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7-01-07赵静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借物宋庆龄樟树

赵静

一、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课文先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与生长特点,然后写其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文章赞美树,实际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又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樟树的象征意义深刻。

二、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2.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到宋庆龄的故居看一看。

讲解: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二)回顾所学。

1.听写词语,齐读写字歌,看谁姿势最端正,写得最美观。

2.比一比,谁预习最认真。

(1)小组读课文,比哪一组读课文最流利。

(2)相互说一说,比哪一组自主预习最充分。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三)走进课文核心。

1.精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1)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

(2)理解“蓬蓬勃勃”这个词语。哪些地方可以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

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你眼前出现了一棵什么样的樟树?能读一读吗?

(小组分工合作,“我眼前出现了一棵……的樟树”、“我来补充……”、“我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4)“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交流:“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顽强。

“无论……总是……”说明樟树生命力顽强。

补充句式:无论(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5)男女生赛读。

(6)让我们饱含激情,把热爱和赞美送给这两棵樟树!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樟树的美及其生命的顽强。(配乐一起读。)

(7)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舍不得它。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蓬蓬勃勃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2.精读第5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内在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樟树还有什么特点?(具有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香气永久保持的?

出示: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个月,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

(3)小组讨论,选派代表汇报:作者直接写樟树的这一特点吗?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对比衬托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4)选读,齐读,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5)这么难能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舍不得它。让我们再次朗读,女生读第四自然段,男生读第五自然段。

3.品一品,了解“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再读一读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小组讨论,简单汇报。)

宋庆龄: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她从青年时代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直到1981年逝世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和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具有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气节。

(2)小结: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四)实践运用。

你也能学一学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事物吗?如小草、蜡烛、梅花、桂花、仙人掌等,试着从事物的外形入手。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美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美 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

(六)教学反思。

本文第五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在这一段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圏画、评点,没有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点遗憾。但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但是在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这一点上,没有让学生大胆质疑和思考,而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能够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借物喻人、以树喻人的手法,感受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总之,这节课上过之后,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切地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

猜你喜欢

借物宋庆龄樟树
宋庆龄,三城记
香樟树
宋庆龄
香樟树,樟树香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借物思考解难题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借物抒情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