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探究

2017-01-09吴美兰

就业与保障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创新能力

吴美兰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探究

吴美兰

在当今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发展。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管是学校的理论教师,还是面向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均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力军,是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促使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新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既能实现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的零对接,同时也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适应期。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一种最有效、最经济实惠的发展途径,它不但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而且二者还可以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将促进学校和企业双赢互利的良性循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理论教学方面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与职业院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企业、教师、学生三方是处于不断沟通与协调过程当中的。教师(包括学校的理论教师和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也可以处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既会考虑实践教学的培养效果,也将兼顾企业的发展前景。

(二)学校管理方面

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下,企业也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地点之一。在企业中的学习,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整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要符合并适用企业的需求,学校可以让企业一起参与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来自第一线的企业专家可以负责有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及对新专业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意见。此外,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专业设置、实习设备、实习安排和就业方式等方面都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二、创新能力和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能够胜任创新任务的主观条件,是以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最终表现出来的产生某种新颖产品的人的能力,属于人的能力范畴。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善于吸取最新教学教研成果,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折射,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在教学、技能、服务社会三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其具体内涵如下:

1.技能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不但要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技能、技术,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开阔视野、拓宽技能领域。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还要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技能、技术能力。

2.教学创新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天职,而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新颖性、高效性及独特性,即指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制定新教学目标的能力、策划最佳教学方案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能力、总结分析教学经验的能力的总和。

3.服务社会

由于职业院校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职业院校教师要传授技能技术给学生,使其成为技术娴熟的高技能人才,将来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要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不断增强职业院校学校与其他学校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所谓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将独特、新颖的见解运用于教学教研之中,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教研方法,使学生获得服务社会的现代化技能、技术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探究

职业院校是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企业是职业院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校企合作可以激发学校和企业内在的合作动机,职业院校可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企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有效的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与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同时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格需要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来培养。因此,教师创新能力也就成了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

(一)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包括个人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等智力因素和个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创新气息有待提高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覆盖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和职工,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精神或者校园风气。校园文化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产生辐射作用,可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创新活动。当今受市场经济的功利化思想的影响,有些职业院校教师缺乏理想抱负,急功近利,耐不住性子认真做好教学教研工作;而有些职业院校教师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思想守旧,不敢突破权威的结论,不敢发表独到的个人见解,缺乏突破创新的精神。

2.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不利于创新

职业院校管理制度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制度和学校的微观管理制度,虽然一方面这些制度保证了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的发展和创新。例如,职业院校教师的薪酬绩效工资分配存在不公、职务职称聘任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评价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偏失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3.职业院校组织结构僵硬化

职业院校目前的组织结构比较难形成知识创新的环境,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不同部门、不同院校的教师只能在各自归属的范围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很少能和其他部门或院校的教师合作,这导致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思路比较狭窄,难以拓宽。

4.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创新意识薄弱

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应该进行创新,他们不参加创新活动,教学活动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依然以教材为主。还有一部分教师没能将创新上升到与技术革新、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度,尽管知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应该有所创新,但是认为创新活动就意味着要冒较大的风险,教师可能在消耗大量心血和精力后一无所获,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失败不敢面对,面对困难不想挑战。另外一部分教师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宁可无功,但求无过,缺少创新的拼博精神。

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探索漫长的过程。职业院校教师创新意识淡薄,导致其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究

针对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众多复杂影响因素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在校企业合作模式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途径。

1.职业院校应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个深层次的潜在因素,是培育创新智慧的土壤。在当今职业教育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与企业合作、交流、互补、互惠的发展,使得新的技能技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许多创新都将诞生于交叉的新领域。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建设一个多学科开放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文化氛围,营造一种平等竞争、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团队协作,提倡集体攻关突破,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促进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职业教师共同钻研合作创新技术。通过营造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既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又可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而合作的企业,既可以创造良好的管理模式,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二者互利互惠,达成双赢。

2.职业院校应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院校应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注重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下,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师思想道德和合理的业务行为规范,共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制度等,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机制,建立适合职业院校教师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使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有创新潜能的职业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培养出出色的技能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学校和企业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3.职业院校教师要加强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接收新知识、更新技术

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需要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育和促进。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职业院校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大量阅读各类有用的书籍,善于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接收多方面的信息,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最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教研改革与创新中去,从而形成创新思维。不仅如此,职业院校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时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能力培养是需要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也就是说,知识准备是成功的条件,没有知识就难以形成正确的理论。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积累知识,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把获得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检验,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思路。

4.职业院校教师应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思想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正是束缚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发挥的枷锁。作为一名职业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的行为,才会取得创新性的成果。比如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设计,这都是含有创新的意识。爱因斯坦曾指出:“找出已知装备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因此,对每位职业院校教师来说,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筑的校企合作这个独到、新颖、宽阔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善于发现并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全新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对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院校教师,促进职业院校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职业院校将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1]江文丽.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46-147.

[2]王树庆,刘琳.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1-38.

[3]张桂凤.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96-98.

注:本文在2016年福建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得分为87.5分。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