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2017-01-07林锦环
林锦环
摘 要:实施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大幅度提高各层次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和课堂练习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力求学生人人都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74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每一堂数学课都能品尝到成功之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针对差异,教学目标分层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生乐学是建立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为基础,那种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学生不但不会积极参与,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只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为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完成教材上习题;对能力一般的学生,重点进行简单运算的训练或练习根据课本例题仿造的练习题,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在分层的基础上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原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一、二类学生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又要面向全班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力争人人都逐步“学会学习”,确保他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承认差异,教学要求分层
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由于原有的基础不同,因此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当,要因人而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可以提出高要求。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对其的要求要稍微放低一点,防止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同时防止学生失去自信心。比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要求成绩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掌握推导过程,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让他们掌握最终的公式,然后会运用就行了。
三、重视差异,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提问策略,力求人人开口表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如有些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基础扎实,他们的原有起点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后,先提问学困生例题后的“做一做”,因为这一部分的习题是例题的模仿题,比较容易解答,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难度稍大的问题让中等生解答;而一些需要利用新知识训练思维,深化教学的问题让优秀生解答。只有这样,不同层次学生人人参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愉快的学习,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剪纸,教师可以对这些喜欢剪纸的同学进行提问,让他们对图形的转变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让擅长剪纸的学生当堂剪一些图形,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善待差异,课堂练习分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练习。每次新授课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以设计基础题、灵活题和提高题三种。练习的量也不尽相同:(1)基础题,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层次的练习题量稍多,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如:“已知圆的半径为2厘米(或直径为2厘米),求圆的面积?”(2)提高题,主要针对中等以上层次的学生。这一层次的练习量适中,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如:“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求圆的面积?”(3)改造题,主要针对优等层次的学生。这一类习题量较少,有一定的难度,目的在于提高和拓宽,让优等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在这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 ,求这个圆的面积?”这样分层设计练习,能更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
五、尊重差异,评价标准分层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承认学生差异,评价学生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鼓励,降低评价标准,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多用“不错,有进步”“老师也是这样想的”等话语,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容易骄傲自满,学习能力又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评价标准,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用些“这样回答还不够完整”“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等。而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谦虚,激发潜能,不断超越自我。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在学习中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最终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谭凤玲.注重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4):189.
[2] 李晓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数学分层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3):71.