 031,两组的均值均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在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新增银行借款都相应的减少,但发现民营企业的减少幅度显著比国有企业的减少幅度大,这也初步证明了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考虑了企业的性质。
(3)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使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VIF方法来检验模型二中所有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0.05的水平上与新增银行借款显著负相关,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性质的交叉项在0.01的水平上与新增银行借款显著负相关,这与本文的预期结果相符。从皮尔逊相关系数角度分析,表中数据绝对值最大的是0.76,均小于0.8,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容差与VIF值角度分析,容差的最小值为0.25,大于0.1;VIF值最大值为4.06,小于10,这也同样表明模型中的有关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进行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5 模型二的民营企业组与国有企业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多元回归分析。由表6可以看出,调整后R2约为23%,表明拟合程度较好;F值为10.241,P值0.000,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通过F检验,模型整体有效。通过表7回归结果发现,大股东占用程度、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企业性质以及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性质的交叉项对回归系数的检验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些因素对银行贷款规模有显著影响。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性质的交叉项(GCO*OWNER)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就意味着,当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时,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向银行进行债务性融资更为不易,或者说,在民营企业中,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的时候比在国有企业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强。因此,本文的假设3得到证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民营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为获得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贷款。就偿债能力而言,资产负债率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因此,企业的负债越多,它向银行进行债务性融资的难度越大;盈利能力方面,总资产净利润率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的净利润越大,盈利能力越强,银行越倾向于向其提供贷款支持;而从公司治理角度,大股东占用程度与新增银行借款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大股东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银行会因大股东占用企业资金而减少贷款规模。
表6 模型二的拟合优度检验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A股市场上2009年-2013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基本样本,并选取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配对样本,考察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企业性质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了之前的假设。综上所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确实如我们想象的一样,对银行信贷决策能产生显著影响,而企业性质并不能脱离开审计意见单独发挥作用,但是当其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结合则可显著调节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效果,总体说来,持续经营审计信息对银行在做出信贷决策时是有用的,可以显著影响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的规模。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银行和企业都应该充分利用审计信息,从本文的实证结论可以看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确实在银行信贷决策中有一定的影响,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一方面能够对银行等债权人提供预警作用,帮助银行在选择优质客户、做出贷款决策,另一方面又能够帮助企业自身提高声誉,拓展融资渠道。
表7 模型二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二)建议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银行在面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时,应当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评估管理能力,尽量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银行应该重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充分利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未来的预警作用来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要完善信贷风险防控系统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设计贷款流程,对信贷风险做到贷前、贷中、贷后全面的防范和监控。第二,企业应该遵循会计准则,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财务数据的产生和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谨慎,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真实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审计信息,自愿接受社会审计,重视独立审计,通过向外界披露审计信息来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自身的声誉,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改善信贷融资能力。第三,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行业的灵魂,只有审计机构能够保证自身的独立性,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才能够放心的依赖审计机构。努力创造公平优良的市场环境,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1]朱康萍:《“持续经营”会计假设新论》,《会计之友》2009年第2期。
[2]姜静青:《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3]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复旦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4]张晓岚、张文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异质性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5]余玮:《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基于银行信贷决策视角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编辑 梁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